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十年之际诚信引路

原创
2119 天前
15007

曾有人说,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不过20多年,早已带来颠覆式的改变。而十年过去了,区块链领域仍没有诞生“杀手级”的应用,关于区块链的种种,我们至今仍有很多“看不清”,有不少“未知数”,有太多“有争议”。

但是,这丝毫没有冲淡人类从区块链中寻找打开未来世界钥匙的好奇心。而正是因为这种好奇心,人类不断尝试探索另一种可能,获得改变世界的能力。

2016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作为下一代颠覆性技术,可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说。尽管目前区块链的底层技术仍欠成熟、场景应用尚未爆发,但时下恰恰是一个战略机遇期。

区块链技术以其应用范围广泛,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可能性,在技术层面获得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推动。

各个地方政府也陆续颁布区块链各项发展政策,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

2017年4月,上海发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区块链技术应用自律规则》,对互联网从业机构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设计的信息安全、风险管控、隐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自律规定。

2017年12月,广州发布《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办法》,对区内的区块链企业进行技术、应用等奖励以及金融支持。

2018年3月,重庆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指导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提到,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

已经过去的2018年,是区块链进入大众视野的第十年。

十年之际,区块链需要一场再观察。

2018年,比特币从超过17000美元/枚,到跌破4000美元/枚,一年间币值跌去了约八成。而这一年间,全球约有800多种加密数字货币名存实亡。

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也经历了年初疯狂、年中迷茫、年底寂静的2018年。

互联网诞生以来,新技术的迭代让人眼花缭乱,但很少有这样一项新技术在十年时间里变数、讨论、争议不断。浮沉之中,区块链领域上演了一幕幕复杂剧情。

一方面,区块链吸引着大量企业与资本涉足,甚至“火”透了微信朋友圈;另一方面,区块链应用似乎仍没有走出讲故事的层面。

据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以区块链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数量已超过450家,涉及众多领域,同时,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不少地方政府也做出相关规划。但截至目前,推出的不少区块链项目仍较为初级,很多还处在内测阶段。

一方面,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领域,似乎成为新财富故事的诞生地;另一方面,打着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幌子”的非法集资案件被屡屡曝光。

2017年9月,央行联合七部委叫停ICO(首次代币发行)。但在区块链领域,IFO(首次分叉发行)、IMO(首次矿机发行)等新概念一直层出不穷。2018年,以“普银币”“大唐币”等为代表的区块链与加密数字货币领域骗局,更是让不少人感叹这里的“水”太深。

一方面,在ICO的严监管和业内对诸多乱象反思之下,“币”“链”分离呈现,“链”圈选择绕开发币机制,单纯依靠区块链的独特技术优势,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另一方面,业内也有声音认为,缺少“币”这一重要激励机制,区块链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会受到限制,即使技术有突破,也会绕弯路。

总之,区块链就如同一个矛盾体。一些业内人士也感慨,对于区块链,现在是“看不懂”“已经不知道该怎么看懂”。

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区块链就被贴上不少炫目、高深的标签。“分布式记账”“利用哈希算法防篡改”等定义本身就极具专业色彩;作为新的技术群,区块链具有很多突出优点,但以“中间件”形式进入应用场景的方式却让末端用户难感知,应用效果既不像人工智能显性化,也不像量子计算立竿见影。

然而,真正让区块链变成“谜一般存在”且“饱受争议”的,是其与生俱来的发币机制,也就是自带的金融属性,这是很多前沿技术没有经历过的。在“币”与“链”纠缠中,究竟是为了“币”,还是为了“链”,变得真假难辨,真正做事的无法显山露水,不少真相也难以水落石出。

区块链故事的诸多演绎中,甚至包括对人性的考量,在“短期利益极其丰厚,长期效果预期不明”“写个白皮书,做个PPT,讲讲故事就能募集几个亿”等抉择和诱惑下,炒作、泡沫、欺诈随之而来,全面严监管也在所难免。

总之,虽然有人认为再塑对共识机制的认识是区块链的灵魂,但对区块链本身的认识,业内还远未形成共识;虽然有人说区块链可以解决互联网上的信任缺失问题,但对于区块链,还有太多不让人信任的部分;虽然有人说区块链顺应了信息互联网走向价值互联网的大趋势,但对于区块链的价值是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是否大于弊端等仍存争议……

就区块链而言,问不同的人,你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有人说,区块链是自互联网以来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也有人说,区块链不过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已。

最初的区块链,是数字货币比特币背后的去中心化的分类帐。这个分类账由被称为“块”的交易批次(即区块链)组成,并且在组成比特币网络的大约20万台计算机中每一台上,都储存了相同的副本。每一次对分类帐的更改都是通过密码签名来证明的,以证明转让虚拟硬币的人是这些硬币的实际所有人。 没用人可以把他们的硬币花掉两次,因为一旦交易被记录在账本上,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会知道。

对新人而言,如果买入量不大,通常会把资产存放在交易所,交易所从用户资产安全方面考虑,一般会为每一位用户配置不同的钱包。

对于一些资产大户来说,为了安全考虑会拥有一个独立的钱包,例如Aladdin Wallet等,一般来讲,这些钱包的私密性会更好一些。

“区块链技术的显著特点就是不依赖传统中介机构、公开透明、难以篡改。”Aladdin Wallet负责人介绍,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底层技术,区块链可以应用于很多行业,如金融服务、合同契约、慈善公益、物联网等,尚是一片经济蓝海。“希望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将Aladdin Wallet做成独角兽企业。”

无论如何,人们需要的是有“诚意”的区块链,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区块链。

从世界范围看,不少国家都在对区块链进行一场再观察,在讨论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