明星接连被骗,区块链是防止欺诈的灵丹妙药?

转载
2176 天前
12930
区块链见闻
火讯财经注:区块链作为一种分散的共享分类帐,并且不受篡改,为交易提供了保障。

来源:区块链见闻   作者:daisy

不得不说,现在的骗子真的是越来越多,拿普通人来说,一天接到好几个诈骗电话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我们可能都觉得不足以向他人说起这件事。近日,沈梦辰在微博上披露了她在闲鱼上的被骗经历,接着“沈梦辰被骗”就上了微博热搜,不少吃瓜群众都表示一头雾水,到底发生了什么?明星也能被骗?

其实不止沈梦辰被骗,同在娱乐圈的李沁也曾被骗子骗过,貌似比沈梦辰还要悲惨!

李沁曾在电视剧《红楼梦》里饰演少年时期的薛宝钗。她早前在节目上承认,曾遭遇电信诈骗。被骗得有多惨呢?她朋友说:“《红楼梦》白拍了!四年的努力一分都没有了。”

同样遭遇欺骗的还有谢杏芳、汤唯、李小璐、老狼、撒贝宁等等明星,在我们的印象中,像小朋友、老年人这样的群体才可能被骗,其实不然,近些年,骗子的花招翻新不断,再假借以互联网等手段,我们手里得钱财很可能一瞬间被骗子卷走。

英国国家欺诈情报局(NFIB)将欺诈定义为“当欺骗被用来获得不诚实的优势时,往往是财务上的利益,而不是另一个人”。

欺诈行为有多种形式,最普遍的是庞氏骗局、传销、身份欺诈、抵押贷款欺诈、网络钓鱼、信用卡诈骗、撇脂、伪造信用卡、预付款诈骗、资金转移诈骗、假奖、遗产诈骗、虚假遗嘱和遗产,以及国际彩票欺诈。我们数字化的越多,我们就越能记录、追踪和发现此类欺诈行为的模式。

区块链——为防止欺诈而生

当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出现时,它们通常被认为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包括欺诈。我们知道,区块链最初是为防止数字货币交易欺诈而开发的。但到了2018年,许多行业都发现区块链为他们的企业提供了无尽的保护甚至是颠覆性的用例——这些案例可以改变流程,彻底消灭欺诈和“中间商”。那么,区块链技术如何防止欺诈发生? 区块链是防止欺诈的灵丹妙药吗?

区块链是一种分散的共享分类帐,并且不受篡改,它无疑为交易提供了一些健壮性。经过验证的用户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存储、查看和共享数字信息。这有助于促进交易的信任、问责和透明度,以及商业关系的所有重要方面,并可应用于金融交易、身份管理和供应链。

它用于维护股票、财产、智能合约和其他所有权和文档的资产登记,所有这些都使得欺诈更加困难。然而,我们不应忘记,技术同样是欺诈的推动者。

区块链是强大的,但并非绝对可靠

区块链正在无数的计算机上运行。我将不得不在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资源的情况下进行欺诈,而不仅仅是在10分钟的时间里,而是在整个商业历史上,因此在一个分布式平台上,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然而,我们应该小心,不要过分夸大它。区块链可以提高交易处理的效率,减少欺诈行为,但它并不能完全阻止交易的发生,而风险官员忽视其局限性是不明智的。

ICO是另一个限制的好例子。去年,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抨击比特币,称比特币是一种欺诈行为,是让人想起17世纪郁金香球茎热潮的狂热。如果招股说明书是基于谎言的组织,那么ICO区块链将只是验证一个谬论的完整性。

区块链只能依靠其背后的人

是人在进行欺诈,而不是技术,欺诈的艺术正在进入和退出系统。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剩下的就是系统正常工作。如果一个员工或有权力的人能够找到进入交易的方法,那么就很难监控。

区块链将追踪它作为有效数据,因此,如果你有权输入糟糕的数据,那么区块链将验证糟糕的数据。你仍然依赖于现实世界,可信的数据来源和授权。如果你腐败了,你就会破坏这个过程。

释放区块链技术的全部潜力,将需要政府作为一个促进者,为感兴趣的参与者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评估基础设施的需求,处理安全问题,提高利益相关者的意识,并在整个金融生态系统中建立信任。这应该与风险经理、执法机构和其他打击欺诈的机构合作。

然而,贪婪、投机和欺诈并不是金融机制;它们是行为,只要我们有人类行为,我们就会有欺诈行为。

区块链的吸引力在于,所有交易都是在公共账簿上进行的;任何个人或群体都不能篡改金融数据,而且完全透明。根据注册会计师杂志:“区块链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个人或几个人串通一起凌驾于控制之上,或非法更改以及删除官方会计记录。”然而,这并不能解决入口问题或原始数据的问题。区块链是反欺诈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各种新技术,如生物鉴别技术、更严格的客户识别管理制度,了解客户的规则、反洗钱条例和数据保护法,目的是防止欺诈者潜在的进入点。

人保财险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王和指出:“区块链在反欺诈领域的应用可以立竿见影,当然要跟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合约来匹配。”可能,通过区块链的一己之力,想要实现杜绝欺诈现象还比较有难度,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在未来,区块链与其他高新技术相配合,一定会在打击欺诈行为,建立社会信任这条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