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说区块链,你入局了么?

转载
2395 天前
9288
搜狐网

火讯财经注:爆炸性落地的区块链,正在逐渐被人们熟知应用,你加入进来了吗?


到2018年年初的时候,听到区块链,人们已经不会迷茫地问:“这是什么?”

对于普通人而言,区块链概念的传播是伴随着一个个场景构想进行的: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比特币,在过去的几年中成为最火爆的投资产品;区块链可以用来养鸡,从每只散养鸡的出生、成长过程、食用饲料、加工程序,都将被记录且不可篡改;区块链可以用来做保险的智能合约,在收到飞机延误消息的同时,系统就可以执行延误险的理赔。

而区块链从业者和技术人员变得更加忙碌,继续维护运营已经商用的场景、同时寻找下一个场景,自然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此外,他们正在储备更多的技术能力,“一个是性能,一个是可扩展性,都是现在要做的,要把技术的成熟度提上去。”众安科技区块链负责人宋文鹏对《21CBR》记者说。

在他们看来,2018年之于区块链,如同2000年之于互联网,正是一个“春秋时代”,将会有更庞大的资金流入、更多公司进入战局、更快的技术迭代,也会有更多的场景落地。

商业化前夜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和前者一起诞生于2009年。在2013年,比特币的价格在一年之内从40美元飙升至1000美元以上,在全世界掀起一阵热潮。

“从2009年出现,到2012、2013年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这段时间大家的关注点主要在它的金融属性上,没有太多人注意到比特币底层的区块链技术。”云象科技联合创始人邓旭回忆说。

以普通投资者的视角去看,这个难以理解的数字货币只是疯狂的投资品;但在程序员的世界里,2014年却是区块链的起点。

在研究比特币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其底层技术“区块链”的存在。区块链与传统分布式账本类似,均具有去中心化的特质,是一类分布在多地址、多地区以及多参与者的数据库。明显的差异点出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结合密码学技术后,区块链增加了不可篡改的特性;其二,得益于块状数据组成的链式结构,区块链可以确保数据的可溯源性。

“我们研究区块链的时候,发现链上的数据居然是不能更改的,这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是很难想象的。一般用户会觉得,以前在系统里存数据改不了,只是因为有技术人员在后台控制,不让你改;可是在区块链上,作为技术人员上传一个数据,自己都改不了,这想法太牛了。”当时还在乐视金融工作的宋文鹏感到相当兴奋。

宋文鹏认为,传统的技术创新,都是在提高生产力和效率。而区块链的出现,能够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协作关系,将带来商业逻辑的改变。

黄步添和邓旭在2014年成立了云象科技,由前者担任CEO。“圈子里的人开始讨论技术本身,也意识到区块链的许多优势,比如不可篡改、数据实时同步的特点。”邓旭说。不过,云象科技真正启动区块链业务,是在两年之后。

以太坊也在2014年进入公众视线,这个全新的区块链平台加入了智能合约,拥有更加高效和灵活的设计机制,与比特币所使用的区块链相比,以太坊允许人们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去中心化应用,并且不限于数字货币交易。

关于区块链的应用想象,开始超越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程序员们逐渐意识到,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场景痛点,或许可以用这一新技术来解决。

“我当时还在乐视金融做支付系统,整个支付流程中,业务系统要和内部支付系统对账,和第三方支付渠道对账,还要给银联对账,每一步出现问题,都很难查找原因。”宋文鹏回忆说,“在发现区块链的时候,我们想象了一个场景,如果我们把这些账都记在区块链上,只要对账一次就可以了。”

通付盾创始人兼CEO汪德嘉也在思考区块链和公司业务的结合,“我们是做金融安全的公司,有身份认证这项业务,区块链的技术可以做身份认证”。

在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推动下,使用联盟链的商业项目在2016年陆续落地。与比特币和以太坊所使用的公有链不同,联盟链的“去中心化”性质较弱,仅向指定节点开放,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控性和运行效率,更适合多个公司之间的业务协作。

联盟链的出现,为区块链的商用带来了更多可行性。区块链在2016年走到了商业化的前夜,新年伊始,邓旭、宋文鹏、汪德嘉这些创业者的团队都在加紧对区块链的研发,各式各样的区块链场景即将落地。

金融强需求

2016年,黄步添和邓旭把公司“云象科技”改名为“云象区块链”,以提供区块链技术为主营业务。同年11月,云象中标兴业银行的电子合同防伪项目,这个金融领域的存证型应用是其第一个商用的区块链场景。

“金融是第一个认可并且敢于尝试区块链的行业。”邓旭分析说,“银行有专门做创新业务的部门,紧密跟踪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新技术,所以在金融领域,大家首先看到了应用的可能性。”

云象和兴业银行合作的防伪平台,在业务场景开发、运营方式上与传统项目并无明显区别,只是将原来中心化数据库的存储方式,替换为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

业务接入新平台后,工作人员在合同系统中进行合同新建、修改、审批等,信息都会保存至区块链平台,在系统验证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不仅合同的信息安全可以得到保证,每一步审批流程也都会被记录和可追溯。

金融行业的大量业务均建立在各类合同和单据的基础上,确保这类电子化信息的真实和安全,是一个“强需求”。在传统情况下,为了保证电子信息不被修改和删除,可以运用网络安全技术、风险控制等方式,但在运营中仍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将区块链技术加入后,因其不可篡改的特性,能够彻底杜绝这类隐患。

邓旭这样解释系统不可篡改的工作原理:“假设一个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有四个节点,每个节点上的数据是一样的,现在有一个节点的数据被篡改了,那么这个节点的高度和其他节点就会不同,区块链会按固定时间来检测每个节点的高度,如果发现区块高度不同,它会自动运行脚本去同步这个区块高度,所以改动是无效的。”

云象选择将防伪平台建立在联盟链上,只对指定节点开放,多采用PBFT等共识机制,属于“弱共识算法”,对接入节点的信任度要求较高,但在计算性能上,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不过,即便如此,区块链最多也只能达到每秒上千笔,与非区块链系统动辄每秒数万笔的计算能力相去甚远,难以应对支付等有高频次使用需求的场景。

邓旭认为,受限于较低的计算性能,短期内区块链适宜应用在电子合同防伪平台等交易频次较低的“存证类”场景上,随着计算性能的发展,下一阶段的应用场景,可以包括支付手段,然后再发展转让交易。

在多个区块链从业者看来,供应链金融将是区块链可以实现爆发的场景之一。邓旭认为,在供应链系统中,确保订单的真实性是一个强需求。目前的技术只能保证核心企业与一级供应商之间的订单真实,并由此进行适当的融资行为,但二三级外围中小型供应商的订单则难以分辨真伪,相应地,这些企业也很难获得融资。

未来,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为例,第一阶段,由核心企业发起区块链系统,各级供应商均可接入,并将所有订单数据上链,确保每笔订单的真实性;第二阶段,当计算性能足够匹配,可以在区块链上实现各级账款的分发和支付;第三阶段,当技术和监管都达到一定成熟度,区块链内的应付账款等单据可以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在链内进行转让交易。

“在区块链的环境下,系统中的所有订单都可以确保真实性,这将极大提高供应链金融的灵活性。”邓旭说。

养鸡上链

随着区块链的普及,更多应用场景出现在金融行业之外。

“来源追溯”是另一类被迅速商用的区块链场景,也是众多区块链公司选择落地的第一个方向,唯链的红酒追踪、井通科技的茅台追踪、众安科技的“步步鸡”项目和公益溯源,均属此类。

众安科技于2016年开始对区块链的研究,在2017年6月推出了第一个区块链项目“步步鸡”,使用物联网追踪的方式,将鸡的生活和物流数据实时传输上链。宋文鹏解释说,因为具有“分布式”的特性,区块链适合用在牵涉方较多的商业环境中,做跨企业、跨区域之间的数据同步,农产品的养殖、上市过程符合这一特性。

养殖场景的第一个难点,是确保传到终端消费者手里的产品,与在区块链上进行数据记录的产品相同。“追踪数据要在产品上装感应器,我们最早想过种植业,但是小米、水稻这类太小了,不可能追踪到一粒米;牛羊猪也不行,因为不能整只买,切割后也无法保证来源。但是可以在鸡的脚上套一个感应环,然后整只卖掉。”宋文鹏回忆,曾想过做阳澄湖大闸蟹的防伪,但因为感应环还不具备防水功能,只好放弃。

“来源追溯”场景的另一个难点,在于数据输入时的真实性,尽管区块链上的数据不可篡改,但人工输入数据时的行为却非技术可控。

以鸡的生活数据为例,农户是否喂养饲料,是一个无法监控的盲点。在散养鸡的标准下,应以野外的草籽和昆虫为主食,不再额外喂养饲料。为了防止农户擅自增加饲料,步步鸡无论重量大小,均以“整只”为单位的固定价格出售。宋文鹏说:“我们没办法百分之百保证农户不喂饲料,但在这样的定价条件下,至少从动机上看,农户没必要这么做。”

从互联网保险公司到区块链养鸡,“步步鸡”项目似乎只是宋文鹏团队在区块链的一次“试水”。事实上,这个位于农村的应用场景,可能安放了众安科技更多的野心。

“只要有更多的参与方进来,就有意义。”宋文鹏说,“我们现在只是做鸡的防伪溯源,其实后面延续到很多场景。”

针对可能进行的农村保险,宋文鹏描述了两种想象场景。

首先是禽类的保险,在传统方式上,因为无法判断“这只死鸡是上保险的那只鸡”,农业保险很难延伸至具体的家禽。而在区块链和物联网感应环的系统中,某一只家禽死亡时,其生命数据会随之终结,保险理赔随之可以量化。

更进一步的想象是增加农户的贷款融资。一直以来,因农村的数据不全、可抵押物少,银行很难完成对农户的授信。而参与到区块链养鸡项目中的农户,其生产、养殖记录在链上可见,可以作为贷款的信用背书。以养殖场为起点,检验检疫站、屠宰场、运输物流等地方企业,均可逐步接入区块链,从而形成完整的农村生态。

“正在逐步推进,不过众安没有农业保险牌照,我们在和有牌照的公司谈合作,为他们提供这些数据。”宋文鹏说,“我觉得步步鸡要有一年左右的数据积累,才比较合适正式推出。”

截至今年3月底,众安共签约400家养鸡场,分别位于安徽、河南、贵州等省份。为了覆盖增加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感应器的额外成本,众安科技将“步步鸡”直接定位为“消费升级品”,在2017年12月首批散养鸡上市出售时,按精品和豪华版两类,分别定价为238元/只和268元/只。

以“牵涉方多”为应用标准,在“步步鸡”项目之后,众安科技又陆续进行了公益捐款追踪、积分联盟等项目。在宋文鹏看来,众安科技不仅可以向合作方输出技术,在区块链的特殊模式下,也能够参与到具体场景的运营中。

“以前的模式是我们提供技术,甲方签字后,买卖就结束了。但在区块链模式下,乙方可以通过对数据使用的追踪,从甲方的收入中抽成,双方一起运营。”在宋文鹏的描述下,这将是一个技术商“自然而然向下游场景走”的过程。

机会与泡沫

区块链圈内人士喜欢用“链上一天,人间一年”来形容行业和技术的变化之快,2018年被认定是区块链普及和爆发的一年,对从业者来说,这一年将充满机会、资本和泡沫。

今年初“三点钟无眠群”的激烈讨论,为区块链再掀一次热潮。投资人似乎比企业更加焦灼,唯恐错过投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8年1月份,区块链投资项目就有16个,入局者包括创新工场、真格基金、红杉资本在内的数十家知名机构。

邓旭的办公桌上贴满了黄色的标签纸,每张写着一个投资或合作意向,“现在我们不缺资金,也不缺项目,太多人来找我们合作了”。

随着区块链公司不断涌现,相关人才出现明显短缺。根据某招聘网站的数据统计,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平均招聘月薪已经达到2.58万元。邓旭表示,即使是5万月薪的条件,仍然是“一人难求”,“资金和项目我们都有,但是没有区块链人才。想招懂技术、懂G语言,最好还做过项目,跑过一个完整流程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几乎没有。”

在《21CBR》记者采访云象区块链的当天下午,陆续有三四个年轻人走进面试室。邓旭说:“今天来面试的这些人,差不多20个里面才能挑出1个,而且只是有资质,技术还得我们培养。”

人才短缺现象可能会在今年内得到改善,宋文鹏觉得,一方面企业的内部培养机制逐渐成型,另一方面市场上涌现大量培训机构,虽然质量良莠不齐,但依旧是补充技术人员的一种方式。

被诟病已久的性能问题也正在得到改进。为了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块链平台运算能力,技术员开始研发一些将链上链下结合的运作方式,如闪电网络、雷电网络技术等。

汪德嘉在通付盾的达摩链上,采用了相似技术,“我们把一些事放到链下来传输,然后用我们自己发明的一种智能合约语言来保证链下的安全性,另一部分放到链上,两边结合,可以保证现在有每秒五六千TPS的计算能力。”

计算性能的提升,将为区块链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比如供应链金融中的交易环节、股票的交易等具有价值交换功能的应用方式。

但在市场的热浪之下,依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监管政策。

“技术永远是超前的,有很多可以想象的场景,但比如价值交换这个领域,只要涉及到金融,就会涉及到监管,目前监管在这个方面还是空白,所以好多人不太敢做。”一位区块链从业者告诉《21CBR》记者。

另一个风险,是未来可能会破裂的“泡沫”。将现在的区块链看做2000年互联网的从业者们,清楚地记得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局面。

“在2000年,只要是个网站,要融资上市都很容易。”宋文鹏说,“后来泡沫破了,大家对互联网行业产生很多怀疑,说能产生价值吗?现在是2018年,回头看看,还会有这样的怀疑吗?”

泡沫的确存在,也终究会破裂,但这并不是宋文鹏们现在考虑的重点。这些区块链团队的创业者相信,在泡沫破裂之后,大浪淘沙,许多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仍会继续生存下去。他们希望运用泡沫上升期带来的资本和机会,将重心放在这几个方向:积累技术、寻找场景和培养人才。

“很多人在为此奋斗。”汪德嘉说,“我就是其中一个斗士,有可能我死得很惨,但也有可能我就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