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加密环境下,为什么“胖协议理论”失效?

转载
53 天前
4537
金色财经

文章转载来源: 金色财经

作者:david phelps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胖协议论”(Fat Protocol Thesis)对这个领域的伤害是巨大的,让我们倒退了好几年。

实际上,我非常喜欢“胖协议论”,如果你还没有读过,强烈建议你读一读。

这个理论的简单版本是,协议(例如区块链)将比其上构建的应用捕获更多的价值。为什么?部分原因是加密应用的护城河较弱(它们容易被复制)。但主要原因是,应用的成功将推动用户积累协议代币以便使用,从而为区块链创造网络效应,因为每个应用都会推高它所建立的链的代币价格。

在2016年,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论点。我还想补充一个我的观点,说明为什么协议可以比应用具有更大的价值:协议代币类似于一个数字国家的国家货币,它不仅作为交易的媒介,也代表了一个保障交易有效性的法律秩序(智能合约),同时为该生态系统收集“税收”。而应用,通常只是普通的商业实体,生成收入。

当然,货币的市值通常与建立在其上的一切所产生的GDP高度相关,因此往往比一家公司的市值大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协议通常比应用更有价值。

这就是问题所在。过去的十年在很多方面验证了“胖协议论”,并在过去的一年达到了高潮。大家都知道,链的市值已经碾压了应用的市值。协议往往在没有产品的情况下就能以数亿美元的估值进行融资,而那些拥有专属用户的应用却很难融资。

要了解市场对“胖协议论”的认同程度——甚至到达了不合理的地步——只需看看最近那些互换性极强、随机的Layer 2(L2)链的估值。

这些L2不满足“胖协议论”的任何要求,因为它们的代币根本不需要用于交易——事实上,这些L2甚至不需要代币。但在加密领域,叙事往往比逻辑更强大,许多这些L2轻松达到了九位数的估值,而应用则在估值方面举步维艰。

(当然,我认为有些L2会真正有价值,比如 @mega_eth 和 @movementlabsxyz,但这是另一个话题。)

关于“链至上”的问题,我们听过很多次:一个区块链只有在其上有价值的应用时才有价值。链本身也会这么说,强调它们的巨大性能改进。“我们当然需要扩展区块空间,”他们说,“因为下一个顶级应用将需要它。”但在一个应用失败了整整十年的世界里,只有极少数人还想要构建或资助更多的应用。

这很有趣,但不幸的是,“我们需要资助应用才能让区块链成功”的逻辑,永远不足以让风投投资他们认为会失败的整个类别。认为应用会帮助区块链变得有价值,这个观点很吸引人,但如果没人认为应用本身有价值,那这个观点就不够有说服力。

因此,我想提出一个“胖应用论”(Fat App Thesis)。我要指出的是,在整个互联网历史中,有一个观点一直是真实的,以至于我认为它甚至有点乏味:实际上,今天加密领域的大部分价值在于应用。

有三个原因,按重要性递增:

第一个、也是最具投机性的原因仅仅是历史周期。应用被严重低估,而协议被严重高估,原因如上所述。互联网倾向于在基础设施和应用的十年周期之间来回切换,我们正处在一个大规模基础设施繁荣的尾声,在这个繁荣中,我们创造了终于能够运行的超凡技术(这在两年前还不成立)。现在是应用发光发热的时刻,它们从未像现在这样被低估过。

第二个、更具说服力的原因是,自2016年“胖协议论”提出以来,应用和协议已经互换了位置。那时,应用大多是彼此交易工具的可互换分叉,而链则是具有巨大流动性护城河的围墙花园。但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应用无法完全复制彼此(如:Sushiswap),因为它们真正的护城河是用户。

与此同时,链甚至不需要太多流动性来支撑未来的社交应用,除非它们瞄准的是需要流动性的DeFi应用(如@berachain)。更重要的是,随着跨链解决方案和链抽象的出现,用户可以在不知晓所用链的情况下无缝使用应用和跨生态系统桥接,流动性作为大多数链的护城河本身正在崩溃。今天,链在很大程度上是互换的——而不是应用。

但这引出了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当流动性不再是护城河时,用户就是护城河。

用户会聚集在其他用户所在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最终只有少数应用会胜出——因为用户最终会彼此吸引到几个独特的互联网“城市”中。

这也是为什么我怀疑今天(在加密内外)大家对应用如此看衰的原因:几款应用在十年前赢了,而自那以后,很难再与它们的用户注意力竞争。坦率地说,受限于Web2的限制——特别是应用商店费用、封闭的API以及无法轻松花钱——很难有人提出新的应用创意。

但链上技术使得全新的应用体验成为可能,带来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经济和声誉上的上升空间:它们消除了应用商店的费用,开放了公共区块链的API,并让用户轻松花钱和存钱。所以这是我的理论。我相信其中一些应用也会胜出。正如互联网历史一贯显示的那样,它们将成为“超级应用”,占用大部分的区块空间。

我可能错了,非常错。这个时代可能与以往不同。我们可能会看到数百万个迷你应用的蓬勃发展,就像Telegram上的所有应用那样,我对此将感到非常高兴。

但我怀疑我们处于一个短暂的应用时代,因为新应用的设计空间才刚刚在过去两年开放——而且那些完全建立在“代币价格上涨”基础上的加密应用最终会随着“代币价格下跌”而崩溃。我们不够谈论这一点,但所有迹象表明,这个时代正在结束。今天加密应用的真正激动人心之处在于:下一代的预测市场、比赛、NFC芯片、DePIN,甚至电子烟,不再依赖代币价格上涨作为用例。这是第一次,加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的意思是,应用实际上可以长期获胜,并开始占据我们多年来一直在生成的所有区块空间。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些应用可以做出创新之举。它们可以将资金返还给用户,而不是苹果应用商店,以激励其增长。它们可以从每次点击中收取收入。最终,它们可以生成巨大的收入,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会流向链。

我之前说过,链不需要巨大的收入来获得巨大的估值,因为它们应该基于类似GDP的东西来估值。但当大部分GDP由少数应用生成时,我们值得问一个问题:谁才是真正的“最胖”?仍然是链吗?还是更可能是应用?

最后,我想说,我对链并不悲观——完全不悲观。许多链并不是互换的,原因在于它们独特的虚拟机(VM)或操作码(如@solana,@irys_xyz,@movementlabsxyz,@eclipsefnd)、原生激励机制(如@berachain)、在熟悉的VM中的高性能(@mega_eth,@monad_xyz),或特定许可的实现(@repyhlabs,@celestiaorg)。基于这些链构建的应用只能在这些链上实现。最终,即使只有少数应用赢得了市场份额,投资链仍然是投资这些应用的最佳方式。

我们喜欢认为基础设施和应用之间存在战争,因为它们争夺私人市场的资金。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真正的价值战争——两者相辅相成,彼此无法独立生存。除此之外,我怀疑大多数应用本身也会像协议一样运作,成为其他人构建的基础。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不仅表现得好像存在一场战争,还表现得好像基础设施已经赢了。我们正在意识到这对基础设施来说是致命的。但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错失良机。

下一波主要的价值将流向应用,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冒险尝试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