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新网 作者:香帅无花
今天要讲的科技金融,是跟昨天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昨天我们讲的叫"金钱之伤",也就是金融的创新、监管还有危机中间的内生性循环。昨天的最后好像提出了一个有点悲观的命题,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金融世界的监管、创新,一直到危机,它基本上是所有资本为核心的经济运行模式,内生于我们经济运行的机体里面,所以这是内在的基因缺陷,没有办法根除。危机我们可以拖延,可以想办法减轻影响,但是没有办法避免。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这种资本运行的经济模式最后一定是崩塌呢?金融市场会不会演化出新的模式来改变我们的现状呢?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现在对科技金融抱有这么大的希望。
要讲清楚科技金融的话,我们先要把一些基本的问题给讲清楚:到底什么是科技金融?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我记得我在2014年写过一篇文章,我当时开玩笑说,现在你出去不谈点互联网金融就不好意思见人,作为一个金融界人士,你说你不懂互联网金融,人家都会像看怪兽一样看着你,你不搞科技金融,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金融界的时髦人士呢?那社会上是不是有这么多科技金融从业者呢?从我的观察来看,目前其实是没有的。
现在微信群大妈都会跟你讲区块链、智能投顾、大数据、数字货币。但其实现在大部分所谓的科技金融就是民间金融,披了一件高科技的外衣,跟当年互联网金融人才基本上是民间金融人士披了一个互联网的外衣是一样的。
还是要解释一下民间金融这个词。可能大家听我谈到这个词的时候,会觉得民间金融是个贬义词。其实不是这样的,跟民间金融相对的是官办金融。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金融没有什么官办民办之分,但是我们会看到,中国还有一些其他的地方有一个官办金融模式。
国家集中掌握着金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凭借着自己的国家能力,包括国家行政、国家机器的能力,把资金的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举一个例子,前两天我在直播里跟大家讲过,中国整个金融资产大概是300多万亿。这300多万亿里面大部分掌握在国家的手里,因为主要银行还有一些券商都是属于国有的。既然它掌握在国家手里,资金分配的权利也就在国家手里,这是一种金融模式,这就叫官办金融。
相对官办金融,散落在民间的就变成了民间金融。由于中国的官办金融力量特别强,国家资源特别集中,所以就导致了民间金融很弱。
官办金融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先不说中国的情况,举一个例子。韩国在三四十年前是标准官办金融的体制,官办金融跟所有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没有什么关系,它就是采取了一种金融模式,政府把大量的金融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很多人认为这个模式是韩国当年资金起飞的重要原因,因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很快扶持一个行业。
但喜欢看韩剧的同学应该都清楚,在韩国,每个财阀底下有很多个企业,这些企业又跟官办金融、跟政府形成了很密切的合作,这些企业能从银行里取得大量的廉价资金。同时,还有一种隐形担保,大而不倒的作用,因为这些企业倒了以后国家撑不住。这又回到了我们之前讲的问题,我既然知道借钱没有什么成本,我也不会倒闭,那我肯定拼命借钱。
还是那句话,我借银行一百块钱,我是银行的孙子,但你要是借上八个亿、十个亿,对小银行来说,你一定是银行的大爷。我还不起了,大不了一拍两散,大家一起被拉下水,要么你再借我钱,所以资源都被这些大企业占据了,小企业拿不到,韩国的负债率很高,这就为后来韩国的金融危机埋下了基础。
韩国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民间金融。当时大家都认为,韩国官办金融导致了它的产业结构畸形,造成后面的韩国金融危机,甚至造成很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因为就业率和社会稳定是政府追求的目标,受惠于政府扶持政策的企业就要投桃报李了,再加上工会力量比较强,结果就采用终生雇佣制,缺乏流动性的劳动力生产,最后伤害到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
其实,韩国财阀企业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现状。虽然说处境不尽相同,还是有很多一样的地方。
中国好在什么地方?中国体量足够大,民营企业这些年发展起来了,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代表。再加上我们的金融资源主要放在工业生产,制造业,第二产业上面。你们回想一下,在2010年之前,大家都觉得个人要去融资挺难的,除了房贷以外都挺难的。8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上来了,商业社会开始起来了,融资的需求也就起来了。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个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得不到满足,怎么办?民间金融作补充。
我做了一个重点研究,发现以宗族、祠堂为核心纽带的地区,融资力量很强,比如潮汕地区。一个村、一个镇上,大家都有一个像银行一样互相融资的地方存在,他们自己中间的资金融通的规模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比一些资金实力孱弱的城商行都要强,这是一种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各式各样的小额贷款、典当行等机构,存在于生活中。我前两天讲过,中国的资金链条很长,资金链条一长,做民间金融的机构必然就面临一个问题:资金成本要高。这就导致哪些人拿不到钱呢?央企、大国企肯定不缺钱,上市公司也不缺钱,还有一些自己现金流造血功能很强的企业也不缺钱。真正缺钱的是小企业,链条比较单一、应对外生冲击能力比较弱的企业。所以民间金融融资风险高,高风险在经济上行时好办,但经济一旦下行或碰到外生冲击就很惨。
比如现在,民间金融机构就很难受,一是因为经济周期,二是因为政策变化。2012年、2013年政策面很宽,放了一批民间金融出来,但2017年金融去杠杆时又打掉一大批。这些民间金融机构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也不是科技金融,只是因为政策面对互联网金融、对科技金融很宽松,所以他们披了一个外衣,扯几个服务器,摇身一变科技金融企业,享受政策优惠,享受各式各样的优惠。
现在很多人在问,科技金融企业听着挺高大上,要不要去干?你要特别清楚的就是,这些企业的本质是民间金融。我不想讨论民间金融的好坏,它肯定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它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波动很大,碰到年成好时也算暴利行业,比如前几年做现金贷就是暴利中的暴利。但它面临的风险是很多的,要做好风险和收益的匹配。
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科技金融?
一个结论:依赖科技进步的行业、有价值创造的金融行业就是科技金融。
什么样是有科技进步?什么样是有价值创造?我们回到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是做资金的中介和匹配,这中间依赖两个字"信用",从金融业产生以来做的都是信用的生意。
我跟大家讲过一篇课程,说从古雅典的神庙到中国的寺庙、店铺、药店等,都充当过银行的角色,时间累计信用,想办法进行专业化的信息搜集,减低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有效率、更加合理,使得资金效率提高,进而产生资金的增长。金融产生以来,虽然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变化,但它的核心本质没有太多变化。
我挺佩服的一个美国的金融监管者,他当时批判美国市场上很多金融创新,他说:别跟我扯什么金融创新,半个世纪了,我唯一看到的金融创新就是ATM机。为什么呢?因为它提高了效率。
科技金融的产生,第一是社交的兴起,第二是智能手机的兴起,第三是比特币产生以后出现的区块链技术。这几件事对金融行业的本质产生了冲击。原来的金融行业,一谈到信用,就需要有一个中心化的信用主体。比如说,我们直播间里一大群人互相能借钱吗?不能,因为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但我们会把钱存在银行里,到银行里借,银行是一个中心化的机构,包括投行、基金都是一样的。机构通过很长时间各种各样的累计以后建立了信用。所以你很少看到一个新兴的金融机构能够冒出头。
中心化的主体再形成网状的结构,这是传统的金融机构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你看,这么多年的金融演化没有改变这个特征。另外,金融虽然跟数据离得近,但它从来不是数据驱动的行业,它是数据作为辅助的行业,这是两个很基本的特征。这么多年,不管金融模式怎么变,效率怎么提高,我们的商业在发生什么样的形态变化,但这两个核心点是没有变的。
现在,有几个技术出来以后,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了。
一个是信用主体产生了变化,产生了动摇,另外数据辅助变成了数据驱动,这两个特征使得整个金融产品、金融交易、金融组织、金融监管都发生了变化,对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这个话说得有点抽象,我再讲讲到底是怎么样的技术对这两件事造成冲击。
现在大家最熟的科技金融企业就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传统金融机构里面在这方面走得比较快的是平安。我刚才说,在金融企业里面你只看到百年老店,但像蚂蚁金服、腾讯在做的微众银行、京东金融改名金融数科,这都是短时间内长出来的企业,到底什么发生了改变?
举个例子,你在网上随便买个什么小东西,退货麻不麻烦?你要搞个退货险,以前的保险公司怎么搞?要到店里退货,还搞一个保险,我怎么来判断你到底使用它没有,到底破损有多少,退货的概率有多少?而且同样的破损率下面,每个人偏好不一样。比如我姐就说我生活比较粗糙,不讲究。我们俩假设买到同样的物品,她就会对质量特别精益求精,她一点点瑕疵一定要掉换,我呢?过得去就算了。这种保险怎么做?淘宝就能做。
为什么?因为它有数据。像我这样的人退货率大概是多少,我在什么货品上会退货的概率更高,包括这个城市到底什么人会退货。有几年的数据积累它就能做这个,做了这个以后就会形成很有意思的局面,就有价值创造的功能。为什么?因为原来有的东西我可能不买,因为我不确定,但现在物流比如菜鸟体系都起来以后,像我这么怕麻烦的人,退货对我来说都不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有退货险的话,就更不是大问题了,大大增加了我购买的概率。
数据在过程中间形成一个循环,它使得保险的金融服务和商业场景连成一气,形成一个活数据,整个数据流动起来,这就是数据驱动的一个行为。我在课程里面还跟大家举过例子,现在的小贷,递上去小贷的需求,几秒钟钱就能够到你的账上。这就是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来完成对风险的甄别和识别,然后对风险进行判断,给风险进行定价。
到底什么是科技金融企业?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很多所谓的科技金融企业都在告诉你,我做的是普惠金融。它真的做的是普惠金融吗?不是。做的是高风险、高成本的民间金融。
所谓"普惠",是从资金的需求端来说的,由于数据的存在,它使得更多人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比如原来几万、几十万的贷款银行不愿意做,因为它的利润不足以覆盖成本,但现在就可以了。但这不意味着资金的供给端下沉了,不但没有下沉,门槛还提高了。
为什么?因为你必须要有数据,数据的要求是很高的。为什么有那么多大数据征信公司打击一些企业?因为他们非法爬虫,爬去我们的数据信息,把数据卖出去。可这种卖出去的数据其实是死数据,就是静态截面的数据。而这个点上我的数据,是不能说明未来我的金融状况的。但是把我现在的数据卖出去牟利,还打着大数据的旗号,这首先是侵犯隐私,其次很容易形成社会上混乱的局面。所以你们会看到,现在市面上靠谱的科技金融企业就那么几家,因为只有它们拥有数据平台,拥有获取源源不断活数据的能力。
我课程里面让大家讨论过,什么样的企业有可能长成科技金融平台?我当时讲的是,你要有生态演化的能力,你要有活数据获取的能力。那现在谁有活数据获取的能力?
一个肯定就是现在的科技金融巨头。大家都知道,科技金融巨头基本上已经形成几足鼎立的局面,你要想打破这个局面,从小微企业的角度挺难的。还有一种就是传统金融企业,因为它自己有一套成形的风控,而且自己有原来成形的客户体系沉淀的数据。所以实际上是两种,一种是创新型的金融平台大型互联网公司,还有一个就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这两者之间一定会互相渗透。到最后像这样的企业平台不会有太多。
有人问我,那我们是不是做科技金融企业就没有机会了?这话绝对说得不对。
当时我在课程里讲的时候,我用的不是叫科技金融企业,而是叫做科技金融企业平台。用的是"平台"这个词。为什么呢?什么叫平台呢?企业是一个有规律的组织架构,而平台要有开放性,平台要有多边交互,还要有网络效应。平台是生态,有自我演化能力,就像一个森林一样。企业如果是个大树的话,平台必须是一个森林。森林底下就需要有很多很多的物种进来。
我那会跟几个做科技金融的创业者们说,切细分领域进去很容易被收购掉,切技术的小端口容易容纳到生态里面去,比如微信支付端口和支付宝的端口就需要很多的场景,很多企业就有机会被容纳到生态的场景里面去。
这就是要讲到的关于什么是科技金融企业。
一个是大家很熟悉的移动支付。很多人认为移动支付是方便一点,但它不是那么简单而已。我曾经跟大家说过一句话,金融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数字化表达,你要仔细来想,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就是一部金融深化的进程。请看这张图。
你要仔细想一想的话,人类是个什么样的演化进程?我们现在都说人力资本,人是种资产。那这个资产怎么定价呢?现在你去求职的话,我们是通过薪水给你定价,你的能力能创造多少现金流,大概折现回来,就是你的现值。所有的东西越来越能够资本化、数字化,整个人类社会就是沿着这么一个进程来的。为什么要数字化?因为它更好量化,也更好网络化,好结网,好形成更加复杂的关系。
再往前走,走到现代的金融社会里面,用证券化现金流把企业、把金融甚至把国家、国债都给定价了,把机构也定价了。所以你看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展其实就是一个数字化和金融深化的过程。
那移动支付干了一件什么事?原来你要数字化,你说有数据,但原来的社会就像我们走过沙漠一样,脚印踩下去是数据,但风一吹就全部埋进去了。现在呢,更像是没有干的泥,你踩过去后每个脚印都会被留下来。有了移动支付以后,人的活动被切成更碎的颗粒度,因为你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在线化,然后留下足迹变成数字化。移动支付端把我们人的数字化进程大大推进了,颗粒度推得更细了。所以,我们使得数字化的进程巨大地加快了,也使得数字化的过程可以变得更加精确了。
这相当于什么呢?我也打了一个特别通俗的比喻,我们说,想要富先修路,原来我们那种金融体系就像是修的大马路,但移动互联网把它变成了村村通、户户通,把颗粒度切得很细了。这一点就相当于建造了一个基础设施。建造了这个基础设施又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当然你的整个物流速度、资金流动速度、数字化人的流动的速度就加快了。所以这是一个很根本的地方,那就是基础设施上来了。
另一个技术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是什么东西呢?我请大家想一下,从90年代开始,从可以上网开始,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我把它称为信息重构。就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全部都变了。那区块链带来的是个什么东西呢?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价值重构。
价值这个东西特别玄,一般来看是成本+利润,这是在原来的工业化社会里面你听到的,这个逻辑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我们知道,当社会进入到一定阶段以后,比如说现在的中产社会,我在《香帅的中国财富报告》里面也说了,中国进入了一个服务业驱动的社会,而且是发达程度越高,服务业的占比就越高。服务业的价值怎么计算?它就不完全是成本+利润这么来计算的了。
我们怎么去为服务业付费?比如说,海底捞贴身式的跪式服务给你,在这里面一个微笑的价值是多少?还有,为什么收入三四千块钱的年轻男孩能在网上替女主播刷火箭、刷什么,一晚上能刷上千块钱?我采访过几个人,他们说这叫爽感。你说你怎么给爽感定价?怎么给微笑定价?经济学搞理论的时候会给它一个词,叫效用。但是放到现实生活中,效用是很抽象的名词。回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上,价值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觉得是共识。
比如说,我是主播,你要来给我刷礼物的话,你觉得我这个微笑值了,你刷了,OK,我们俩形成共识了。但这不是一个公共的共识,这在以前的商业模式底下行不通。所以价值是什么?价值是很多人甚至是所有人的共识,比如货币,基本上就是你这个国家所有人的共识。
那我们现在的社会里面有没有单对单、点对点的共识呢?有,跳蚤市场。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我们经常去跳蚤市场,家里你不太用的小玩意,我们俩谈个价格,点对点交易就搞定了,但是这形不成规模。
所以价值就是一个共识,那你怎么来完成这种共识呢?这就要回到我们开始说的,国家也好、机构也好,通过时间的累积,通过组织和结构的力量来完成这个共识。
区块链就在这个上面做了特别重大的改变。我在课程里面给大家举过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不一定很恰当,但是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比如,原来我们都是一个中心化的信用节点,就行现在两三万人在这里听直播的时候,我们最后的共识是怎么形成的呢?是通过不停的记录,但这个记录也是中心式的,所有的记录,以我这里的为准。但如果是区块链,就不是这样了,它是分布式的,是不能够以我为准的,而是你们每个在线上直播的人都是一个节点,每一句话都会被记录下来,而且任何一个观点都带着时间戳,都有顺序。所以,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要想改变我这套记录的话,我需要有本事切入进你们的电脑,把你们的所有记录都篡改掉。当然这个技术难度很高,不是说完全不可实现,但是很难很难,或者说实现成本特别特别高。
中心化,是大家都信我,但假设是一个你们不信的人在这里讲的话,就形不成共识了。现在通过这么一个区块链的手段,快速就形成了一种共识,以去中心化的手段解决了信用问题,解决了价值交换的基础设施问题。那怎么解决价值交换的唯一性问题呢?以时间戳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个节点上,我的时间戳在前面,我就拥有了唯一性。
换句话说,我给它一个定义,区块链就是一个跨时间的共识机制,解决的是确权和信用问题。
那这样一个技术为什么会触及到金融的根本呢?因为它触及的是金融行业的核心信用。这么多年来的金融行业都是一个中心化的信用主体,现在突然改成分布式的,去中心化,这就造成了一个特别特别大的冲击。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都是三体迷。当年互联网对信息相关的行业是降维式的打击,现在,这波区块链就是对以信用相关的行业的降维打击。
比如说我们做一笔金融交易,你现在就在网上买一手股票,这后面有一个庞大的中心化的信用网络在支撑着你。信息要先到券商,券商要把它交换到清算中心里面,清算中心进行结算,再返回到券商,券商再返回到你。这是一个庞大的中心化的信用体系在维持着你。如果未来区块链这件事真的能够完成了,能够变成点对点的交易,那像我说的金融产品、金融交易、金融逻辑都会发生变化。
当然,金融的监管也会发生变化,我昨天跟你们说P2P是不可行的,没有基础。但如果建立在区块链基础设施之上,P2P就可行了。那有了区块链以后,IPO还需要吗?投资银行还需要吗?peer to peer以后,个人数据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清晰化,变得有价值,可以交换,社会的清晰度更高。我常说那会是高清社会、微粒社会。
这些听上去特别美好,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对区块链投入了很大的研究。但是,第一,它技术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那么多节点,在目前算力算法的情况下,反而是降低效率的。第二,更重要的问题是制度摩擦。那天我跟一个很牛的美国区块链专家聊起来,我说你意识到没有,这个革命不是金融行业的,它是对所有中心化信用主体的革命。所以现在,包括国家,包括所有的机构都要受到它的冲击。这个颠覆太大,那是一个理想状态,我们离那个状态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但我还是相信,历史演化也许不能达到那个程度,但是技术进步的潮流永远不可阻挡。
最后,回到我文艺女青年的本色。这是我在做科技金融这几十讲课程时,脑海里一直响起的一首歌,来自我特别喜欢的一位歌手,Bob Dylan:
来源:财新网
发布人:杨瑶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