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懂区块链25期|跨链&侧链,水有多深?你还差这6点装备!

原创
2012 天前
13940

上两期侧链&跨链专题播出之后,我们收到了广大网友的反(质)馈(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关于跨链&侧链的N大疑问!

1.跨链&侧链的诞生与发展?

比特币于2009年问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的关注点都停留在比特币身上,到了2012年,Ripple才发布了跨账本互操作协议《Interledger Protocol (ILP)》,通过第三方公证人的方式实现了跨账本转账,在区块链领域首次提出了跨账本互操作方案。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Ripple的跨链是广义上的跨链,因为其包含了中心化的银行账本等形式。正如它自己说的是interledger协议,而不是说interchain协议。

2014年,由比特币核心开发人员组成立的BlockStream团队首次提出锚定式侧链(Pegged Sidechains)方案,引入一条与主链双向锚定(Two-way peg)的侧链,可实现跨链资产转移。

2015年Blockstream再次提出比特币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方案,采用哈希时间锁(Hashed Timelock)机制,打开了二层网络链下支付的新纪元。

2016年,以太坊生态公司Consensys发布BTCRelay方案,基于中继(Relay)方案实现了比特币到以太坊的单向跨链连通。同年,Vitalik Buterin发表的《Chain Interoperability》对区块链互操作问题做了全面和深度的分析,而目前市面上对跨链的分类很多对是基于Vitalik的这篇文章。

2017年,Polkadot和Cosmos第一次提出了建设跨链网络基础平台的方案,期望实现区块万维网形态。

2.闪电网络是不是侧链?

不是!首先闪电网络使用的跨链技术是“哈希锁定”,而侧链使用的跨链技术是侧链协议,两者之间的分类是并行的,并非从属关系。具体为什么这么分,我们在上一集喵懂中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另外,侧链协议衔接的是链与链,而闪电网络是二层网络方案,是归属于链下支付,off-chain!虽然从功能角度来看,的确有部分相似,但是并不是属于同一类别啦~

3.侧链的出现会降低主链的重要性吗?

Emmmm 我问你一个问题,微信的出现会降低腾讯的重要性吗?如果会的话,那小马为什么还要做微信?就帮你到这了,给你个眼神,你自己体会一下!

4.两条链互联,一条链分叉了怎么办?会导致双花吗?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链A已经完成了一笔从链A到链B的跨链交易,如下图所示:


随后链A被黑客攻击发生了分叉,之前的跨链交易已经不在链A最长的那条链上了,那么之前转账的账户可以发起一笔双花攻击,再次给链B发送一笔跨链交易,这样链B就会再次释放相应代币,这样就造成了链A的一笔交易在链B上实现了两次释放,造成了双花。


虽然我们说每笔交易我们都会等待一段时间确认,但是诸如比特币灯区块链的交易是没有一个最终状态的,确认时间的延长只能说减少被双花的可能性,而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所以,在做跨链设计的时候最好还是要准备相关补救措施。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可以对方案做一个设想:

之前确认过的跨链交易由于链A重构,交易已然失效,对于这种失效的跨链交易,首先要检测到跨链交易的失效,再将链B的相关资产冻结,这样后续的交易就不会有问题了,而目前还未有项目发布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案。

5.跨链弄了那么久还没弄出来,是不是伪需求?

这个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当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每个人在自己的单机世界里玩得也很开森,你自己在家玩小霸王的时候也是开心的一批,会质疑未来有一天我真的需要在网络上和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吃鸡吗?现在你会有这样的质疑,只能说是时机未到!

另外跨链短短几年来也取得非常多的进展,我们在开头也介绍了它的发展过程,一直是处于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大家继续保持期待!

6.实现多链互联,区块链万维网如何形成?

一种是两两链之间直接进行互联,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新链想要和现存链的互联,而他们之间往往没有统一的底层协议支持,这种情况下,四条链之间需要建立6条链接通路才可实现两两互联,且两两之间的通路需要定制化实现。这种方式虽然可扩展性不强,但能保障较好的安全性和独立性,一旦有攻击事件发生,难以影响到整个网络。早年想要与比特币互联的方案基本上属于这种,比如BTC-Relay/RSK等等,每条路径都可能是需要定制的。

另一种是建立一个第三方跨链平台,这中第三方平台往往会开发一个通用协议,所有其他链都共同使用这一套协议,这样要实现两两之间的互联,都只需要通过这个平台即可。但这样,跨链平台将成为整个跨链网络的关键点,一旦跨链平台受到攻击,那整个跨链网络都将陷入瘫痪,这种方案典型的例子包括Cosmos,Polkadot。

从发起时间来看,跨链项目启动主要集中在近3年,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017年,跨链项目数量达到峰值。2018年市场整体比较低迷,新启动跨链类项目也相对较少。目前专门做跨链的平台类项目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多,总体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原因在于基础建设还不够强,自然需求不会跟上来。

在最后我们套用一句William Gibson老话: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 it'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未来已来,只是还未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