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没有接班人难题,区块链却沦为公地荒漠

转载
2308 天前
12012
区势传媒
火讯财经注: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自治组织中,社区荒漠、公地悲剧正在上演,宛如满大街被丢弃的共享单车。

来源:区势传媒

9月10日教师节,马云老师突然宣布退任消息,即明年 9 月 10 日起马云将不再担任董事局主席,现任 CEO 张勇接任,之后马云将继续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成员,直到 2020 年阿里巴巴年度股东大会。74岁的任正非、73岁的宗庆后、72岁的曹德旺还在坚持上岗,90岁的李嘉诚今年才刚刚宣布退休,只有54岁正值盛年的马云却激流勇退。结合刘强东在美被指控性侵事件,以及当下的经济形势,马云的退任让外界猜疑重重、浮想联翩。

从股市反应来看,投资者对马云退任表达一定的失望情绪,阿里旗下上市公司纷纷收跌。不过,兵强马壮的阿里不存在接班人问题,接下来一年,马云将做好过渡交接工作,将董事局主席权杖交给张勇,另外他还将继续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

阿里巴巴:马云式合伙人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一直被外界称道,也是阿里巴巴建立人才梯队的重要制度保障。2009年,阿里巴巴建立了合伙人制度,因公司初创于湖畔花园,故该制度又被称为“湖畔花园合伙人制度”。设立的初衷是希望改变以往股东和管理团队之间简单雇佣模式,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等级制度。用阿里巴巴集团前执行副主席蔡崇信的话说,就是“我们最终设定的机制,就是用合伙人取代创始人。

按照马云的说法,合伙人既是公司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同时又是股东,因而最有可能坚持公司的使命和长期利益,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与事业合伙人制度不同,阿里的合伙人制度首先是,上市前(事前)获得公司章程背书和股东认同对未来公司控制权安排的基本公司治理制度。从阿里上市时的股权结构来看,第一大股东日本孙正义控股的软银和第二大股东雅虎分别持有阿里31.8%和15.3%的股份。阿里合伙人共同持有13%,其中马云本人持股仅7.6%。然而,阿里董事会的组织并非我们熟悉的“一股独大”下“大股东软银”主导下的大包大揽。根据阿里公司章程的规定,以马云为首的合伙人有权任命董事会的大多数成员。

这意味着在主要股东的支持下阿里合伙人上市前即获得了委派超过持股比例董事的所谓“超级控制权”,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投票权”。这事实上是并没有发行AB双重股权结构股票的阿里当时申请在香港上市时,被认为违反“同股同权”原则遭拒而不得不远赴美国上市的原因。换句话说,阿里通过推出合伙人制度变相实现了“同股不同权”。事实上,港交所在错过阿里巴巴之后,为顺应时代需求在今年也采用了“同股不同权”制度,而港交所首家同股不同权制度的公司则是今年上市的小米。

合伙制度和同股不同权在留着创业团队和培养精英方面富有优势。在阿里巴巴集团的36位合伙人中,已经有两位80后,天猫技术负责人吴泽明和蚂蚁金服副CTO胡喜。合伙人往下,集团下属各块业务,班委制又是另一层选拔机制。2016年12月,蚂蚁金服调整组织阵型,成立支付宝“班委制”,由时任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担任班长,曾松柏与倪行军担任副班长,班委成员包括邹亮、袁雷鸣、陶莹。班委制的最大好处在于发掘优秀的年轻管理苗子,给年轻人创造机会,保障人才的可持续成长。

政委制在2004年-2005年被提出,那时阿里的B2B业务高速发展,人才极度匮乏,需要一支有经验、有文化的专业队伍,辅助业务部门的经理建设好队伍。这套制度后来在2008年被演进称HRBP体系。这套体系的最大作用,是从最大范围内保证整个团队人才的增值和成长。

2015年,马云曾经写过一封内部信,名为《这是年轻人的时代!!》,信中提及,60后管理层淡出一线,70后管理层走向前台,80后已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最大主力。一个并不完全的数据是,在阿里巴巴资深总监以上的核心管理人员中,“80后”占到14%;在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中,“80后”已经占到80%,“90后”管理者已超过1400人,占管理者总数的5%。

无论是合伙人制,班委制还是政委制,促使阿里巴巴保持战斗力、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一家富有竞争力的“年轻人的公司”。马云对外解释,“这(退任)是认真准备了10年的计划,让年轻一代才俊能接班,解开企业传承发展的难题。”2013年,马云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6年后将离开董事局主席一职,阿里巴巴建立的组织体系和人才梯队,让马云的退休没有接班难题。

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京东等互联网公司都在传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层基础上,加入了合伙人制或“同股不同权”制度,促进了公司权益扁平化、平民化。区块链一度将传统公司制和互联网公司称之为“古典”,对现行管理模式嗤之以鼻。区块链世界里流行分布式自治社区,代码即法律,存储即私有,挖矿即手段,记账即目的,通证即权益,共识即信任,资产私有化,权益平等化,决策民主化,似乎是个大同治世。

区块链:以太坊式坟墓

现实的残酷,可能让你信仰崩塌。在比特币、以太坊的治理模式中,挖矿的欲求大于社区的治理,利益的诱惑大于权益的保障,除了矿工,社区被荒废,更无人关注分布式自治下的权益与责任。以太坊DAPP极为萧条,没有杀手级应用出现,用户直奔加密货币,而大熊市持续压境,用户作鸟兽散,日活跃用户超过100人的应用即可杀进前十强。以太坊DAPP平台上的凄惨直接导致大量开发者套现逃离,引发集体踩踏,价格持续创新低。

再看EOS等超级节点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直接仿照西方代理人制度而建立,但是是依葫芦画瓢,极为粗糙和荒诞。更重要的是,同样陷入与以太坊类似的困局,用户对社区治理的兴趣远远低于EOS的价格。不少人质疑,超级节点模式并非真正的分布式治理模式。


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自治组织中,社区荒漠、公地悲剧正在上演,宛如满大街被丢弃的共享单车。这一最具革命性的行业变成“枯藤老树昏鸦”。除了矿工,很少人参与社区建设,很多人放弃社区权益,反而掌握大算力的矿工具有控制优势,容易破坏分布式自治生态。当然更多社区并未给予用户什么权益,基本沦为社区。随着熊市延续和监管加码,部分社区、电报群沦为维权群、发泄群,更多的是人迹罕至,成为僵尸群。

参与,是区块链网络和分布式自治组织生命。如果没有算力,没有用户,没有吸引力,分布式账本则毫无意义。民主的前提并非让大众充分表达和共同决策,而是让大众对该项权益抱有兴趣。当今美国民主政治多少面临这样的问题,不少亚裔公民和新一代选民对民主政治缺乏兴趣,甚至放弃选举权,而热衷于政治权力的团队则具有更大的优势。

我们之前讨论过通证经济模型的优势,实际上“合伙制”、“同股不同权”都非常适合通证经济模型,但是为什么前者具有吸引力,而后者却只停留在纸面上。合伙人事实上成为公司中 “不变的董事长”或者说“董事会中的董事会”,形成了“铁打的经理人,流水的股东”格局,实现了“管理团队事前组建”。阿里大部分的执行董事和几乎全部重要高管都由阿里合伙人团队成员出任。处于水深火热的FCOIN就是一个币改失败的范例,沦为“社区归还给大家,钱我拿走了”的笑柄。原因在于组织者本身是否真正想构建一个分布式自治社区,是否打着币改的旗号行圈钱之事。在很多分布式自治组织里面,所谓分权和权益共享,无非是培养韭菜的农家化肥罢了。

其实,区块链并非无限延伸,通证经济和分布式自治组织并非无所不能。在很多领域都不需要区块链,不需要通证经济和分布式自治组织。国家体制、公司制度和社会组织依然是当今世界治理模式的核心。很多领域和组织,权益结构已经非常完善,更无太多权益细分和降维,缺乏权益刺激。区块链世界进入一个误区,通过“币权”吸引用户,然后到底什么是币权,币权代表哪些权利,哪些责任,哪些利益,币权与股权有何不同,币权为什么比股权好,币权除了炒币还什么实质用途,币权能给用户带来哪些价值,又有哪些风险,这些问题连社区自己都说不清楚。

挖矿将区块链带入垄断歧途,而炒币则将分布式自治社区带入投机歧途。挖矿虽然与分布式账本建立了联系,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现实中人们常常把手段和目的搞反。最终,节点沦为专业矿工,区块链网络被超级算力所控制,分布式背后是更大权力的垄断。炒币带来的直接利益诱惑,让用户失去了经营社区的耐心,更多人只关心炒币带来的直接收益。这种投机在股票也有,但是炒币更甚百倍。这实际上是用PE的思维做VC的事情,刚刚播下的种子就像在二级市场上收割,专注于市场投机。

分布式自治组织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可以与国家机制、企业机制、市场机制并存。但是,只有少部分领域需要分布式自治组织,在权力集中的领域、垄断领域和大众参与的共享经济领域,权益再分配的需求更大,分布式自治组织或可以独立存在或可以通证的形式辅助存在。区势传媒Locke曾经写过《美联储:通证经济模型的典范》一文,介绍了美联储如何设计组织模式,如何平衡各项权益。只有合理分配权益且具有激励性,才能吸引更多用户、人才、股东、合伙人、投资人加入,打造分布式自治自治和权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