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来源: 饼嚓嚓
“如果我在2014年买了比特币,现在早就财富自由了。”这样的后悔药,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想要。2014年,比特币价格仅为500美元左右,而十多年后,它达11万美元的价格。
但是现在是2025年,普通人找到下一个比特币的概率已经变得微乎其微。这不仅是市场成熟的结果,更是游戏规则的根本性改变。
据coingecko数据,截至2025年9月21日,加密货币总市值突破4.1万亿美元,现报4.142万亿美元。其中,比特币(BTC)市值占比为55.8%,以太坊(ETH)市值占比为13.1%。主流币(比特币和以太坊)合计占比约为68.9%。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极度两级分化的市场,不仅在说明主流的统治力,更反映了海量项目面临的“长尾困境”。这意味着,剩下的代币(包括我们日常关注的项目)只能在31.1%(约1.29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里残酷内卷。
市值的极度碎片化:这31%非均匀分布。其中可能还有像BNB、SOL等少数几个其他主流公链,以及像XRP、ADA等老牌项目,它们可能又瓜分了其中的大部分。真正留给剩下项目的空间,实际上并不多。
流动性的荒漠:刨除有持续交易深度、有真实用户基础、有实际业务收入的项目,绝大部分代币处于“僵尸状态”——几乎没有交易量,只是名义上存在。
在加密市场的早期阶段,信息不对称是主要特征。那时,找到价值被低估的资产相对容易,真正的Alpha(超额收益)来自于早期发现和坚定持有。
而2025年的市场已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机构资金主导市场:华尔街在零售投资者退场时进场。比特币ETF、以太坊ETF等传统金融产品的大量出现,使得大资金占据主导地位。
监管框架逐步完善:美国《GENIUS法案》为稳定币建立了全面监管框架,代表着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服务行业的深度融合。
开发者活动持续增长:尽管公众关注度下降,但开发活动却持续性增长。
这些变化意味着,单纯靠运气找到下一个比特币的概率已经低于被雷电击中的概率(0.0003%)。
极致的简单:比特币的核心功能只有一个:安全地存储和转移价值。 它不追求花哨的功能,这种“极致的简单”使得它的代码库更稳定,更易审计,更难以被攻击。“可靠”是信任的最高形式,而比特币用超过15年的无间断运行证明了自己的可靠。
品牌的价值:Bitcoin”早已成为整个行业的代名词。无论是华尔街大佬还是偏远地区的普通人,当他们想了解加密货币时,第一个听到的名字就是比特币。这种顶级的品牌认知,是其他项目用多少营销费用都无法换来的。
市场的共识:当传统资金通过ETF等渠道进入加密世界时,它们的第一站、也是最大的一站,必然是比特币。它是机构资金入场的主要通道,是所有加密流动性的最终归宿。
当主流赛道已经被巨头占据,我们普通人没必要去硬碰硬。就像在热闹的商圈开奶茶店,竞争太激烈了。不如换个思路,在周边找一个有特定客源的好位置。
别总盯着“下一个以太坊”这种宏大叙事(起码目前是这样)。将注意力从海量代币转向少数有价值的赛道和有扎实基本面支撑的项目。投资心态要从 "一夜暴富"转向"稳健增值"。
对于绝大多数新项目,最安全的方式是:先把它当成一个工具或玩具:如果它是一个游戏,你先去玩一下,看它好不好玩。如果它是一个应用,你先去免费试用一下,看它流不流畅。
普通人寻找Alpha应该从淘金客思维变成用金属探测器。
旧想法:“这个项目听着很牛,All In!肯定能暴涨!”
新思维:“这个项目,有30%的可能涨5倍,但也有50%的可能不涨不跌,20%的可能归零。如果我用小资金试试,亏了不影响生活,赚了就能有不错回报。
这是什么意思:寻找那些“最坏情况是亏1块钱,但最好情况能赚10块甚至100块”的机会。
关键点:不要把所有钱都押在那些“要么上天,要么归零”的赌博上。而是用一部分资金,系统地寻找和参与那些“下行风险有限,上行空间巨大”的机会。
在这个新时代,普通人找到下一个比特币的概率确实微乎其微,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新篇章的开始。祝我们大家都能在庞大的市场边缘,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Alpha路径。
来源:饼嚓嚓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