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聪团队见面会圆桌丨MarttiMadmi:区块链意味着会推翻我们已有的一些体系

原创
2371 天前
17729
火讯财经

火讯财经讯,6月27日下午,由了得资本主办的中本聪团队见面会活动在上海丽思卡尔顿大酒店举行。据了解,本次大会特邀中本聪团队核心开发人员Martii Malmi ,围绕区块链相关问题与中国数百位区块链技术爱好者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以下为圆桌对谈全文: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了得资本能够提供这么好的机会,有请到我们五位嘉宾跟大家探讨下一代区块链的技术,这个话题非常大,我们开始之前我们先请几位嘉宾花一分钟时间自己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每个人的经历,接下来我们在做哪些项目。

段新星:我叫段新星,现在做一个数字资产相关的比原链,把现实世界的资产登记、确权、流通,让它更好在区块链上跑起来。

王璟:我是王璟,在布比负责技术和产品,在整个行业里面大概做了3年左右的商业落地,基本见了行业里面一千多家机构,主要做商业应用方面的,加上本身我们做一些底层的基础设施和最基础的区块链技术研究。

徐义吉:我是星云链的创始人,我们星云链致力于想做一条能够自己具备资金化良性生态的能力的底层公链,后续也会跟大家做一些更新和汇报。谢谢。

Marrti:我是Marrti,我是做我自己的项目(英),它是一个全球的地址簿解决方案,基于信任网络,也是基于系统之上的,所以它也就是说是能够识别出比特币的持有人以及他们的地址的,这样的话能够去通过这种(英)网络识别出他们的身份,同时也是利用网上的一些系统做的这一点,这是我自己做的一个项目。

谭林:我是Ulord的创始人谭林,在区块链从业经历当中之前做过GBI指数平台,代码审计平台,以及Ulord公链组织开发与实现,期待与各位进行交流学习,谢谢。

主持人:我介绍一下自己,我们三个月之前创立了币乎,币乎是区块链垂直社区,我今天带着币乎很多网友的问题问五位嘉宾,在币乎上面是一个社区,大家讨论下一代区块链的技术机会在哪里,挑战在哪里。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三种角度及三种不同的人问这个问题。

今天在座的观众们大部分是投资者,投资者大家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是价值100亿美元的问题,必须关心。

第二种人公链的开发者,今天5位嘉宾看到至少3-4位嘉宾是自己在做一条公有链的,这是第二类人会非常关心下一代区块链技术的方向发展。

第三类人,我自己代表第三类,是DAPP的开发者,我们会去考虑我们的应用基于哪一条链来做,哪一条链符合我们的需求,所以带着这三种不同的人的问题,今天是非常有针对性来跟几个嘉宾探讨。

2009年上线以后行业里面把比特币认为是区块链的1.0,在2015年的时候,以太坊的上线,行业也是比较公认的区块链的2.0,把区块链的技术从计算器的技术升级到智能合约的技术,我们比作是苹果或者安卓的操作系统,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听到区块链3.0的技术,我想今天趁这个机会问一下我们在座的5位嘉宾,你心里面的区块链的下一代区块链的技术,3.0区块链的技术怎么定义这样的一个技术。

段新星:其实1.0、2.0、3.0总体是趋势的变化,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定义,如果说3.0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大的趋势是什么,我觉得目前看来有三点。第一,更好地的代币系统,第二,对等网络。第三,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说2.5趋势,往回倒退趋势。第一点,在整个区块链发展当中,比特币相当于最早落地,下来以太坊。单从代币系统不从区块链角度来看是这样的东西,未来有Facebook,包括大的机构发行代币技术,来发展新的技术,叫代币也好,叫流通也好,这是未来的趋势。第二,从技术流派讲这个趋势。既然有中心化的问题,现在实现了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现金,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去中心化的ID,去中心化的存储,去中心化的带宽以及去中心化的资产,这也是比较大的趋势,如果把这个底层的基础结构建成也是比较好的东西。

第三,也可以说3.0,但是也可以说是工程化的趋势,单纯科学研究方面的授错以后,如果用单纯的POW这种实现比较困难,这有可能是一个方向。

这几个可能是我看到的趋势。

王璟:像主持人说的比特币接近10年的时间,拿的出手的应用几乎没有,随着去年这一波的爆炒,所有吹出来的下一代的技术或者概念基本上白皮书已经吹完了,从技术角度来说,能够为技术所服务,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的这种技术肯定是下一代区块链为自己证明的趋势,所以基本上现在不管国内或者国外的团队,能闷着头不关心币价关心技术的,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软件工程和软件实施上面的是下一代区块链所急需的,而不是单纯为了性能为了这些,如果从公链角度来说,全球需要一个公链去承载大家吹出去的牛。

徐义吉:去年5月底离开了阿里巴巴,做了星云链,当时我们做了一个白皮书,就展望什么是下一代的区块链,我们提出了三个明确的诉求或者是当前仍旧面对的问题。

第一,是一个价值尺度。我们有几千条区块链,甚至更多的地方我们没有一个基于去中心化的价值把这些链进行打通和交互,这是现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二,我们说叫自净化,这个系统我们说因为区块链还在高速发展,但是它是一个分布式系统,所以你面对的这种错、漏、BUG,系统升级是非常痛苦的,在去年5月份之后有重大的事件出来,系统需要有一个自净化的能力。

第三,是区块链世界原生的激励,我们现在讨论很多的还是说币价,还是我们很多的投资者,大家有没有想过区块链真正发展起来一定来自于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一定是需要系统内升有一种制度的保证,和内升激励的保证,这是我们非常看重的问题。

基于三大问题,我们提出了三大核心理念。第一,星云指数,我也是从谷歌出来的。我们说通过去中心化的,也可以理解为去中心化的芝麻信用构建区块链价值建设,不仅对于星云链,比较比原对于等等,各种区块链需要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

第二,叫星云原力(音)。

第三,我们在星云的激励计划,我们很高兴大概一个半月去了激励计划,到今天为止我们真正激励用户、开发者,我们已经在我们的主网上面提交了超过6000个应用,我们说以太网四五年时间,应用数量也只有1500个左右,从数量来看从前两年的交易数超过了以太坊,这些东西并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我们真正追求的是一个从质变达到量变,我们真正能够产生一些杀手级的应用。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系统的原生激励,我们激励的开发者现在总共给社区的奖励已经超过,按照当然的币价已经超过人民币一千万,这也是我们去践行我们星云的理念,去践行我们对于下一代公链的突破和实施和我们的一些小小的推动。

所以我觉得今天在场的还是更多的不是开发者,可能离用户有点远,大家可能是投资的情况,我觉得区块链更多的是需要有一些耐心,需要我们更理性去看待它。我经常说,如果我们谈了很多的技术,把技术留给专家去做,真正的用户、真正的开发者,或者对于真正用户来说,对于世界的诉求应该是什么呢?从有趣到有用到有效。其实我们现在一开始大家都要追求它是十分有效的,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刚开始不是有趣的,怎么可能会变成的有用,怎么最终变得有效呢?所以仍旧有很长的路走。相对于我们说九几年的互联网,相对于我们早期的那些创新的事物,还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来走,但是我们还是对于这些有不变的初心和热情,这里面我觉得非常开心。

Marrti:首先我觉得区块链意味着会推翻我们已有的一些体系,我们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的区块链的人,可能不会走的特别远,但是可能第二代的人就会走的很远,因为他们会有一些智能化的协议及等等,都在不停地演进当中。当我们说区块链3.0的时候,这应该指的是一种新的机制,它可以赋能人们去信任,以及建立一些共识体系,一些信任体系、信任方,或者说一些网管的测试认证等等,也许到第三代的区块链又可以把所有的运算一些存储都拉到一起,以及CPU都可以进行集成。

谭林:讲下一代的区块链技术,我认为现在还没有到区块链3.0时代,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跟我们软件的版本号的更新一样的,是逐步的,2.1、2.1逐步迭代更新,如果到3.0的话,应该是有一个比较大的跨越。而这个跨越的特征,我认为可能从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技术方面。技术方面可能有很多指标,现在比如说更高的通投率,更高的效能,还有更加的智能,我们的合约可能无处不在,还有链上的治理方式,共识机制方面的优化等等。这个是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话,应该是还存在很大的一个去改进的空间。

第二,关于应用方面。应用方面当然我认为目前已经到了要落地,但是没有落地的这么一个临界点,现在很多团队都越来越务实,都开始去想办法推动这个区块链去解决传统行业里面存在的痛点,去做一些真正的区块链的应用。而这块我认为很明显的特征是更易用,更好用,对于开发者而言,比较友好,比较容易接入到区块链的网络里面来,比较容易去根据商业场景里面存在的痛点做一些改进。

第三,关于社区的治理这块。不管是社区的运营的方式,还是开发者社区的组织方式,现在其实是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了,包括在座的公链项目也好,应用项目也好,现在社区的作用大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社区的运作模式其实也还在摸索,不是很成熟,但是我觉得过程应该会比较快,应该有一些新的社区的治理方式,包括一些开发者的一些协作,大规模的一种开原社区的协作模式会诞生。

主持人:我们几位嘉宾说得非常全面,刚才提到了区块链的性能,以及共识机制、区块链治理,我自己作为DAPP的开发者,我自己遇到了一些开发上的难题,在这一块通证的应用,我们是希望把它的应用,比如说像点赞以及内容放在区块链上的,放不上区块链我也希望把哈希放在区块链上做存证,我们现在只能把通证登记在区块链上面,通证现在只能放在以太坊上面,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吞吐量的问题。

以太坊拥挤的时候一笔交易的手续费可以达到二十块钱手续费,基于点赞的时候以及运营方花二十多块钱是不可想象的,刚才几位嘉宾也提到了区块链性能的问题,我想问一下在座几位共有链的嘉宾,尤其是在吞吐量上面如何考虑?行业现在基本上是共识,我们认为下一代的区块链首先要解决吞吐量的问题,这是硬指标,在座几位做公有链的项目,我们这方如何考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段新星:涉及到吞吐量以及性能的话,其实有一个点,也就是整个链里有什么东西是稀缺的大家要争抢的,以太坊要做全球计算机,然后比特币做点对点现金。这里全局资源总是比较稀缺的,无论是全球存储资源还是账目的,它里面设计了限制。但是整个区块链的发展中,我们也看到它也是做资产的登记流通,有很多东西它并不是需要达到共识,这时候它时间上的点以及广播域方面可以做折中性的处理,比如说以太坊,还有一个链有超级节点加速验证。

我们现在更倾向于在币源上做侧链以及类似以太坊的闪电机制,并不是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跑在主链上,也不需要实时性全部跑在主链上。

主持人:我问一个问题,关于闪电网络和侧链的问题,闪电网络和侧链可以理解成二级的网络,二级网络其实是有一些局限的,你刚才提到了像有某些应用场景不需要有全局共识的时候可以放在侧链以及状态通道的闪电网络去,我们哪些应用是可以放在二级网络里去呢?

段新星:对于特定性的资产可以在侧链上发行在主链上进行清算。

王璟:关于性能这个问题,在2016年做联盟链的时候就很容易能达到五千到一万的TPS,用TPST就可以解决,它不用考虑去中心化的问题。放在公链上面有一部分去中心化的效果,现在比较多的方式就是DPES,这向个做到机制的话对内是一个集群把所有的消耗性能东西都打散处理,甚至引入芯片级的运算。但是大家看过EOS的白皮书,它的超级节点的成本可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它要求的带宽是十个G。

后续这样走到极致之后大家也会知道就算是五千到一万的TPS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去做,你也无法承载所有的应用,像我们的应用有几千万的用户导过的话有十几个应用,它的峰值集中某个时间段,你发现一万的TPS也不够用, 又逼着行业做主链,主链做状态,子链跑数据。解决性能最优的方式就这些了,年前火过一段时间的(英文)现在已经消失了,理论可以证明一致性,真的实验的时候会无限的分杈下去,现在基本上行业的共识也就是DPES了。

徐义吉:关于性能的话前面两位说得很多了,我这边补充一下,我们现在的社区对于性能可能有些误区。这里来自于几个原因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的从业人员不是那么负责任,或者有些不负责任的从业人员更多在吹嘘这些所谓的性能,让我们普通的投资者、普通的用户会产生误会,这种误会简单的说像什么呢?就像当的286、386、486、586一样,觉得你的性能越高网络区块链就越好,其实这是明显的误会,是非常不必要的误会,我们也看到行业内也出现了很多情况,这种情况来自于很多项目过分夸大性能。

第二,它会做一些过渡的营销或者过渡的承诺,这其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所以这是我们对于性能的看法,我觉得当前的话,当然也有些说区块链说不要付交易手续费的,这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区块链是分布式的系统,所有的计算和存储是消耗资源的,这个资源部是给网络承担和分担,你只能转嫁到非用户和开发者身上,这是非常错误的。

接着我对于性能的认知和理解,我们现在当前的区块链更多的是真正还没有把区块先的业务逻辑真正变成区块链的业务逻辑,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大概把互联网的逻辑映射到区块链上,有点像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会把传统的逻辑映射到互联网,互联网变得很大这一点是错误的,我这边提倡看到巴比特也在提倡,我们要用区块链思维,用区块链来做区块链,而不是用传统的互联网逻辑在影射区块链,觉得那个不够、这个也不够,所以要用原生的逻辑和思维面对区块链,这样可以找到真正不同、真正有突破的东西,这是我对于由性能展开的区块链思考,谢谢。

Martti Madmi:我们说到吞吐量的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尤其是我们刚才说在发展用户界面方面,我们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网络连接,那当然有很多超连接以及超节点它的处理能力,它的吞吐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是可以同步去走的。比如说你可能有一万个交易量在峰值的时候,但是我们听到同步或者分布式的社交平台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共识系统,就像区块链本身一样,区块链也是基于信任的基础交易,也就是说交易之后任何事情不会改变,就有点像一个数据库。它是可以同步你所有的数据,它是共生的网络体系。

主持人:我刚刚表达了自己在做DAPP遇到的问题,据我的了解,你们是在做一个ID相关的应用是吗?你们在做应用的过程中,跟区块链的性能、吞吐量是不是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们现在的最大困扰和解决方案是什么?

谭林:去中心化建设会提升效率,因为现在很多的白皮书已经超过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了,白皮书有可能很长时间。现在关于性能的提升方面我们也在做些尝试,基本的吞吐量可能要达到的,比如说以太坊的交易数据过高,这大家也会面临一些交易情况,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的努力方向一般来讲从横向来看的话,采用分链的技术以及测定的技术来辅助主链增加吞吐量。

第二,也是我们Ulord在做的事情,从纵向来看的话我们采取多层的治理结构,就是在链上处理一些类似于内容的版权以及关心的内容信息,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信息上链的问题,在链上会建设存储网络,存储网络可以辅助做些处理,比如说我们也做主节点机制,但是主节点比如说我们预计测算的主节点是一万个,要解决及时支付的问题,我们会用交易锁定来实现及时支付。另外我们会把一些比较重的内容存到存储网络里面。

主持人:刚刚几位嘉宾表达的思路都是类似一致的,无非通过这么几种方式。刚刚徐义吉最早的时候提到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治理的机制不断地去进化,这其实在我们现在这个行业里是比较热的话题。很多行业里的人也把区块链的治理作为下一代区块链的重要标准。那么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从徐义吉这边开始,说一说我们信用链在这上面有什么想法和创新?

徐义吉:我快速说一下信用链和这个行业。区块链治理可以看一下我们官网,我们有些关于治理的想法,通过技术手段保证以及底层的虚拟介入方式,至少有一个投票方式来解决协议的升级或者错误的修改。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行业它是有波峰和波谷的,这个行业不像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些情况最近也是说在些行业所谓的老人有些担心,因为这个行业现在增量缺少,不是很够。

但是我们通过很多项目在消耗存量在相互做些消耗存量的事情,比如说挖矿的交易所等。消耗存量的事情我们其实是有些担心的,对于负责任的区块链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应该有必要、有义务做这个增量,把市场做大、更健康、更长久,每个人在台上都不想挣一块钱跑,我跟鲁斌2013年、2014年初就认识了,都是行业内包括段总也是很早在2015年就认识了,我们对这个行业有热情、有情怀的,也是社区的创始者和参与者。我们希望这个过程当中,在治理不仅仅是某种程度上是项目的治理,更多我觉得是要求社区、社群共同的一些治理,我们应该来共同监督、投票以及共同的管理。

因为区块链不管怎么样,你做到最后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一定是大家一起来自治的,也就意味这大家协同一起来管理,这个项目一定不是创始人的,也不一定不是开发团队的,这个项目是整个社区的,所以我有这样的一些想法,我们也希望在做的同学,不光是说怎么样发现百倍币或者千倍币,我们应该在项目当中实现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或者参与方式,这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

另外,对于我们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责任,这个行业离钱很近,离钱很近的地方当然也会有风险,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更大的责任和使用,这是我对于治理的看法。

主持人:我们做公链的这几位创始人的看法,从谭林开始。

谭林:治理比较重要,这个共识也有了,对于我们来讲的话也是特别重视包括开发者社区的治理,在治理方面的话我的想法就是刚才徐义吉讲的,用区块链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区块链的问题,这个非常重要,不管作为我们的开发也好,或者社区运营也好,区块链的思维非常重要,区块链的思维就是共享的思维、民主的思维,所以我们尽可能用民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项目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说我们现在项目提倡人人都可以参与,我们项目方或者创始人核心团队只是抛块砖出去引入整个生态的繁荣。这里开发者参与到开发者项目利来,共进一些提案和好的代码。作行业里面做DAPP的应用需求可以非常清晰、非常简单的到生态里来。还有做用户,像我们有很大的社群,这些社群可以参与各个方面,包括参与POW的挖矿以及主节点的建设、网络的建设。另外参与一些DAPP里的流量,可以去贡献内容等等。

所以我总结一条,区块链的治理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人人可以为这个生态贡献力量。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区块链治理,他提到了一个词叫“投票”,我们怎么样去达成一个共识?我们知道区块链底层本身是通过技术的方式达成共识。行业里有很多这样的做法,我们对一个议题,当社区有不同的意见时我们会拿币做投票,也就是“一币一票”,关于这个话题其他几位做公链的嘉宾是什么看法?

段新星:区块链比较有特色的一点就是引入了一种技术和机制的治理,包括像“一币一票”以及其他的基于智能合约的,它的好处当然是有的。这个东西并没有创造太大的价值,更多还是以内容的,它把摩擦的成本降低是有意义的。另外基于智能合约写在“一币一票”它是有相当大的缺陷的,这种规则是往往容易所依赖的行业比较去变的。还有像其他基于技术和合约的治理,比如说我本来制定了比较不错的,大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是遭到了攻击以及其他状况必须人为来调整。区块链的技术治理以及社区治理很重要,但是对于人的干预和创造力还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人目前来看是对于环境有更好的理解,没有办法保证规则以及代码本身会有更好的理解和反馈。

主持人:最近有一个比较热的话题,说这个例如就不得不说一个话题就是EOS,最近有一个决议,EOS超级计账人他们冻结了几个账户,这几个账户被认为是盗窃的,这些社区希望把账户归还到被盗人的手里,大家有同意或者反对的想法吗?

Martti Madmi:我想这个POW它是完全改变了整个系统,举例一个例子来说有DAO、ETH以太网,它对整个系统运营是非常努力的。但是我想这样的域值是比较高的,就像是另外两到三个或者80%的投票就可以通过。

主持人:比特币上也一直发生,与BTC的纷争也在发生。

徐义吉:所以比特币上面大家尊崇一个基本的原则,这个基本的原则我是非常认同的叫非信任和非特权,我们说代码即法律,我们相信真正的密码学和数学。所以那么多年你看比特币还运营得非常好,这也是我为什么真正离开阿里巴巴想去做公链,因为我们相信什么样的世界?你做区块链最终做到最后也就是你相信什么,这和做区块链最终做出什么东西是非常相关的,什么是你相信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这边来说的话,我相信从比特币开始最初的初心就叫基于非特权、非信任的区块链,但是我们也看到因为种种的情况,理想的情况大家都会说。现实碰到的情况以太坊选择了回滚以及追踪,也就产生了ETC社区的分裂。EOS上面又一次选择了妥协,回到了中心化的治理方式,我觉得是有些失望,但是我可以理解作为公链的开发团队,我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些失望,为什么呢?

这个行业现在有很多的大佬,但是缺少“大师”。大佬还是会被遗忘的,如果你不为这个行业做贡献,你有钱了,你早期参加了区块链和比特币,你可能变成大佬,因为你一部分是幸运,因为你坚定、相信,但是大佬很多年会被遗忘,如果你不为这个行业做贡献,去尝试、探索、开拓。我们希望从我这边来看,EOS是明星项目,我们期待明星项目给我们做出更多的表率以及愿景,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做出更多的示范,这个事件上面我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理解团队的真正做法,这是我说的。

主持人:刚才Martti你表达了觉得POW的治理方式,我想请你再说一下关于比特币扩容的方面,因为POW的机制使得比特币的扩容在增速的两年之后没有解决,也就到现在BCH的两条链的结局,我不知道您怎么看。

Martti Madmi:你是在说扩容,这个改变游戏规则是比较难的。因为你不想说把你的长期持有一下冻结或者怎么样。所以这是为什么?我要用比特币的方式存储。对于其他人来说就想用更灵活的机制来做这个功能。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布比CTO王璟,布比是不是也想做一条公有链?

王璟:首先我们布比在国内拿了三轮融资。公链这个事情可以驱动一些技术往上革新,它毕竟有些机制,所以我们会和海外的项目合作,基于治理项目,作为四五年的从业者更多是自律。自己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而不去吹一些做不好的牛。作为布比公司来说,我们过去三年多的行业应用的一些积累还有趟过去的一些坑,我们会把一些产品都放在上面去,包括文档以及合作案例,用自己的方法阐述是如何做的,得到了什么样的好处。

这个社区是面对高校的大学生,对大四、研二、研三对区块链感兴趣的人,同时也会面向在区块链以及计算机行业的码农,他们对这个领域感兴趣想进入到区块链里。对于他们来说因为我在很多高校做过软件,也在BAT软件园做过科普,大家都比较迷茫。现在摆在面前的代码有几百上千种吧,他们不知道去哪看去哪学。这是在熊市方面布比可以做的吧。

主持人:最后用非常简短的两句话,来做一下区块链未来两年的展望。

谭林:前面也讲了一下对于下一代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趋势,总之下一代技术效能更高,也就是合约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另外接下来技术发展会往更契合应用场景,解决商业场景当中的问题去发展。

Martti Madmi:对于我来说,下一代的区块链技术应该是基于信任,所以会有更高的交易存储量,功能性可能不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是在功效性方面会改变很多。

徐义吉:我觉得要相信明天,作为区块链的东西它的本质上有很大的价值,所以首先我们要相信。从信仰者,你光相信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去号召更多所有信仰者最终回变成实践家。

最后也是有一句话,不要问区块链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区块链做什么,所有的世界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应该一起去拿着这个使命开创有技术驱动的自由、平等、美好的世界。

王璟:未来两年一定是应用来驱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而且经过我们过去三年多对市场的预判,其实在近两年,不管是所有的联盟链圈还是公链圈,一定会有多个让全球或者行业里的从业者认可的一个应用或者多个应用出现,而且就在2019年或者2020年一定会有。

段新星:大家都清楚处在漫长的熊市当中,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新的增量涌入,所以很多都是原有的新创数字资产、数字货币。我比较期待未来会有新的技术或新的增量的出现,比如说把现实世界更多的东西和区块链领域的数字经济结合起来,也就是传统建的交易所里是有法币和数字货币的增量,还有POW也好,把能源便利的增量变成现实世界,现在已经打断了。

所以我希望的未来无论是技术也好,还是金融也好整个生态代币系统也好,我希望整个区块链领域有新的活力和新的增量出现,那么这个行业才会持续发展下去。

主持人:我们试图解码下一代区块链的机会,不管是投资者的机会、公链开发的机会、DAPP开发的机会,希望这样的讨论给大家带来一些对于区块链的洞见。

李乐为:大家好,首先还是很感谢了得资本给我再一次提供机会,向国内的区块链同行和爱好者们分享一下我们公司的探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课题是我们在数字资产避险与波动性管理这个领域的一些成果。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本人是在新加坡待了超过12年的中国人,我之前是在花旗和瑞银,做衍生品对价和策略方面的工作,我们团队是去年夏天成立于新加坡,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是量化金融和交易的背景,自从公司创立以后,我们一直在试图探索金融工程在区块链和数字资产领域的应用。我们公司的业务布局主要是在智能合约的研发,交易产品设计、链上投资组合分析,2018年2月份我们启动了区块链资产管理的项目,试图解决目前数字资产市场的一个重要挑战,这个挑战就是避险资产的缺乏,首先我们可以在右边看到这是我大概在前天截下的排名前15数字资产的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第11的USDT以外,所有的数字资产它们的走势都是几乎趋同的,这个体现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数字资产市场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主流数字资产的走势区域一致,或者他们的相关性变得非常高。这对于这个领域的投资者或者说参与者来讲的话,挑战就是避险资产选择非常少,目前流动性非常好的避险的资产只有USDT,是去中心化的美元替代的数字货币,很多朋友会说,除了数字资产以外,我们还可以把资产配置在其他的避险资产,比如说债券或者黄金,大家作为从业者都知道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数字资产和法律之间的渠道不够通畅。在数字资产以内提供足够避险资产还是市场上急缺的一个创新。

我们讨论数字资产领域需求的时候可以回头看古典的金融市场,在古典金融市场里面理想的避险资产有四类,分别是美元为代表的主流的货币、国债、黄金以及波动性指数产品。比如说美元的替代品可以是USDT等其他的稳定币,黄金我们会有一些区块链项目它们以环境作为抵押发行数字资产,比如说新加坡发行的黄金代币。波动性指数产品本来是新兴的事物,所以虚拟货币环境没有成熟,我们没有办法讨论。先

有意思的来了,能够在数字资产领域作为国债这种固定收益产品的替代品的资产有没有?为了做这个寻找,我们首先来看,我们应该在这个市场里面从什么地方寻找固定收益?首先我们来看债券。

债券本质上就是人们的借款需求或者借贷需求正确的产品,我们需要找到数字领域的债券产品,我们首先来看这个领域有什么样的借款需求,在当前区块链生态活动主要以交易为主,所以我们经过一番研究发现,我们唯一可以利用的需求量足够大的源于交易源的杠杆融资,我们的问题来了,是不是可以通证化?所以基于这样的一个目的,我们回顾了我们在金融市场能够接触到的金融产品,其中有一个源自于中国的非常有创新历史的产品获得了我们的注意力,在A股市场叫做分级基金,这是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从2010年开始流行,到2014、2015年中国小牛市达到市场峰值,之后为大家一直所记住的金融产品。

我们研究发现,分级基金的特质是可以很完美搬运到区块链上面,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的,有几个特点。首先它通过一个风险资产,也就是分级基金母基金为抵押,能够创造出两个不同级别有不同的收益结构的产品,其次最关键的就是说,在这个产品的运行过程中我们不需要涉及到现金或者法律的交割,所有的交割可以通过抵押的母资产来实现。

基于这个概念,我们设计了分级通证的结构。我们会以基础的数字资产,比如说以太币作为抵押,通过智能合约发行出两种通证,其中A级通证对法律稳定并且获得稳定收益,类似于分级基金的A类基金。B级通证获得对抵押资产的杠杆收益,类似于分级基金当中的一类基金。

所以A类和B类分别很好满足了当前这个市场的需求,对于低风险的投资者,他们希望资产能够抵御市场下跌,对于现金最好获得额外收益,我们通证对于替代美元最大优势就是为持有者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收益的额度由于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决定的。我们可以参考目前中心化交易所里面的信用交易的资金费率,A类的最好收益可以30%,这是低风险投资者是有吸引力的。对于高风险的,是想获得高额的回报,他们需要顾忌的是对手平台方跑路,这些担忧可以通过透明的智能合约来比较好实现。具体的技术细节我不赘述了。

我这边用一个图介绍一下,我们这个产品的核心概念。核心理念就是说它是一个波动性重新分配,我们通过智能合约让数字资产的波动性在不同需求投资者之间得到了重新分配,通过通证化让各个级别的收益权可以获得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这个就类似于分级基金把不同的基金份额用ETF在证券交易所流通是一样的设计。

通过两者结合我们形成了去中心化的融资杠杆体系,我们基于这个设计,我们规划了一整套DUO Netwok体系,包括为智能合约各种通证提供流动性的二级市场的交易设施和团队。这个体系的特色首先建立在现有区块链智能合约,所以我们可以做到很快落地,其次使用流动性最好的数字资产作为抵押,相对于很多市场现在的稳定币的项目以自己的资产作为抵押,拥有更强的信用度。

第三,我们的稳定机制基于市场的套利行为,而不是经济学假设,这是我们作为一个金融工程背景的团队的信念,就是说我们会基于宏观经济学稳定的央行的稳定币模式,经过市场验证的金融模型如果提供一个低波动性的数字资产才是一个真正能够落地,真正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产品。

同时,我们的设计也经过了严谨的数学验证和推演,我们团队和新加坡伯利大学两位教授合作了一篇论文,把基金的设计带到区块链领域,以及对它的定价和风控做出来了一系列的研究,这篇论文已经提交到了全球前三的金融类的期刊以及前四的金融工程的期刊,有望明年之内发表出来。

另外一个可能跟今天的主题比较契合的就是,我们的产品将会在今年年内落地,今年的三季度我们将在主网上面发布我们的智能合约,同时同步发展我们分级的通证。

开发进度里讲,我们目前完成了智能合约的设计,同时我们在两个星期前以太坊测试网Token上面测试了我们的智能合约,这个星期内发布我们的白皮书,接下来把我们智能合约的代码库也进行开原,同时邀请社区内的金融工程师和程序员对我们进行形式以及安全方面的双重审计,我们会在9月份把我们初代产品,一个叫(英)的智能合约发布在以太坊的主网上面,后续会公开我们的产品路径。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去中介化杠杆交易与避免资产体系的看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