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研究院:起底金融业如何契合区块链

原创
2311 天前
15495

报告摘要:

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和金融领域高度数字化的特点,使这两者结合能很好地解决金融领域现存的许多痛点。区块链支付确认的过程即清算和结算过程,没有后续人为的干预,在跨行、跨境支付方面可以减少交易时间,其与智能合约技术的结合有望催生新的交易市场。虽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还处在不断的探索进程中,但是目前国内外已经落地的区块链+金融项目也预示了未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能看到未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大好应用前景。

1. 联盟链和私有链为主:金融行业对于自主可控的要求决定了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模块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其受政策监管制约因素较强,决定了目前的公有链还不太适合作为金融机构解决方案,可以先从多中心化或者部分去中心化开始,实现金融行业的信息共享。从交易频率、交易速度等角度出发,联盟链和私有链比较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

2. 智能合约应用相对比较成熟:智能合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众筹、资产管理、保险以及信贷服务等等,可以有效减少这些行业中人为审核和沟通的环节,减少沟通成本,使得一些流程化的过程自动执行,同时智能合约强制执行的特点也减少了违约风险,使得“去信任”的交易成为了可能。

3. 区块链+其他科技:单独使用区块链技术是非常局限的,需要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来赋能。比如在进行分布式数据存储的同时,将数据通过云计算的方式结合大数据的技术,在云端进行预测、实现数据分类等。其次,除了本身的一些金融数据以外,还有很多线下的部分,这部分需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打通线下链上数据壁垒。

一、泛金融领域现状

1.1基本概念

金融(Finance)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或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以及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所等。金融行业市场容量巨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2017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0.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9%;银行间市场信用拆借、回购交易成交总量695.3万亿元;银行间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4.4万亿元。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2017年,中国网络资产规模接近3.5万亿,增长率25.6%;网络信贷余额规模为2.2万亿,增长63.7%;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154.9万亿,增长44.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泛金融行业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金融,泛金融行业范围更广,不仅包括传统金融,还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行业如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总的来说,泛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股票、基金、资产管理、期货、信托、交易所、支付、小额信贷、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等行业。

 

金融是通过资金的运作从而创造价值。美国哈佛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认为,金融体系具有六大基本功能:

1. 清结算和支付功能:金融体系为商品、劳务的交易提供了清结算以及支付手段。互联网金融兴起的一大亮点就是支付方式的巨大变化。

2. 融资和股权细化功能:金融体系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融合资金,使得资金从一方流转到另一方,在资金流转的过程中实现了资金的整合,即融资。融资对于大型项目的建设以及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股权融资就是将大型投资项目划分为小额股份,以便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参与,这样的分配即实现了股权的细化。

3. 资源配置功能:单个投资者往往很难对市场投资环境以及公司投资预期做出合理的判断。金融中介机构承担了帮助投资者做投资决策的功能,分散了投资风险,优化了社会资本投资配置。

4. 风险管理功能:由于金融市场上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性,金融投资存在高低不同的风险。金融体系可以对风险进行定价、交易、分散及转移。使得金融市场风险得到合理的分配。

5. 激励功能:这里的激励主要指的是股权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其员工拥有企业一定的股票或股票期权,就能实现对员工的激励。

6. 信息功能:在金融市场上,筹资者可以获取各种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信息,投资者可以从获取投资品的价格以及价格影响因素的信息。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因为有了信用,才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及不同的参与者之间进行资金的流通和配置。因此,金融业有着大量的这样的中介机构的存在,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资产管理机构等等。但是这种中心化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中心化意味着各中心之间的互通成本高,沟通费时费力,运作效率低,并且中心化的节点容易找到攻击和篡改,数据不安全。

1.2泛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

金融体系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规模和结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跨境支付周期长、费用高:金融行业承担着支付的功能。在进行商品及劳务交易的双方,根据情况的不同,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支付方式。根据交易的主体方可以归结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支付即支付和收取行为同时发生,不需要第三方的担保或周转。间接支付即交易双方需要以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中心,经过第三方公司的记账核算,才能最终完成支付。跨境支付由于双方地理位置问题、信任问题,都是需要第三方公司的周转。而实际跨境支付到账周期基本都在一周左右,并且费用较高。如PayPal,普通跨境支付交易手续费为4.4%+0.3美元。

 融资周期长、费用高: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而言,第三方征信机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审核企业的各种凭证以及账款记录,并且给出的融资费用都较高。

 票据市场中心化风险较大:票据市场依赖于中心的商业银行,一旦中心服务器出现故障,票据市场随之瘫痪。并且市场上一票多卖以及虚假商业汇票的问题也时有出现。

 底层资产真假难辨:基金、资产证券化以及各种理财产品,都是对底层资产的包装以便投资者直接购买。底层资产的来源较为多样,可能是标准化的债券、股票、公募基金,也可能是非标准化的应收账款及收益权等。从底层资产变为直接供投资者购买的产品,需要经过多方主体的参与,交易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方交易机构对底层资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难以把握。

1.3泛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金融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该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利润趋于合理

银行发行货币的速度逐渐放缓,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打压资产泡沫。各金融机构将会更加精准地调控自身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银行间互相拆借的频次降低。国家重点战略如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的发展布局都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同时新兴产业和共享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业将回归于服务文体娱乐、教育医疗等实体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会增多,金融业利润将趋于合理化。

2. 金融市场结构优化,直接融资增多

金融体系中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增多,融资结构发生改变,过去融资占主要地位的局面逐步转变为融资和资产管理并重的格局。间接融资,即银行作为资金的中间方,将个人及企业存款用于投资的形式逐步减少。直接融资,即发行有价证券的形式逐步增多。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增量结构来看,直接融资的比重都在增加。融资模式以银行主导逐渐转化为市场主导。

3. 服务用户痛点痒点,鼓励创新金融

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可以看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理财意识和理财需求均有提升。年轻客户基本摒弃传统的存款业务,更偏向于数字化渠道的金融服务。理财产品不断增多,使得客户忠诚度和粘性下降,具有创新性的,能解决用户痛点痒点的金融服务将会获得市场的青睐,得到可持续发展。

4. 新科技进入金融圈,促成巨大变化

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已经被炒得火热。新技术也就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金融界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低成本的云计算也为财务分析核算提高了效率。基于去中心化思想的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有了不少尝试。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变化可能是惊人的。

从以上发展趋势来看,金融体系已经逐渐步入一个更为合理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金融机构跟上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融资业务,推出创新型理财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实体经济。

二、区块链+泛金融领域

2.1区块链+泛金融的可行性简析

首先,金融是一种信用交易,信用是金融的基础,而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目前,为了解决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基本都是采取第三方信用中介,比如银行,政府等。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机构是有存在的价值的,他们为我们降低交易的信用成本,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但是我们需要为此付出一些成本,常见的就是各类手续费。而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其账本信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作为一种征信、授信的手段,降低信任成本,将传统的对中心化信用机构的信任转变为对区块链账本的数据信任。

其次,区块链技术可作为货币提供价值流通的功能,更好地融入金融行业体系。因此区块链技术与泛金融行业具备强适配性。

最后,在技术层面,现代泛金融行业的业务活动本身即具有数据的性质,如账户管理、交易操作等本身就是数据的修改、传输,属于区块链技术易于产生应用的行业。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虽然其底层支撑技术还处于一个不断被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尚不够十分成熟,但由于其天然的优势——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智能合约,开放透明性,结合金融领域本身就具备的高度数字化的特征,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已经极为火热。泛金融行业包含的细分领域非常多,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的点极为相似,主要集中在联盟链以及智能合约方面,下面主要概述一下五大应用场景。

(1)数字货币

在整个国家体系中,货币的发行完全由政府领导,一方面中央政府的发行,可以保证国家货币体系的稳定,但是从另一层面来看,中心化组织去发行货币,不容易对市场有很好的判断,从而导致货币发行量远超于市场需求量,引起通货膨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数字货币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数字货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在网上发行和流通的货币,它区别于虚拟货币,可以用做真实商品和服务交易。比特币是目前区块链技术最广泛、最成功的运用,不需要中心化机构或者第三方认证便可实现点对点的交易。与法定货币不同,比特币没有集中的发行机构,不受任何机构、政府的管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生产、购买和销售比特币。比特币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方面保证了人们获得比特币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从而确保了无法大量生产比特币来人为操纵币值;另一方面有限的数量也有效的避免了整个体系通货膨胀的问题。

数字货币虽然有着一些独特的优势,但是整体来看数字货币还是存在很多风险的。首先,经济泡沫的问题,在比特币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大量其他种类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实际价值,变成了一些不法分子圈钱敛财的金融工具。而且目前大家关注的并不是其本身的价值,而是去投机,从而获利。其次,技术风险,目前与之配套的网络设施还不够完善,比如比特币交易网站MT.GOX因为安全漏洞从而遭到黑客入侵,损失高达4.6亿美元。最后,政策风险很高,由于数字货币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传统货币的地位,这也撼动了中央政府的权利。并且数字货币的无国界化也对各国的监管提出了极大的要求,不少不法分子利用数字货币的匿名性进行非法交易,从而逃避政府监管。

(2)支付清算

现阶段商业贸易的交易支付、清算都要借助银行体系。这种传统的通过银行方式进行的交易要经过开户行、对手行、清算组织、境外银行(代理行或本行境外分支机构)等多个组织及较为繁冗的处理流程。正是有这么繁琐的处理流程,有一个可信任的中介机构是及其重要的。并且,在此过程中每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彼此之间需要建立代理关系,每笔交易都需要在本银行记录,并且银行之间的信息是独立存在的,交易双方的信息都是内部孤立使用,信息不透明导致了一下几个问题。

 成本高:每笔交易都需要收取相应的手续,并且用户在这过程中没有话语权,完全由银行或者第三方机构定价。

 效率低:交易双方的银行体系独立存在,所有的信息都需要经过双方的体系验证之后才可以实现交易过程,整个过程耗时较长,特别是跨境交易,还需要考虑时差,银行是否正常营业等因素。

安全性差: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境业务体系较为完善,然后部分落后国家的银行体系十分薄弱,这就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存在很高的不安全性。

与传统支付体系相比,区块链支付可以为交易双方直接进行端到端支付,不涉及中间机构,在提高速度和降低成本方面能得到大幅的改善。比如,A和B两家银行分别上链,作为链条中的两个节点,A向B发送10个比特币,当这条信息被广播到全网时,每个收到这条消息的节点就会记录下来,参与的各个节点都可作为相应的认证方。

 

尤其是跨境支付方面,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银行间金融交易系统,可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的跨境、任意币种的实时支付清算服务,跨境支付将会变得便捷和低廉。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改变了各银行系统之间独立运作的现状,各家金融机构可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联盟链,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生成一个分布式的账本系统,每个参与的金融机构都是该联盟链中的节点,参与一致性算法。各银行之间的数据库就不需要相互对账,并且支付交易也不需要第三清算机构来进行结算,真正做到减少中间成本,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降低操作成本:区块链为点对点支付提供了可能性。应用区块链技术,金融市场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链接在链上,并建立自己的账户。无论是商品、劳务交易引起的支付行为,还是链上进行的已经数字化的资产的交易行为,都直接在交易双方进行,完全去掉了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信息传输以及错误频率,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速度:区块链往往使用点对点的网络结构进行布置,有助于简化流程、提高结算效率。并给可以实现全天候、24小时转账支付业务,减少资金闲置时间。同时,在泛金融系统中传递的大量票据、凭证等,通过上文所述的信用系统,客户、机构可快速获得资质证明,避免繁琐的票据流程。

(3)数字票据

票据是交易过程中的债权债务的表现,是一个信用工具。票据的承兑可以满足企业的支付结算,促进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并且也是企业短期融资的渠道之一,票据作为信用背书,可以为企业方便快捷的获得部分低成本的资金。票据主要是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两种,电子票据相比于纸质票据非常便捷,但是我国票据的电子化程度较低,目前市场上主要还是以纸质票据为主,其中人工操作的环节很多,在业务处理中有大量的审阅、验证各种交易单据以及纸质文件的环节,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并且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可能。票据业务中间有着很高的流动性,从而滋生了很多违规操作,存在管控漏洞。从票据交易场景来看,整个流程分成出票、流转和承兑三个阶段。

 在出票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所有的背景数据上链,将开票的信息进行全网广播,再加上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各节点都可以查看和验证开票信息的真伪,确保票据没有被滥用。

 在流转环节,往往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企业间难以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造成贴现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全网广播融资需求,或者利用智能合约的形式自动匹配对口出资机构,信息透明化后,融资成本及风险大大降低,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在承兑环节,主要是把之前的票据换成资金,票据的到期日在出票阶段则以全部确定,可以直接写入智能合约。在到期日时,持票人可以自动发出承兑申请,并在收到账款后将信息自动打包记录在区块中。这可以有效的解决逾期的问题,并且可以确保账单前后一致。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整个交易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主要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改进:

 实现票据价值传递的去中心化:在传统票据交易中,往往需要由票据交易中心进行交易信息的转发和管理;而借助区块链技术,则可实现点对点交易,有效去除票据交易中心角色。

能够有效防范票据市场风险:区块链由于具有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特性,一旦交易完成,将不会存在赖账现象,从而避免了纸票“一票多卖”、电票打款背书不同步的问题。

 系统的搭建、维护及数据存储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采用区块链技术框架不需要中心服务器,可以节省系统开发、接人及后期维护的成本,并且大大减少了系统中心化带来的运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4)证券交易

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流程手续繁琐且效率低下,并且底层资产真假无法保证,参与主体多、操作环节多交易透明度低出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风险难以把控。除此之外,各参与方之间流转效率不高、各方交易系统间资金清算和对账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产回款方式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无法监控资产的真实情况,还存在资产包形成后,交易链条里各方机构对底层资产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信任问题。 

从用户角度来看,投资者需要委托证券经纪人下单买卖股票,股票在接受委托后,按照投资者的价格进行申报,然后在交易所自动匹配价格跟需求,然后完成交易。当交易完成后,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需要对买卖双方进行结算和交割,然后再委托银行进行相关款项的发放。整个流程涉及的参与方多,过程冗余。目前证券交易采用的是“T+3”的结算日期,实际资金需要3天才能到账。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替代中间机构,买卖双方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形式自动配对,然后自动完成交易结算,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参与。这大大提高了交易速度,节约了交易费用。并且整个数据进行打包放在链上,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争议。

(5)保险服务

近年来,我国保险也市场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也表明了我国保险市场需求巨大。但是整个保险业相对比较传统,有一些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但是都只是表层,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

 欺诈保费:这是整个保险业一直以来都有的问题,对于这些额外需要赔付的保单,直接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赔付数额,保险公司为了抵消成本不得不增加保费,这也间接增加了用户的成本。

 信息不对称:现在的保险一般都由第三方的代理商来进行维系用户和公司的关系。由于公司跟用户双方没有直接联系,代理商可以从中进行相关的操作,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损害整体效益。

 理赔过程繁琐:传统的保险理赔极为繁琐,需要一系列跟保险相关的证明,并且保险公司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核实,整个过程历时长,效率低。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未来关于个人的健康状况、发生事故记录等信息可能会上传至区块链中,使保险公司在客户投保时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得风险信息,从而降低核保成本、提升效率。区块链的共享透明特点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还可降低逆向选择风险;而其历史可追踪的特点,则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进而降低保险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降低骗保风险: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信息具有可追溯和不可篡改,利用区块链记录客户信息,可以有效降低信息虚假的可能性。

 信息透明化: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险公司可以准确有效的了解到用户的个人信息,简化投保流程。更容易直接的跟用户形成联系,更加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智能合约自动理赔: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条款,只要达到理赔条件,则可以触发理赔,保单直接自动支付赔偿金额,中间无需保险人进行申请,保险公司对各项信息进行审核,大大提高效率。

总的来说,由于金融行业的高度数字化特征,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优势,区块链+金融在业内极为看好,区块链注定是金融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2.2区块链+泛金融的优势

业界普遍在探索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总结起来,是因为区块链+金融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1)点对点,建立信任

区块链为点对点支付提供了可能性。应用区块链技术,金融市场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链接在链上,并建立自己的账户。无论是商品、劳务交易引起的支付行为,还是链上进行的已经数字化的资产的交易行为,都直接在交易双方进行,完全去掉了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信息传输以及错误频率,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

(2)自动执行协约,降低贸易成本

通过应用“智能合约”技术,金融从业者可把交易内容通过编写程序的方式录入区块中。由于区块具不可篡改的特性,只要触发交易发起的条件,交易将自动进行,欺诈等行为难以发生。这一技术有助于帮助泛金融公司降低成本,提高交易量。

(3)简化结算流程,提供效率

区块链往往使用点对点的网络结构进行布置,有助于简化流程、提高结算效率。并给可以实现全天候、24小时转账支付业务,减少资金闲置时间。同时,在泛金融系统中传递的大量票据、凭证等,通过上文所述的信用系统,客户、机构可快速获得资质证明,避免繁琐的票据流程。

(4)提高网络安全性能,进一步了解客户信誉

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交易系统,客户的交易历史可在链上完整呈现,而客户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的交易活动(如期权、债券交易等)也可通过“智能合约”等技术一并呈现、执行。有赖于区块结构的设计(如Merkle树等),这些信息是不可篡改、不可删除的。如此一来即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如TCP网络等带来的技术风险。

另一方面,这一设计保证了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得金融从业者可以利用数据和分析,对客户进行准确的信用评估,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简化授信流程、提高授信能力。无论是传统金融业或非传统金融业,均可通过重新构建精细的客户信用系统而从中获益。

(5)信息共享,优化市场

在底层资产经过拆分、整合,变成理财产品的过程中,由于区块链透明化和不可篡改的特点,各交易机构可以清晰地看到底层资产的真实性,投资者也可以看到理财产品是经过哪些底层资产包装而成,极大提高了资产价值的透明化,以便投资者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另外,区块链的透明化也可以做到各资产管理公司业绩的透明化,投资者可以清楚看到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以决定资产的委托。透明化的市场形成了一种公众监管的形式,优化了金融市场。

(6)不可篡改,天然确权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即意味着永久性,这在资产确权方面很有用武之地。区块链技术理论上可以应用到任何类型的资产确权,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是否容易上链,而是否容易上链关键则在于是否具有对应实物(或服务)。实物(或服务)交易需要在线下实际完成物品的转移(或服务的完成)。而金融产品则很不相同,金融产品数字化程度很高,上链十分简单,只需要在链上完成交易即可,不需要涉及线下。

因此,区块链技术在股票、债券等的买卖上具有天然的优势。链上个体根据私钥可以证明股权的所属,股权的转让只需要在链上通过智能合约执行,记录永久保存不可篡改,产权十分明晰。另外,由于交易记录具有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在对企业的业务账单进行财务审计的过程当中,极大方便了交易凭证的获取,账单的追踪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方便了对企业行为的监管。

2.3区块链+泛金融的阻碍和限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主任工程师、金融科技负责人韩涵在凤凰网和百度金融联合主办的沙龙上,发表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的主题分享。韩涵认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存在“技术瓶颈、系统整合、价值认可、商业化成本、隐私保护、监管政策六大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区块链在金融方面的应用仍然有以下一些缺点和限制问题。

(1)交易频率限制

在区块链技术中,由于区块的大小、区块创建的时间受到限制,区块链每秒可处理的交易数量亦因此有所限制。比特币只能支持平均每秒约7笔交易的吞吐量,这一速度显然远远不能满足目前金融系统的需求(如VISA 系统的处理均值为每秒 2000 笔,号称峰值约为每秒56000笔)。这一限制有望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得到解决。

(2)速度的保证

区块链的特点即分布式,并且要求保证一致性。链上任何一次交易都需要51%节点计算结果一致才能进行,对于在大规模实时交易的情况就难以保证。比如目前最大的区块链应用——比特币,每一次交易都需要大约10分钟的计算时间。而且随着区块链连接的节点越来越多,区块链的同步效率也会下降。这使得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基本都是针对交易频率较低的场外交易,在场内交易依旧有技术上的局限。将来希望区块链技术能保证每天上万亿美元的大规模交易,还需要更多进行技术上的完善。

(3)安全的保障

如前所述,区块链底层技术仍然不够成熟,搭建的较小的区块链平台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广阔的金融市场上,依赖于未来底层技术的足够完善,以保证区块链大平台的稳定和安全。

另外区块链的安全性在于没有任何中心化机构储存了用户的私钥,每位用户的私钥是完全保密的,仅由自己保存。在金融领域里,用户的私钥关系着自己的投资产品、资金等,一旦用户私钥丢失,其补发和身份验证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考虑周全。建立了区块链平台之后,将金融机构的原有业务进行迁移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实际操作应该加以具体考虑。

(4)监管的困难

金融市场是国际化的市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也带来监管带来了困难。如若将来发展到世界各地都在链上,链上用户都可以发行各类资产,对用户的司法管辖权的界定有一定的困难,并且规模越大,管理越困难。

(5)政策风险

作为一种去中心化技术,区块链可以避免个人资产被托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性。但这一特性也与金融行业反洗钱的规则相冲突,可能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在这一方面,中国监管的态度较为坚决。在2018年4月,央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王信撰文称,“近年来,各类虚拟货币在全世界引发高度关注,它们吸纳民间资本,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投机成风,其中的洗钱、支持非法经济活动等问题不容小觑,蕴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对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强化社会上各类虚拟货币的监测监管,牢牢把握住人民币发行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区块链技术具备一定的匿名性(用户可进行化名,通过如“零知识加密”等技术可实现匿名),但同时也可通过对规则的设计,引入国家部门单位的监控;基于分布式账本公开透明的特点,金融监管可强有力地进行。在这一方面,相信随着金融机构对部门工作的积极配合,政策风险将逐步降低。

三、应用案例

区块链项目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支付、房地产金融、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票据金融等领域。在国内,不仅是新兴区块链创业企业,如中国银联、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传统银行机构以及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众安科技等在内的金融科技巨头已经开始布局并落地了相应的平台与项目。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对于金融各个环节的风险有了更好的把控,从而降低了金融流程中的成本。

 

案例一:Ripple-跨境支付

Ripple Labs 是一家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致力于推动Ripple 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大银行通用的标准交易协议,使货币转账能像发电子邮件那样成本低廉、方便快捷。Ripple是世界上第一个开放的支付网络,通过这个支付网络可以转账任意一种货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或者比特币,简便易行快捷,交易确认在几秒以内完成,交易费用几乎为零。

 

瑞波Ripple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免费货币支付系统,基于去中心化理念,创造了支付和清算系统,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多币种快捷低廉的转账业务,自动完成交易和清算,并将交易记录到分布式数据账本(RCL)的清算网络。

优点:

1. 不收取任何转账费用,所需成本几乎为零;

2. 货币多元性,支持各国法定货币之间的交易,也能处理各大数字货币之间的交易;

3. 交易效率高,交易时间为3-5秒,支付处理速度快;

4. Ripple 和全球10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用户基础扎实;

5. Ripple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支持,既解决银行间支付清算问题,又不会损害到银行自身利益。

缺点:

1. 交易可追溯性差,由于匿名性的原因,导致无法追溯,存在非法交易的可能;

2. Ripple币是网络中的支撑货币,数量有限,存在被投机的可能,影响市场交易。

案例二:WeTrust

WeTrust.io团队致通过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本、人际信任网、以及创新的区块链技术带来全新的金融产品服务。第一个产品的灵感是来自于全球超过10亿人已经在使用的“社区信用贷款” (俗称:标会)。区块链技术能有效强化这种传统借贷方式,并使其更加规范有效率。

用户通过WeTrust可在Ethereum区块链上自主创建和管理数字标会,组建新的标会,构思个性化的协议,并且参与管理交易和会员记录。由于标会协定将以智能合同的形式编入原代码中,会员需要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不守规矩的会员将会从信誉系统中移除。WeTrust致力于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标会低效率的问题。

1. 区块链促进标会透明化,所有关于标会的重要信息将安全准确地在区块链上自动存档,这些档案将对所有会员公开。

2. 区块链去除第三方管理的必要,区块链技术实现自动付款和归档。用户因此可以自行管理标会,无需外界介入。

WeTrust 采用四种方法限制恶意用户:

1. 信誉风险/互评:减低信用风险和确保会员间的诚信,会员间互评为之后的交易提供可靠依据。

2. 法律风险:通过电子签名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会员需要为自己的违约或盗窃等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3. 抵押风险:会员需要抵押加入标会,抵押物将被纳入智能合同,如果违约会被充公。

四、总结

从理论上来看,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和金融领域高数字化的特点,能很好地解决金融领域现存的许多痛点。政府、业界以及学术界都应该关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虽然目前技术上、管理上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但是从已经落地的区块链+金融的诸多项目上,能看到未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大好应用前景。

1.  联盟链和私有链为主:金融行业对于自主可控的要求决定了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模块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其受政策监管制约因素较强,决定了目前的公有链还不太适合作为金融机构解决方案,可以先从多中心化或者部分去中心化开始,实现金融行业的信息共享。从交易频率、交易速度等角度出发,联盟链和私有链比较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

2. 智能合约应用相对比较成熟:智能合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众筹、资产管理、保险以及信贷服务等等,可以有效减少这些行业中人为审核和沟通的环节,减少沟通成本,使得一些流程化的过程自动执行,同时智能合约强制执行的特点也减少了违约风险,使得“去信任”的交易成为了可能。

3. 区块链+其他科技:单独使用区块链技术是非常局限的,需要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来赋能。比如在进行分布式数据存储的同时,将数据通过云计算的方式结合大数据的技术,在云端进行预测、实现数据分类等。其次,除了本身的一些金融数据以外,还有很多线下的部分,这部分需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打通线下链上数据壁垒。

本文系:哈希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原创(ID:gh_2331b19d5f4e),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