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区块链领域大事盘点:第十个年头,走到了寒冬?

转载
2183 天前
14171
起风财经
火讯财经注:2018年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是最为曲折坎坷的一年。褪去了最初的狂热,人们逐渐恢复理智,开始将目光放在如何发展区块链上 。

来源:起风财经

 2008年,中本聪提出区块链概念时,比特币只停留在极客圈子里;十年之后,区块链已经成为全球最热的风口,政策、资本、人才迅速聚集,技术、产品、应用不断突破。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各行各业成为了创业热土,也几乎成为投资者的天堂。

  十年一个轮回。区块链行业从最燥热的酷暑直接进入了寒冬,中间缺失了过渡期,让大部分从业者难以适应。年初曾喊着“梭哈”、“All in”的投机者,下半年却加入了维权的阵营;以“财经”为名的“媒体们”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曾经的首富退步抽身、辞职退圈……

  区块链诞生的第十年,起风财经(ID:QFCJ2018)盘点了中国区块链领域的十大事件。为何2018年既是区块链的寒冬,又是区块链领域最热闹的一年。这个史上最特殊的风口上,展现着怎样的人生百态。

  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

  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这是“区块链”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中,肯定了区块链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标志着“区块链中国共识”的正式达成。

  2018年3月,为尽快推动形成完备的区块链标准体系,工信部发布公告表示,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将筹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同时,信软司将从组织建设、标准体系、重点标准、推进国际化进程、开展应用示范、培育团体标准、实施动态管理等七个方面推进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领域标准研制,围绕企业上云以及云服务测评等重点,进一步加强云计算开源标准研究工作。

  随后,各地政府也从产业高度定位区块链技术,政策体系和监管框架逐渐发展完善。政策框架的形成与完善为资本和创业者的涌入开辟了足够的空间。在所谓的“寒冬”到来之前,政策已经开始鼓励并推动区块链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技术落地的目标十分明确。

  熊市、寒冬

  熊市的阴影始终笼罩着2018年的数字货币行业。比特币、以太坊市值大面积缩水,新上交易所项目破发率达98.8%。随着监管政策逐渐清晰且日益严格,许多投资人与创业者都没有熬过突如其来的寒冬。

  2017年9月4日,央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公告中明确将“发行虚拟货币”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要求立即停止。

  2018年1月22日,央行支付结算处下发《关于开展为非法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单位及分支机构开展自查整改工作,严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并采取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于虚拟货币交易;同时,加强日常交易监测,对于发现的虚拟货币交易,及时关闭有关交易主体的支付通道,并妥善处理待结算资金。

  2018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境外ICO与“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的提示》,指出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等服务的行为均面临政策风险,投资者应主动强化风险意识,保持理性。

  国内政策一轮严过一轮,而全球的数字货币市场也进入了熊市。1月14日,以太坊由巅峰的1506美元后断崖式下跌,比特币在七月份迎来一波小高峰之后也开始了新一轮大跌。至于其他的数字货币,在“前币”驱逐“后币”的趋势中,再难找到合适的归宿。

  10月份以来,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突然密集出现在公众视野,其目标是在一个合法合规的监管框架下,进行通证的公开发行。一般来说,ST(Security Token,证券型通证)对应着现实中的某种金融资产或权益,比如公司股权、黄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区块链系统的分红权等。STO是IPO在区块链时代的升级版本,也是ICO的优化形式。

  当业内仍在权衡STO的利弊时,科创板从天而降。上海证券交易所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规模小、科技含量高、明显具有创新性的企业获得重大利好,由于目前区块链企业不成熟的现状,科创板暂时与其无关,但长期来看,一个新退出通道的畅通对区块链企业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无论是STO或是科创板,都为寒冬中的区块链创业者带来了曙光。

  区块链之城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每一个新技术的萌芽或新风口的兴起,都有地方政府的拥抱与争夺,试图将其作为城市的经济增长点与展示形象的名片。伴随着政策的春风与国际范围内对区块链的重视,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号召,都想把区块链与其城市的名称绑定在一起,打造区块链之城。

  2018年以来,对于“区块链之城”的争夺日趋白热化,雄安、上海,杭州,深圳,贵阳,青岛、海南、重庆、成都,还有看似“佛系”却吸引了最多人才与资本的北京。

  从建设之初开始,一砖一瓦砌成的实体雄安和数字网络搭建的虚拟雄安齐头并进,区块链融入了雄安这座城的基因。千年秀林工程、城市截洪渠工程、黄河污水库治理工程等都采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集成管理平台,与工程相关的千家企业全部已经上链。

  10月8日,海南省工信厅正式授牌海南生态软件园设立“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是目前国内正式授牌的首个区块链“试验区”。海南自贸区(港)开放的政策优势,对于区块链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来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杭州有阿里,有浙大,而杭州政府的嗅觉甚至比链圈媒体还要敏锐。9月19日,中国首个区块链监管沙盒——杭州湾产业园暨杭州大湾区区块链产业园成立,这是中国区块链监管沙盒委员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批准的第一个产业园。

  错过了互联网的上海,不可能再错过区块链。5月25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中心落户上海临港,随后上海各区争相跟进,出台了区块链政策。随着9月6日“杨浦会议”的召开,上海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进入了快车道。

  深圳是腾讯、华为的大本营所在,这里创业氛围浓厚,从不吝惜对前沿科技的投入。深圳已成立5家区块链研究院,并有6项区块链相关政策扶持。4月22日,深圳区块链创投基金成立,这是国内第二个由政府主导的区块链基金。

  作为传统工业重镇,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今年6月《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地后,重庆以五大举措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渝中区聚焦发展区块链等六大数字产业,打造重庆“链岛”。

  如今的成都,带不走的除了你,还有区块链。最早一批挖矿者进入四川之后,就拉开了成都打造区块链之城的序幕。9月份,成都发布四年《规划》,将制定区块链领域安全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将打造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高地。

  研究机构与区块链课程

  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最终还要回归到技术本身。作为一项底层技术,或许当无关的人不再讨论区块链时,区块链才能真正发展,因为打着“区块链”名义割韭菜的人会因为无利可图而退场。

  在区块链“寒冬”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创业公司倒闭潮和裁员潮为行业持续降温,而试图挨过寒冬的企业又纷纷抱怨人才供不应求。实际上,目前区块链的人才储备是严重供不应求的,今年向区块链相关岗位投递简历的人数达到行业整体需求的3倍以上,但真正的存量人才仅占需求量的7%。要弥补巨大的人才缺口,最终还要落实到教育上。

  目前,全球有近30所高校设立区块链相关课程,其中来自中国的高校有10所,位列首位,名单上包括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

  此外,据4月底的统计数据,中国已有62家区块链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形成了政、校、企多元化布局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的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北大光华区块链实验室等由各高校创办;中钞区块链研究院、天府区块链创新实验室、百度金融区块链实验室、等则由机构或企业牵头组织。

  进入2018年,各大高校与机构单位纷纷成立区块链研究院,这才是区块链技术在日后真正爆发的根本条件。总体而言,区块链研究院的核心业务分为区块链底层技术、监管或政策法规研究、区块链+金融、人才培养培训、区块链项目测评五类,为区块链技术与人才的原始积累迈出了有实际意义的一步。

  巨头终于高调入场

  当区块链风口到来时,巨头们显得过于低调,一方面是由于监管尚不清晰而谨小慎微,二是因为体量较大的企业转身难免吃力。而在2018这一年里,各巨头终于开始高调展示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而手握人才、资本与市场的巨头到底是巨头,一出手就是研究成果与应用落地。实际上,这些大企业们入局的时间点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还要早。

  腾讯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答记者问环节,首度谈论区块链,同时也透露了腾讯在区块链布局的一些情况——2017年完成底层技术完整积累,目前已进入商业应用阶段,进入供应链金融、腾讯微黄金、物流信息、法务存证、公益寻人等多个领域。

  2018年4月,腾讯研究院、腾讯金融科技智库与腾讯FiT联合对外发布了《智慧金融白皮书》,从智慧金融概述、我国智慧金融地域发展情况、智慧金融产业的立体图景、智慧金融发展趋势、智慧金融监管与合规5个章节阐述了腾讯提出的“智慧金融”理念。

  阿里

  5月16日,马云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语出惊人,“区块链不是泡沫,比特币是泡沫。”他解释称,区块链不是一个巨大的金矿,而是一个解决方案,是解决数据和隐私安全的解决方案,是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

  虽然今年才开始披露,但阿里对区块链技术的布局很早,而且低调。

  在把阿里推向“2018年全球区块链专利企业排行榜TOP100”榜首的90项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中,有8项是在2018年获得。其他专利申请时间集中在2017年以后,研究方向更倾向于底层技术的开发,包括共识机制、跨链交互、节点通信等,几乎没有涉及任何数字货币相关内容。

  阿里在区块链技术方面布局的另一证据是9月份阿里达摩院区块链实验室的成立。官方信息显示研究院致力于“区块链中共识协议、密码学安全、跨链协议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商业与金融等应用场景为突破口,率先实现有自主权的工业级/金融级区块链系统”。

  手握诸多区块链技术落地的应用场景,目前阿里的区块链应用主要集中在区块链+保险、慈善公益、公共服务、商品溯源等四个领域。在9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发布了BaaS平台、MORSE安全计算平台和可信存证平台三大产品,是其技术积累的又一次展示。

  百度

  区块链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在上半场中高调入局、后程乏力的百度嗅到了新的机会。虽然市值上越来越难与A、T并列,但百度的技术实力与转型魄力都不容小觑,上一次是AI,这次是区块链。

  今年7月,百度区块链开放平台BaaS更名为度小满金融区块链开放平台,这是百度在区块链领域的首次尝试。今年6月,百度发布了区块链行业解决方案:“超级链”,是区块链技术在扩展性方面的新突破。8月底,百度成立分公司度链,专门探索区块链技术。

  到了区块链时代,百度反而成了BAT三巨头中最会做产品的,“超级链”、“度宇宙”、“图腾”、“莱茨狗”都曾引起业内关注,而这背后,是百度对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布局,其早在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

  2018年,BAT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遍地开花,再次打脸了“寒冬”的说法,三巨头并非全靠体量碾压对手,在喧嚣热闹中潜下心布局技术,这种眼光也值得创业者学习。

  自媒体关停风波

  8月21日晚间,包括“火币资讯”、“币世界快讯”、“深链财经”等在内的多家区块链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被封。腾讯方面表示,部分公众号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违反《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帐号被永久封停。

  此后,还有多家曾在以“参会频率”为排名指标的榜单上名列前茅的区块链自媒体销声匿迹。在“关停风波”的第二天,北京市朝阳区金融社会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禁止承办虚拟币推介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商场、酒店、宾馆、写字楼等地不得承办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推介宣讲等活动。

  10月1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落实了监管主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全国区块链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明确了备案机制“备案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统填报《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表》”。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量的区块链媒体,文件也设立了准入门槛,不仅网信办会管,其他相关主管部门也会管:基于区块链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在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潮水退去之后,裸泳的人自然退场,靠发快讯、洗稿、蹭会甚至写黑稿为生的自媒体失去了立足之地。这一轮“牵筋动骨”的整改,或许是币圈“寒冬的导火索”,因为炒币者和被割者都失去了“指路人”。而在整改之后,真正沉下心来的的区块链媒体反而有了更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银行巨头入局更早

  作为金融业的巨头,面对颠覆金融的区块链技术,全球范围内的银行都展示出了积极拥抱的态度。早在2017年,中国银行业就纷纷展示了在区块链方面的布局成果;进入2018年,应用落地继续加速。

  2018年4月至7月,中国工商银行接连公布了三项区块链专利,从不同角度切入了区块链+银行业解决方案的探索。此外,还建立了区块链实验室,并与京东金融合作推出了三款区块链相关产品。

  中国建设银行曾在2017年年报中提到,建行主动探索“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今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首笔国际保理区块链交易落地,后于3月宣布探索“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并参与雄安的住房租赁区块链平台建设。

  2018年8月,中国农业银行贵州分行以一块土地为质押,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30万美元贷款,在区块链技术落地方面已经走在同行前列。8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并于8月1日成功完成首笔线上订单支付贷款。这是国内银行业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

  相比于科技巨头,银行巨头的业务聚合性更高,加上布局更早的优势,其落地成果已走在前列。各大银行在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布局成果展示,为金融业转型展示了清晰的方向。

  风雨飘摇的矿机市场

  今年1月5日,一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的文件陆续下发至各地的金融办。内容主要针对虚拟货币挖矿企业的引导和防控风险,文件中提及要积极引导辖内企业退出“挖矿”业务,并要求各地统计从事“挖矿”企业有关情况,其中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营收情况、享受优惠情况等。各地政府被要求通过调整电价、土地、税收和环保方面的政策等措施,收缩此前的优惠。

  从2018年初开始,比特币价格大幅下滑,币市行情持续低迷,直接导致挖矿收益降低与客户数量减少,矿机价格跳水,矿机行业的利润被一再压缩,挖矿产业面临着洗牌。

  交易所

  在数字货币产业链中,交易所处于核心环节,其在打通区块链投资的一二级市场、链接项目方与普通投资者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占据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在熊市之下,曾经站在币圈食物链顶端的交易所们也承受了最大的冲击,继去年9·4被迫出海之后,在今年迎来了新一轮洗牌。

  2017年年初,人民币对比特币的交易额曾占全球法币交易额的90%。而在2018年初,OKCoin、火币、BTCC等国内交易所或关闭或出海求生,市场份额随之大幅下降。

  8月,曾靠交易挖矿一炮打响的FCoin网站经常出现无法正常访问的情况,其创始人张健陷于“疑似跑路”的传言中。OKEx也曾在3月和10月陷入维权事件。而在出海之后,这些交易所的日子也不好过,有数据显示,数字货币交易者更倾向于使用本国交易所。

  目前,数字加密货币投资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用户增长乏力。根据SimilarWeb数据显示,币安、火币等头部交易所近期访问量都有较大幅度下滑,存量用户的维护难度加大;同时,受数字货币行情影响,场外资金多持观望态度,预计短期内将难有大规模的新增用户入场。

  在ICO监管大势之下,对于交易所来说,生存下去的路只有两条:出海或转型。时间已经证明了出海这条路并不好走,因为这并不仅仅是将业务迁出海外这么简单,还要面临政策、资格审查、市场调研、运营成本等多重问题。相比之下,转型或许是一条更值得尝试的路径。

  目前,已有交易所开始了多样化、生态化转型,打造区块链一站式服务。对于手握技术、资源、用户、流量的交易所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既拥抱监管又拥抱市场的好路子。

  国际合作趋势初显

  在目前的区块链领域,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官方与企业或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之间达成的国际合作尚不多见。这就形成了当前区块链领域各国团队各自为战、急需共同标准与深层沟通的情况。而在2018年以来,各国政府逐渐放出了在区块链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口风。

  4月11日,中俄在博鳌论坛上签订“国际合作中心—远东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城。俄方表示,俄将筹建远东经济特区并鼓励区块链产业在该区域快速有序发展,不仅提供了政策扶植,也加强了产业规范。

  9月30日,据一位驻英国中国外交官称,区块链技术可能成为未来几年中英合作的一个亮点。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商务部部长参赞鲍玲则在中英区块链合作研讨会上表示:“英国在区块链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聚集了大量专业人才。英国发达的金融技术和广阔的金融市场为区块链孵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0月30日,意大利国家部长会议主席秘书长西蒙·瓦伦特(Simone Valente)在“中国-欧美产业投资对接会”上表示,区块链是意大利近期发展的重点,需要各方面的合作,而在这些领域,中国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结语

  区块链出现后的第十年,已经从一项技术发展成为风口、产业、行业的区块链领域比以往更加精彩。政策双管齐下,赶走了炒作者和投机者,留住了技术和人才。风向明确之后,曾经低调布局的巨头们纷纷亮出了成果,保证了区块链领域即使进入“寒冬”也未间断技术的发展。地方政府则趁势转身,奔上了赛道。

  一去一来,虽然赛道仍然拥挤,但选手不再像以往那样良莠不齐。而至于所谓“寒冬”,更像是投机者酸溜溜的自嘲,是涨跌更替中对从业者初心的考验。在区块链研究院纷纷成立、区块链之城抢滩夺地的大背景下,对于真正潜心技术、研究应用落地的创业者来说,春天已经不远了。而对于非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希望你们忘了“区块链”,让它扎根到生活的土壤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