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行业合规化,这些高压线不能碰

原创
2079 天前
2561

导 读

火种百家谈第17期线上分享课邀请了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陈文君教授就《如何安然度过黎明破晓前 — “区块链”行业的合规途径和方法》主题做分享。

陈教授认为,区块链如果只是一种技术,那就是中性的,但是区块链改变了生产关系,这种改变会带来法律关系的改变,为此法律风险伴随着生产关系改变而产生。

主持人:

邓永强:英诺创新空间创始合伙人、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清华校友TMT协会秘书长、盗火者区块链实验室合伙人。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是互联网领域连续的创业者和投资人,20多年来在软件开发、智能语音、移动互联、新媒体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创业与投资经验,创立和投资了包括得意音通、航班管家、英诺创新空间、品玩网、南友圈等机构。

嘉宾:

陈文君: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执行主任,兼任上海法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2015年在担任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期间开始从事区块链的研究和实践,2016年担任由ONCHAIN、法大大和微软中国联合发起的上海法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盈科区块链与法律服务中心、灜东律师事务所区块链法律研究中心、大成律师(上海)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专家顾问;北京大学北丰商学院签约客座教授。

要点先知:

1)区块链行业的主线,从大势上来看是在做社区,或者叫做社群。

 

2)“韭菜”这种网络化的称呼背后是零和博弈,而区块链要带来一个开源经济社区,用市场通联的方式变革原来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谋求的是多方共赢。

 

3)区块链行业高压线,不能去碰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不要将创新按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上;预防群体性事件;这些事情一旦发生,那么再创新也没有用。


以下是分享实录:

感谢盗火者联盟的邀请, 区块链这个技术是2015年我担任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时,硅谷过来的一位研究员介绍给我的,我当时觉得这个经济技术非常有前途,所以次年我去负责了ONCHAIN、法大大和微软中国联合发起的法链存证项目。

 

我的一个朋友经常转发我朋友圈有关区块链的内容,最近他告诉我,他转发朋友圈后,他的朋友提醒他远离区块链,别上当,原因很简单,区块链相关的投资和数字货币行情都遇冷了,又由于这个行业混进来了很多骗子,虽然骗子日子也不好过,但是给人感觉区块链和不靠谱沾边了。

如何挨过黎明拂晓前,是当下面临的问题。区块链遇冷,也给了我们时间思考和突破,我今天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区块链行业处在什么阶段?

无论哪个角色进入区块链行业,都会看大势,区块链发展的阶段,看清楚状况很重要。

区块链行业的主线,从大势上来看是在做社区,或者叫做社群。

2009年是比特币社区建立,这个去中心化的技术社区直奔数字货币而去;2017年开始,逐渐有了开源经济社区,也就是将区块链应用于经济。但是这些开源经济社区规模不大,经济模型比较简单,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开源经济社区的出现,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创新实验。

对于这种实验,2009年的时候绝大部分国家、机构和个人是没有认知的,一直过了7、8年后,比特币稳定运行,才发现这个区块链技术居然能够稳定地用在货币上,也就是商品链条中最关键的那个商品上,这个技术才获得广泛的一点认同。

以太坊的出现,让这个技术有了应用于经济的可能和途径,用智能合约重塑经济至少在理论和算法上已经很完美了,但是广泛应用才刚刚开始,所以前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的主席Bair提出:我们正处于革命性的全球资产类别的萌芽阶段,但我们也处于如何处理和监管加密资产的监管思考的风口浪尖。

在这一场全球性经济变革萌芽的时候,有的国家设立了沙盒制度,有的没有。虽然大家是被区块链的“星辰大海”所招引,但是所有参与的人,目前都像是实验室的小白鼠。我们不是韭菜,我们是小白鼠。牢记我们自己是小白鼠是我们从业人员的一个合规意识的开始。


第二、 “币改”是一种什么改革?

区块链有没有通证“币”,都是区块链;通证有没有区块链,都是通证“币”。区块链和通证不是必然联系。

有人说没有通证的区块链是被阉割了,我觉得不能叫“阉割”,有没有通证是种选择,有通证的区块链就好像是有孩子的婚姻关系,迭代了;没有孩子的夫妻也是婚姻关系,没有迭代。如同有了孩子之后婚姻关系,增加了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祖父母关系等等,整个的家庭关系发生变化,有通证的区块链也发生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用不用通证由社区的需要决定,并不必然要改变生产关系。

所谓的“币改”就是有了通证,这个通证必须是有能落地的实实在在的权利,空气币不是币改。有些“币改”套用了股改方式,通证跟股改很相似,但从目前来看,区块链应用走的是一条与金融不一样的道路,如果仅以“币”代替“股”,玩一个文字游戏,这个就是金融,如果没有执照,没有被许可,就是违法的。

大多数币改不是“股改”。再延展一点讲,现在有些团队进入区块链领域对标了金融市场,例如对标招股说明书、对标彭博社、对标资产管理,这条路要谨慎,要经得起穿透式监管。

从对标开始起步无可指摘,特别是数据分析、建模上,但是对标金融产品,那就是金融。美国SEC主席Jay Clayton在8月7日的国会听证会上重申,他所看到的每一笔ICO都属于证券发行,SEC已经拥有执法所需要的监管权。

数字货币存在的必要条件是创新,这个创新体系在很多方面,包括通证的设计,能进入沙盒的项目前提是创新,并不是因为要做持牌机构的业务才申请进入沙盒保护,必须要有实质上的创新,创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所以币改要尽快从对标金融走到全方位创新的大道上来。

创新靠智商,也靠合作、靠社群维护。 

对于“币改”是否合规有一个重要的判断,先有社区还是先有币?也就是币的发行和币的流通场景,哪个在先?也有的是同时。虽然不是一票否决,但是先有币再有社区的这种模式非常危险。

 

“币改”和通证经济,这些提法都把注意力到“币”和“通证”上,没有区块链也可以有通证,有“币”;它们不是创新,创新的在于开源社区或社群在区块链上建立,产生分布式组织、自组织。

所以注意力要从“币”转移到开源社区的建立。社区产生“币”,而不是“币”产生社区。所以“区块链社群经济”比“通证经济”更准确,更符合大众认知。

 

第三、如何看待韭菜?

韭菜是区块链的网红词汇,我个人是比较反对这个叫法,有几个原因,韭菜背后是零和博弈,而区块链要带来一个开源经济社区,用市场通联的方式变革原来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谋求的是多方共赢,社区的参与人并不是为了“割”和“被割”,如果拉韭菜进场—割韭菜—再拉韭菜进场,这种模式将和ICO模式一样,已经并可能很快消亡。

那么个人消费者能否参与?数字货币市场没有监管门槛,没有消费者保护措施,绝大部分消费者参与投资是不适合的,但是参与开源经济社区是有可能的。

例如在粉丝经济社群中,本身社群中的币很好地在流通,在交易所交易,实际上给了粉丝经济社区的币流通的便利。

从粉丝经济社区导流过来,其第一位的目的是在粉丝经济消费,而不是到数字交易所差价盈利。所以我们要培养更多的社区或社群粉丝。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新的数字营销方式,让营销在适合的时间、通过适合的载体,以适合的方式,吸引适合的人;在市场上成功割到韭菜的操作没有合适的人的甄别,在这种无序中,市场也起到了调节作用,例如那些能用数字钱包,能够科学上电报网的大部分就不是“韭菜”,是合格的小白鼠。

对于区块链项目的运营者的合规路径必须要有“剔除韭菜,留下合格小白鼠”的动机和行动,例如,可以发函告知并劝退投资者,严格划定机构投资者的界限,甚至可以设立第三方的投资者帮扶基金,及时调解掉一些小纠纷。

 

第四、如何形成“区块链”的行业共识?

处在实验期或者说早期的区块链行业一定要给自己创造生存环境,不要“自伤”、“自害”。

3点钟群的有一些问题是很好的,对社会、经济有深刻的思考,这个创新的领域需要有头脑、有智慧的一帮人共同努力。区块链行业经常出现“一鸣惊人”的一些言论,这种似是而非,类似洗脑的“意见”对行业将是一个伤害,我们的区块链还在婴儿期,还弱,经不起这么多风吹。

我不懂传播学,但我知道语境很重要,圈子里的语言出了圈子完全变味了。

有一次我在闺蜜家里一起说起现在的流行表达,女生长得不好看又没有气质,叫做“人很好”,长得不好看,叫做“有气质”;长得又好看又有气质,那就叫做“狐狸精”;我和闺蜜互相恭维,喊对方”狐狸精”;闺蜜的爸爸正好听见了,老先生立马很紧张地阻止我们,如果传出去会是“好朋友说她是狐狸精”,这个怎么得了,至少老师别想当了,师德一票否决制。

同样在区块链圈子中的一些言论都带有特定的一些调侃意识,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在这个圈子之外,就可能会引来比较大的误解,这种误解没有给我们解释的机会。

这些意见没有被纠正,不仅给整个社会带来对区块链创新的质疑,甚至会影响行业内部,技术人员就会迷茫,都是傻子、骗子、都是韭菜,难道我们的工作是为了骗子和傻子?我们做的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

为此,做一些行业自律的工作,首先从言论的自律开始。

行业共识的重要途径是做标准,除了技术标准以外,我们如何建立区块链应用的标准。相对于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的建立更难,每个行业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跟一些行业协会合作,行业不同,业务逻辑不一样,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无法形成应用标准,但是有一些行业共识,这个是最大公约数,也是底线,不要破。

 

第五、区块链行业的底线思维

 

这个是我们团队做的风险点警示分析图,有通证的场景是重灾区。

▲ 风险点警示分析图

在通证场景中,有一些可以通过合规解决,但也有一些无法通过合规解决。通过到海外经营避免,也只能解决一些问题,并不是全部。现在有很多文章介绍经济模型设计,可以对比着做,但是具体到项目,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做法律框架。

除了这些点之外,还有一些高压线,例如不能去碰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不要将创新按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上;预防群体性事件;这些事情一旦发生,那么再创新也没有用。

区块链如果只是一种技术,那就是中性的,但是区块链改变了生产关系,这种改变会带来法律关系的改变,为此法律风险伴随着生产关系改变而产生。

 

群友互动

群友互动,问题收集来源于盈科、观韬等律师事务所,法服领域专业人士。

1.当下区块链法律服务落地对象(公司、项目、行业...?)

现在一些大的律师都在成立区块链法律服务团队,目前服务的对象还是以传统的公司和项目落地方为主,对于行业,可能政府会有一些咨询项目,还没有看到有实质性落地。

2.哪些应用场景启动、运营、提升过程中,急需法律服务?

区块链法律服务和传统法律服务不同,不能先做好业务框架然后再来出法律意见书。法律服务在启动阶段要去做法律合规底层,代码即法律。在运营中要把握细节,风险在细节上。

▲ 法链存证图

3.区块链法律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在哪些方面亟待提高?

要学习,尝试理解区块链的多层结构,不要轻易对标,有时对标会把自己的思路堵死,在认知上的突破是个困难,我的方法是和技术人员多交流,特别是跟产品经理、首席架构师,他们对业务和技术了解得都比较透彻。

4.有种观点是,不发token无法做公链,国内的法律制度,目前看来做公链基本无望,您怎么看发token和公链发展的关系?

2018年工信部的白皮书就讲到了公链,公链不是互联网时代的门户网站,公链是将来“区块链+”时代到来的基石,是一国数字经济的根基,国家会越来越重视。

公链改变生产关系,但没有改变生产关系的最根本的,就是所有制。所以公链并不是轰轰烈烈的“革命”,是安安静静地经济生态演化。那些振奋人心的口号,整齐划一的规划都是不符合区块链经济生态的规律,都需要质疑。

 

5.各国都在推出相应的区块链监管政策,在区块链专项法律缺失情况下,现有法律有哪些措施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维护市场可持续发展环境?

对监管而言,首先要揭开面纱,不管表面如何,看内核。内核的主要部分是法律关系,博弈规则,法律的原则,社会的公平正义渗透到每个领域的每个角落。

各国都有合格投资者保护,并不是所有投资者可以进入这个领域,风险偏好的消费者真正主动入市,那么风险自担。但是项目方、行业和社会要做到足够的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揭示。

也有一些国家有长臂方案的,还有对本国公民投资有特别规定的,需要根据国别来做风控,从发展策略来看。“小步快跑”、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围到核心是比较好的途径,更能维护市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