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Zero何以引爆市场?Solana从DePIN延伸讲述N1新叙事

转载
3 小时前
7752
Frank

文章转载来源: Frank

作者:Frank,PANews

10月2日,一个名为 DoubleZero 的项目在加密世界引爆了一场上币“闪击战”。在这一天,其主网测试版正式上线,其原生代币 2Z 几乎在同一时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登陆了包括币安(Binance)、Bybit、Upbit在内的全球多家交易所。市场的热烈反应超乎想象,2Z 代币的24小时交易量一度突破14亿美元,流通市值迅速攀升至20亿美元以上,一举跻身加密资产前100名的行列

这股热潮并非空穴来风。在项目上线前后,Solana 生态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为其背书,不仅其联合创始人公开表示祝贺,网络一上线就吸引了超过300个 Solana 验证者节点的接入,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网络质押份额 。更令人关注的是其在合规层面取得的突破:就在代币上线前几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向 DoubleZero 发出了一封历史性的“无行动函(No-Action Letter)”,确认 2Z 代币的程序化分发无需被注册为证券 。这一举动被市场解读为监管的“闪亮绿灯”,极大地消除了各大交易所的合规顾虑 。连一向以合规要求严格著称的 Coinbase,也宣布在10月3日上线该项目代币2Z的永续合约。

一个新兴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何能在启动之初就获得如此顶级的资源配置和市场认可?这个名为 DoubleZero 的项目究竟有何魔力?PANews将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团队、技术、叙事和潜在的困局。

Solana系走出的DePIN新星

从诞生之初,DoubleZero就具备明星项目的潜质。

首先是由行业精英构成的豪华创世团队,DoubleZero 的核心领导层堪称“Solana 智囊团”的延续。其联合创始人兼 CEO Austin Federa,是前 Solana 基金会的战略与传播负责人,是推动 Solana 生态早期崛起的关键人物之一 ;首席运营官David McIntyre,曾是 Solana 基金会的财务规划与分析负责人 ;联合创始人兼 CTO Andrew McConnell,同时也是 Malbec Labs 的联合创始人 ;首席经济学家Nihar Shah,曾任 Mysten Labs 的数据科学主管,并曾在 Jump Crypto 和 Meta 的 Libra/Diem 项目中担任要职 。

除了强大的团队背景之外,其叙事主张也相对独特。DoubleZero 引入并定义了一个新的协议类别——“N1”(Network 1,网络第一层) 。这一定位战略性地将其与常见的 L1(共识层)、L2(扩容层)或 L3(应用层)协议区分开来。根据其设计理念,N1 提供的是网络层,L1 在其上提供共识,而 L2 则提供扩容 。

通俗来说,N1就是为现有的区块链网络打造一个专用的高速网络。这一叙事巧妙的避开了现有竞争激烈的赛道,本质上可归属为DePIN领域。其潜力空间除了在加密领域之外,未来还可能覆盖所有需要用到分布式网络的领域,如内容分发网络(CDN)、大型语言模型(LLM)和实时游戏等 。

耀眼的团队加上潜力巨大的叙事结构也让DoubleZero获得了资本的青睐。2025年3月,项目宣布完成了一轮 2800 万美元的代币融资,投后估值高达 4 亿美元 。此轮融资由Multicoin Capital 和 Dragonfly Capital 联合领投,参投方还包括 Foundation Capital、Reciprocal Ventures、Borderless Capital 等一众知名机构 。Solana 的两位联合创始人 Anatoly Yakovenko 和 Raj Gokal 也作为天使投资人参与其中。

给区块链基建打造“基建”

DoubleZero 的技术核心是其创新的“双环”架构,分别为外环 (Ingress/Egress Ring)与内环 (Data Flow Ring)。

通俗来讲,DoubleZero 的叙事主要目标是在当前杂乱无章的公共互联网之外,单独建设一条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独立服务于L1、L2等区块链网络,实现低延迟、少拥堵的情况。而外环的设计,则可以理解为一个智能安检系统,也可以像是高速公路的收费站的效果。通过这个设计,所有进入核心网络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而内环则可以理解为这条高速公路的道路。经过外环“清洗”后的干净流量,会被导入到内环这个高性能核心 。内环是由全球独立贡献者提供的专用光纤链路组成的物理网络骨干 。简而言之,DoubleZero 的技术原理就是通过“软硬件结合”与“内外环分离”的设计,为分布式系统构建了一条专属的、带有智能安检的“信息高速公路”,从物理层面解决了当前限制区块链性能的网络瓶颈。

合规、叙事、落地等方面具有潜力

综合来看,DoubleZero 的项目潜力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叙事潜力:除了独创的“N1” 概念之外,这个叙事最大的特点不仅是跳出了“公链之争”的红海,并且巧妙的将所有的公链都变为了潜在客户。另外,作为分布式系统的底层,其叙事潜力未来还可能扩展至AI等更热门也更具潜力的领域。

2、技术落地:与许多停留在白皮书阶段的项目不同,DoubleZero目前已经实现了真实的物理基础设施运行。截至10月3日,其官方的公共互联网数量已经突破1300个,参与的Solana网络验证者超过330个。

3、资源能力:实际上,从DoubleZero 的代币2Z上线的盛况就可以看出这个项目在行业资源方面的整合能力。10月3日,代币上线之初就几乎在同一时间登陆了全球所有主流交易所,包括 Binance、Kraken、Upbit 等。此外,加上Solana官方的强力背书和验证者体系的主动参与,为DoubleZero在没有进行空投的情况下仍然造成较大市场反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合规能力:DoubleZero在合规方面体现出的成熟能力也是过往加密新型项目少见的优势,在上线之前就获得了美国SEC的“无行动函”,这份文件提出:“如果 2Z 代币按照其所述的方式进行程序化分发,SEC 将不会建议采取执法行动,并且 2Z 代币无需被注册为证券 ”。此外,PANews也注意到,DoubleZero的代币2Z今年年初在Coinlist销售的时候就达成了CoinList 自 2019 年以来首次向美国合格投资者开放代币销售的记录。其合规能力或许也是Coinbase、Upbit这种对合规要求更高的交易所能快速上线的“通行证”。

离C端太远,市场热度能否持续维持?

即便具备了上述多个潜力加分项,DoubleZero的代币首日上线后的价格表现也并未出现持续上涨的情况。除了高估值高开导致的上涨乏力,没有任何社区空投遭受了社区的吐槽也侧面反映了DoubleZero离机构太近,离社区太远的现状。

首先,从项目本身的特点来看,这个项目虽然是一个DePin类项目,但由于其门槛较高,需要参与者具备专有光纤和数据中心机房等专业级网络设施。这一点直接将普通玩家排除在外。另外,叙事过于垂直,相比于L1和L2等公链可以出现大量应用层项目带动生态而言,DoubleZero可能最主要的利好推动可能就是接入更多的公链设施。总体而言,DoubleZero本身的特点注定与B端近,离C端远。

另外,在运营思路上,DoubleZero对C端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一方面,该项目没有提出测试网用户可以参与空投的计划。就连Coinlist上的代币预售,也是针对验证者级别的机构用户。虽然和币安合作推出了“HODLer 空投”,不过这种模式在市场上一直以来的话题性也不强,也并非是对其社区用户的答谢。

因此,DoubleZero在社区的讨论并不是十分热烈。其代币价格在创下1.28美元的高点后也迅速回落至0.51美元左右,最大回撤接近60%。

总体而言,DoubleZero的上线无疑是惊艳亮相,从项目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叙事结构。这对未来的加密市场发展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同时项目本身如果发展达到预期或许也能成为DePIN赛道的一个新巨头。但从加密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的运营思路和产品特点都注定离C端用户较远,用户能参与其中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炒作其代币的价值。显然,这也是其最主要的硬伤,而未来的未来的价值可能还是要取决于其在B端的业务是否能持续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