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压死微贷的最后一颗稻草?

1720 天前
647

作者 | 麻雀

来源 | 趣识财经

积木、51人品网贷清退转型后,微贷网也停发新标了。

不同的是,微贷的清退更加静悄悄,仿若静夜行人。但行业人士都清楚,微贷这次不是“锦衣夜行”,而是仓惶败退。

01 微贷去p2p,还本不还息

“微贷没有及时发公告,我是后来通过客服了解到的。”微贷投资人严严告诉趣识财经,“看到微贷网股价下跌了10个点,着实吓了一跳。”

而根据微贷网客服解释,不发公告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我们选择不发公告,是因为不希望该方案扩大化,不希望被媒体过度解读……进而影响用户正常的还款情绪。”

行业观察人士王威指出,“网贷退出迫在眉睫,早在一年前,《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一文便指出,清退是大部分网贷机构的归宿。”

此次疫情,或成压死微贷的最后一颗稻草。

援引媒体报道,微贷方面对外宣称,疫情期间,因公司员工居家隔离、交通封锁、复工推迟等因素,借款人还款能力及意愿受到影响,公司收到了大量借款人申请延期还款减免利息请求,尤其X计划智能投标工具受到较大影响。

为保障出借用户的权益和利益,响应监管要求,自2020年2月18日开始,平台产品计划按照实际标的匹配,到期日归还本金,但收益部分暂不兑付。

在王威看来,疫情确实让转型中的网贷机构,雪上加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既有项目,借款人未来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大,这会降低他们还款意愿与能力,致使平台逾期率提升;第二个是当下及未来业务,行业无法完全复工,部分线下资产,面临贬值甚至无人问津的尴尬之地,致使平台无用武之地。“这也是包含微贷在内,一众网贷平台面临的主要困境。”

以上种种原因,让不少网贷机构“选择”在疫情进行时悄悄退出。前有积木、51人品,后有微贷网,未来还会越来越多。

但与退出相比,未来向何处?这个问题更加严峻。

02 转型向小贷,前路艰且辛

现实情况是,网贷的出路并不多。

此前新华社曾报道,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有意具备一定条件的网贷机构,“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但正如某头部网贷平台负责人王刚所言,“实际上,能转型消费金融公司的平台凤毛麟角;而从去年11月底的’83号文’来看,转型方向也由网上传言的网络小贷公司,趋向于更具有地域限制的小贷公司。”

于是,包含积木、微贷网在内,都将目标转向了小贷公司。

但与积木自信满满宣布,“已经完全具备了转型小额贷款公司的条件,董事会和管理层决定即日起开启战略转型,申请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不同,微贷的“三缄其口”让外界多了一份担忧。

严严告诉趣识财经,“投了3年的网贷,对这个行业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不奢望微贷能怎样了,待回款期限到了,便彻底退出这个行业。”

根据83号文件描述,网贷机构申请转型小贷公司的硬指标是,“网贷机构存量业务无严重违法违规情况”。

王威解释道,“诚如83号文所言,就如疫情下微贷一样,存量业务对大多数网贷平台是个考验,但即便转型成功,前路未必就是坦途。”

央行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9月,全国小贷公司贷款余额9288亿元,现存7680家。但在2015年峰值时,全国小贷公司近9000家,仅2019年便有数百家小贷公司倒闭。

趣识财经了解到,除了风控建设能力较差,受限3倍(部分地区5倍)杠杆限制外,小贷公司面临的另一问题是地域性限制。

数据显示,在全国7000多家小贷公司中,网络小贷公司仅200多家。两字之异,差之千里。小贷公司重线下,受限地域的特性,平台发展的天花板较低,显然不是转型平台的最终归宿。

尤其疫情之下,小贷公司自身线下复工缓慢,面向的小微企业亦空空如也,这让本就不太景气的行业更加艰难。

尽管83号文中指出,较好互联网背景以及网络技术基础,能够线上全流程完成网络小贷业务,是“进化”网络小贷的必要条件。

但不少从业人士表示,“网络小贷名额必定非常有限,获批小贷牌照是一关,网络小贷则是另一大关。”

但正如微贷的实践,大家(网贷)已没有回头路了。

*应采访需求,严严/王威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