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律师:天价上币费背后,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隐形游戏”

转载
50 天前
2386
曼昆区块链

文章转载来源: 曼昆区块链

撰文:Iris、刘红林,曼昆律师事务所

Web3项目哪个不发币!但怎么发?去哪个虚拟资产交易所发?这就是非常值得Web3项目方考虑的问题。很多时候,Web3项目方往往会选择头部加密交易所上币。原因在于:

  • 在用户眼中,能上这类交易所=交易所肯定了项目的价值=发币肯定能涨=买它!

  • 在项目方眼中,头部交易所上币=用户买账+交易所支持=暴富。

这里就会扯到另一个问题:上币费。考虑到近些年,即使上了头部交易所,项目的市场行情也不一定起得来,所以很多Web3项目在上币的时候就得考虑性价比——上币费是不是合适?另外,我支付了高昂的费用,除了在你们平台上个币,还有没有其他的“支持”能保证我的收益?

这不,本周就因为上币费开启了新一轮“大战”,本文就先让曼昆律师带大家一起吃吃瓜。

天价上币费

虽然许多加密交易所并没有在明面上披露上币费,通常只有一个上币申请的入口与联系方式,但“上币费”这一潜在成本早已在市场中流传。不过这一次,Binance和Coinbase的正面“硬刚”让上币费的话题火力全开,不少币圈KOL也纷纷参与讨论。

事情起源于11月1日,加密货币咨询和投资公司Moonrock Capital的CEO在推特上爆料,称Binance向某个头部项目方提出了“15%代币”的上币条件——按市值算下来相当于5000万到1亿美元。这一消息瞬间让市场炸开了锅,有关Binance“天价上币费”的传闻迅速发酵,KOL们也各自站队。有些人认为,这种“天价上币费”源自头部交易所巨大的权力,有些人则认为中心化交易所的上币模式正在损害项目方、用户和市场的长远利益,甚至激起了对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必要性的讨论。

原本这场争论的中心是币安,但Coinbase联合创始人Brian Armstrong的一条推文将这家顶级交易所也卷了进来。Armstrong表示“Coinbase的上币是免费的”,然而话音未落,Sonic Labs联合创始人Andre Cronje却跳出来曝料称,币安并未收取他们的上币费,反倒是Coinbase提出了收费要求,甚至达到千万级别。瞬间,争论从“头部交易所收不收天价上币费”升级为“谁在收费、谁收得更高”。

不过,也有人质疑Andre Cronje遇到了假的Coinbase工作人员,但Andre Cronje表示可以公开所有沟通记录。在此期间,Binance的何一也发推表示,没有上币费,如有疑问可以参考已经上线的代币,Binance都有设置代币分配介绍,有没有收取15%一看便知。

到目前为止,“到底有没有上币费”这个问题,其实还没有一个定论。不过,这场围绕上币费的交锋不禁也让人反思,虚拟货币交易所在加密行业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交易所提供的上币服务究竟包含了哪些支持?这些支持是否会影响到市场价格走势,甚至波及普通用户的权益?曼昆律师认为,这些幕后操作的隐性影响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交易所上币申请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虚拟货币交易所的上币流程,曼昆律师尝试在诸如Binance、Coinbase、OKX等多个知名交易平台进行了基础申请操作。

*部分平台申请页面截图

在初步申请阶段,Web3项目方仅能填写申请表提交项目和代币的基本信息,供平台方审核。正如网上很多人诟病的信息完全不透明,在这一环节,申请者通常难以获知具体的上币服务、费用等细节,一切只能“听天由命”,等待上币支持团队的联系。通常,项目方在与平台沟通的初期很可能会被要求签署一份保密协议,禁止泄露与上币相关的具体信息和沟通记录(这也正是Andre Cronje在回应时表示可以公开信息的原因,他没有签署相关的保密条款)。

尽管所有上币信息保密,但世界哪有不透风的墙。根据曼昆律师团队与业内人士的沟通,再结合网上多篇相关文章,基本可以拼凑出当前主流交易所的上币费与对应服务的“三板斧”:

  1. 技术费与集成支持

技术费是平台收取的基础费用,通常以稳定币结算。这笔费用主要用于平台技术团队对项目代币的适配和集成,包括代币合约的审查、兼容性测试及技术支持等。不同交易所的技术费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平台的集成复杂度和要求的安全标准。

  1. 市场营销费与推广

上币后如何获得流量?这是很多项目方头疼的问题,而交易所的市场营销服务则可以部分解决这一需求。交易所的市场推广服务,通常包含媒体宣传、空投、流动性挖矿、用户激励活动等。为此,交易所往往会要求项目方提供一定额度的代币作为推广的奖励。此类空投活动在增加项目曝光度、吸引新用户上有较好效果,但Web3项目方也需考量这种“空投”是否会带来过多抛压。

  1. 保证金

保证金是另一项重要费用,通常也是以稳定币支付。交易所往往会要求项目方存入一定额度的保证金,以确保代币价格不出现大幅波动。这意味着,如果代币在上币后的市场表现不佳、价格跌破一定标准,交易所可不退还保证金,作为补偿平台流动性损失的“兜底”手段。这项费用对项目方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在交易所看来,这样的保证金机制既能保护平台形象,也能筛选出更具稳定性的项目。

此外,一些交易所还会为Web3项目方提供做市服务。虽然做市服务通常不属于上币标准服务,但不少项目方会将其作为增进代币流动性和市场表现的额外手段。

综合来看,Web3项目方想在交易所上币,可能并没有大部分人认为的“上币费”一说,但其他环节依然会涉及到费用问题。这些环节各有其作用,至少从表面上看,这些上币服务似乎都是为了确保Web3项目在平台上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吸引更多用户。

上币服务的潜在风险

但曼昆律师认为,这些服务组合的背后可能也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一旦交易所与项目方在利益上达成默契,可能会让上币变成“联合做市”的操作场所。那么,这些“服务”如何影响到市场的公正性?这里,曼昆律师现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

1、推广营销:是否会制造短期流量假象?

上币后的市场营销费往往用于空投、流动性挖矿等用户激励活动,毋庸置疑,这类机制确实能在短期内迅速拉升代币的流通和交易量,为项目带来较高的关注度。但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这种初期流量究竟是长期支撑还是短期“虚火”?

假如在上币初期使用这类高额激励,很可能会迅速推高代币价格,引发普通用户的追涨心理,从而在短期内制造一种“良好”的市场表现。然而,一旦代币的空投奖励消耗殆尽,流动性也许会大幅下降,市场价格随之承压,这种情况下普通用户的投资风险将显著上升。

2、保证金:保护市场还是隐藏的“风险雷区”?

在交易所上币过程中,保证金常被看作市场的“保护伞”。项目方一般需要支付一定额度的保证金,用以确保代币价格在初期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因流动性不足或市场波动而出现剧烈下跌。保证金从表面上看为代币提供了短期支撑,营造出一种“稳健”的形象,这无疑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进场,尤其是那些对短期稳定有信心的散户。

不过,保证金托底的效果其实并不持久。一旦项目方或交易所停止托底操作,或者保证金资金耗尽,代币价格可能瞬间失去支撑。对散户而言,这种“托底”在早期创造了价格稳定的假象,容易让他们在价格高位进入,而一旦托底撤出,价格支撑消失,散户的资产便可能迅速缩水,风险骤然放大。这种情况不仅对普通投资者构成潜在风险,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带来更广泛的恐慌情绪。

3、做市:为流动性“加油”还是为价格“控盘”?

做市服务表面上是为项目方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代币在交易所保持流畅。然而,如果出现最坏的情况,即交易所和项目方联手,通过调整交易量、控制流动性来影响市场情绪,做市服务可能成为一种隐蔽的价格操控手段。之前很多做市商也因为这类质疑,而遭受监管以及市场诟病。

对散户来说,交易量的快速增长往往意味着市场的看涨信号,促使他们在高位进场。然而,实际情况是,交易量可能并非由真实需求推动,而是通过做市服务“制造”出来的流动性假象。这种操控最终可能导致散户在价格高点被套,承担较高的风险,而交易所和项目方则在幕后收获流动性收益。

在市场上看似正常的交易波动,背后可能隐藏着做市服务的精心安排,尤其是在散户缺乏足够信息透明度的情况下。这种“温和”的价格引导不仅对散户投资者不公正,也可能让市场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引发监管层的关注。

曼昆律师建议

综上看来,上币服务虽然是帮助项目顺利上线的辅助工具,但在缺乏透明和监管的情况下,交易所和项目方之间可能达成默契,通过做市服务、保证金和营销活动的方式影响市场价格走势,甚至对散户形成误导。因此,曼昆律师建议:

  • 就Web3项目方而言,项目方在选择交易所时应对上币流程保持谨慎,优先考虑透明度高、服务项目明确的平台。同时,项目方需严格遵循信息披露的原则,避免可能误导投资者的推广活动,以维护自身的品牌信誉。

  • 就虚拟货币交易所而言,上币流程的透明化、费用公开,以及加强外部监管,不仅有助于增强市场的公平性,也可以有效保护普通投资者的权益。交易所应建立完善的披露机制,明确各项上币服务的内容与费用标准,以减少市场的负面猜测。同时,引入合规的外部审计或监管机构,确保交易行为符合市场规则,提升行业的整体信任度。

  • 就个人投资者而言,投资者在进行代币投资前,务必审慎分析项目的基本面,避免被短期市场波动和高频空投活动所迷惑。对于价格波动大的新上线代币,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和耐心,不盲目追涨,以规避潜在风险。同时,投资者应关注相关项目的市场活动与交易所的透明度,从而做出更为理智的投资决策。

通过这些多层次的建议,曼昆律师希望进一步推动虚拟资产市场的透明化和合规化,维护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并为Web3的创新生态提供稳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