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文章来源:互链脉搏
国内的“区块链+社媒”基本都走了Steemit的路线,通证主要的目的是激励社区用户的活跃行为,核心就是为了拉流量——重复互联网的路线。
“区块链+社交媒体”有一种魔力,吸引各路“英杰”逐鹿,然而这一看似美丽的场景,其实是区块链应用的埋骨之地。
9月6日,经历了抄袭下架风波的新浪社交APP“绿洲”重新上架,绿洲中涉及区块链元素——数字资产“水滴”。
同样是8月末,传出Telegram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发放第一批数字货币Gram。
短时间内,国内外两大社交媒体巨头发行数字资产,再次引起了产业对“区块链+社交媒体”的关注。
但回顾此前,“区块链+社交媒体”的鼻祖Steemit用户量活跃度已经出现大幅下跌,其他原生型的项目诸如币乎、币车、币世界也面临着头部集中,优质内容生产的问题;
另有一些演生项目,诸如天涯、简书等,在和区块链结合后,没有什么大幅变化。同时,网易圈圈、度宇宙等派生项目已不再活跃。
而要探究这些项目沉寂的原因,并尝试理清“区块链+社交内容平台”的新出路,还要从项目的“中心思想”——通证模型的设计入手。
“区块链+社交内容平台”领域最为典型、且较为完备的通证模型是Steemit首创的三币机制。此后的“区块链+社交内容平台”项目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这一模型。
基于区块链的内容分发平台Steemit于2016年7月正式发布。据悉,该平台市值最高时曾飙升至18亿美金,同时聚集了百万级别的用户与原创作者,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写作平台。
Steemit首创的三币机制较为复杂,包括Steem,Steem Power,Steem Dollar三种,它们有不同的用途,彼此之间可互相转化。Steem是最基础的代币,主要通过创作内容、被点赞和互动、以及通过交易平台购买获得;Steem Power相当于股权,是影响投票权重的关键指标;Steem Dollar是一个稳定币,价格锚定美元,可用来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直接购物。具体的通证模型如下图:
(Steemit通证模型 来源于网络)
这一通证模型的设计主要是为让优秀的作者和传播者可以通过Steemit获得收益,并在平台拥有更多的权益。Steemit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其目标。
但如此复杂的通证模型,增加了新人入场的难度;Steem Power的集中度较高,形成了马太效应,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新人的利益。
近来,Steemit项目热度逐渐冷却,用户注册量不断减少,发帖、评论数量下降。据TokenGazer在2018年12月的评级显示,Steemit除技术外,用户、市场、社区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互链脉搏观察,Steem Dollar的价值浮动较大,多次与美元脱锚,2017年时曾达到最高值22.12美元,而如今仅为0.81美元。
历经3年多,元老级的Steemit的形式已每况愈下。
但Steemit仍是原生型平台(所谓原生型,是指其产品方向就是要运用区块链技术来做社交平台、内容平台)的引领者。Steemit刚推出不久时,其引领的“区块链+内容平台”的风潮,便已催生了币乎、币问、知币、支点等一系列的原生性的通证激励下的社交、内容平台。
但这些后起之辈,在通证经济模型的设计、运营等方面更多还是停留在模仿、借鉴Steemit阶段。币乎也曾在白皮书中明确提到,币乎的产品设计参考了Steem。
观察Steemit和币乎的通证模型设计,可知币乎“截取”的是Steem和Steem Power的部分。也就是用户发文、评论、点赞可获得奖励;而点赞权重与用户等级成正比的通证逻辑。可币乎更为中心化,其平台大部分主题版块以币种进行划分,版块的管理员主要是币乎内部员工,而非社区的积极分子。
同样是原生型平台的币世界,则是由于发行代币CNNS并进行IEO,涉嫌代币发行融资,于今年5月被立案调查。
上述区块链内容平台的建设,多源自于自身的驱动力,平台多着手构建了激励内容创作者、内容发现者的完整的通证机制。但还是会面临抄袭、买赞等利用通证机制漏洞的情况;同时,原生型平台的通证,相对集中在其自有的生态体系内流转,用户规模不大。
随着原生型“区块链+社交内容平台”的发展,更多传统社交平台、内容平台也开始加入到该领域。它们是将原来的产品,进行区块链作为记账基础的改造,这里称之为“演生型”平台。
2018年,论坛和传统社交平台备受冲击,天涯社区遂走上了区块链转型之路,并推出了天涯分(YTY);另一边,基于维系平台内容创作者、促进深度内容产出的需求,简书也开始了向区块链社群的演化,并推出了简书钻(FTN)。
相比于第一代的区块链内容平台,以天涯社区、简书为代表的第二代平台更具社交属性,并具备更为广泛的用户基础。
(制表:互链脉搏)
第二代平台在通证模型方面同样是借鉴Steemit的模式,主要是对Steem Power的模仿和改造。天涯董事长邢明曾坦言,“我们推出的天涯钻对应的就是Steem Power,它是一个游戏化的特权道具,同时也是一种投票权。”
在简书的区块链项目Fountain的白皮书中也曾有表述:鼓励FTN的长期持有者,并鉴于此,设计了FP ( Fountain Power)。FP是Fountain的权利凭证。持有 FP 数量越多的用户对 PoC 奖励池的分配也发挥越大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第二代演生型平台,是基于平台转型、升级的需求,而通过区块链、通证对平台进行改造。但在改造过程中未创造新的通证模型,更多是对Steemit原有通证模型的借鉴。将自身的用户优势与通证激励模型相结合,以求促进用户的良性增长。
但互链脉搏观察,天涯分和简书钻的推出,可能更多吸引到的是“炒币”用户,这些用户的留存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受token价格影响),同时这类用户在平台上竭力获取平台的token,或将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老用户,使得平台原有用户流失。
因而,演生型平台仍需进一步探索通证模型,关键在于使其可以在原有的平台基础和新的用户群体间取得平衡。
就在原生型、演生型平台布局“区块链+社交内容平台”领域时,一些由大型互联网公司、大型通讯公司引领的派生型平台也开始进行该领域的尝试与探索。
国内代表性的公司是互联网企业网易和新浪;国外则是社交通讯巨头LINE、Telegram。不同于原生型和演生型,它们推出的区块链项目和原来的社交媒体有一定的关系,但又可以相对独立,属于派生型。
上述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相比而言,网易和LINE推进较早,2018年时推出了各自的产品。网易于2018年11月推出网易圈圈,致力于打造基于区块链的熟人社交圈。
其通证模型也与Steem、Steem Power的模式类似。网易圈圈的星钻积分体系包括引力和星钻:引力(相当于Steem Power)是用户活跃度和贡献度的一种体现,也是获取星钻的影响因子;星钻(相当于Steem)则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权益证明,用户可以通过完成系统规定的行为获取星钻。
但事实上,网易圈圈也陷入了与第二代转型性平台相似的困境,真正生产内容、进行社交的用户较少,用户多是受到利益驱使而使用产品。同时,从网易圈圈的经济系统来看,其关键问题在于星钻没有相应的消费场景,只能质押星钻来参与其旗下平台的抽奖活动。
网易圈圈在推出几个月后,便陷入了沉寂。
近期,互链脉搏询问身边早期的网易圈圈用户,对方表示表示,“网易圈圈APP已经无法打开,我就卸载了,白白浪费时间收集那么多星钻了。”
与网易同期的是日本LINE公司的LINK代币,于2018年10月推出。但相比于网易圈圈,LINE的项目目标和通证体系似乎更加完备,脱离了Steemit以用户活跃为目的的通证模型设计。LINE通证经济的设计主要是为通过与用户共享价值成长的方式,刺激用户加入系统、为系统做更多的贡献。
(LINE通证模型 来源于网络)
LINK的通证逻辑主要是:LTP(LINE Tech Plus)负责LINK的发行,并负责向DApp开发人员分配LINK;DApp负责把LINK奖励给使用自己产品、对LINK生态系统做出贡献的用户;用户使用LINK支付LINK生态系统内的商品和服务,还可以通过LINK拥有对商品或服务的使用特权;用户还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所中购买或卖出LINK。形成了相对完备的闭环体系。
而上述所指的LINK的用途,不仅包括内容类:支付音乐、视频、网络漫画等;社交类:应用内支付系统和用户间转让,更包括了商业类、游戏类、交易类……但均集中于LINE的生态体系中。
这些互联网、社交通讯大企业的入场,意味着更多流量与用户的关注。互链脉搏观察这些大企业已在不同程度上对通证模型进行了创新,但就已知效果的项目而言,网易圈圈已销声匿迹,LINE则相对集中于自身的生态体系中,缺乏和外部世界的沟通。但据今年年初的消息, LINE和日本金融巨头Nomura Holdings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建立区块链联盟。LINE有走出自己生态的动向。
新浪与Telegram也同属于上述派生型“区块链+社交内容平台”的行列。刚刚过去的8月末,社交APP绿洲被推出,其中包含数字资产“水滴”。
互链脉搏观察,水滴目前的收集形式与网易圈圈相似,通过点击页面的方式收集。而水滴的主要的用途是多肉兑换、水滴商城、会员特权、官方回购、内容打赏、投票打榜等场景,不过目前尚未开放这些功能。未来会形成怎样的生态模式,还有待观察。
同样是8月末,据纽约时报报道,根据Telegram三位投资者的说法——Telegram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发放第一批数字货币Gram。
但Telegram并没有明确公开Gram的属性。据悉,Gram代币将被应用于Telegram的内建生态系统,同时也可以像目前市场上的任何其他数字货币一样,在生态之外的场景使用。据传,Gram主要的应用场景将是方便用户们在Telegram上购物消费。
综上,国内的“区块链+社媒”基本都走了Steemit的路线,通证主要的目的是激励社区用户的活跃行为。
但Line和Telegram则将通证用于支付行为上。目前显而易见的是,用于激励用户活跃的产品纷纷出现问题。Line和Telegram的通证模型为“区块链+社媒”保留了其他出路的可能。
社交+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社会的刚需,互联网的出现,成就了社交媒体的繁荣。互联网发现“流量”对于社媒至关重要,因为社媒的主要变现通道是广告,通过流量换广告才能够维系社媒的长期运营。
于是,从 Steemit开始,包括国内的模仿者在通证模型设计时,核心就是为了拉流量——重复互联网的路线。
但既然是互联网能解决的问题,干嘛需要区块链呢?
正面来看,目前Steemit模式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 通证价值锚定。Steemit模式价值锚定并不清晰,但指引的方向是更多用户进来,产生更多内容,但产生的这些内容和流量究竟会如何来使用,产生怎样的商业价值,Steemit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
后来模仿它的产品,通证模型也都是为了激励流量进来,创作更多内容。但这些流量和内容很难变现,一方面,这些流量是靠激励进来的,质量很低,广告主并不愿意买单;另一方面,内容也是被“激励”变形,失去了消费价值。比如为了获得更多通证,刷流量,甚至形成小范围的“互助联盟”。没有人关注内容本身究竟还有没有价值。
2. 价值确权的难题。内容价值是最难被确权的,同样的内容,在A眼中非常重要,甚至愿意花万金购买,但在B眼中一文不值。比如一则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对于炒股者很重要,但对于非炒股者着实无用。从Steemit开始,就没有对内容价值究竟为何做出判断。更谈不上确权,这意味着通证价值的模糊。
3. 与生态系统外的互通。Steemit所构想的世界都在自己体系内,其通证的流转核心在体系内完成,与生态系统外的领域缺乏沟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价值交换受阻,后来模仿者也都学去了,有的为了让通证更有吸引力,甚至建设商城,平台自己购买一些商品和外部世界价值交换。但我们看到Telegram的Gram试图和外面的系统进行价值交换,它们并没有将通证设计成只在内部流通的模型,内部可用,外部亦可。
绿洲的命运……
来源:
发布人:火讯小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