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惜“余粮”项目练内功

转载
1905 天前
13662
蜂巢财经
火讯财经注:冬天有冬天的活法,在北方有暖气,南方有空调的中国,中间区域的省份只能选择储存“脂肪”抵御寒冬。

来源:蜂巢财经   作者:凯尔   编辑:文刀


币圈一天,人间一年”,这曾是形容加密货币市场火爆时赚钱效应远超其他行业的调侃。此时,人间一年已过,币圈则陷入日日难熬的窘境。

作为最能感受行业的凛冽和生机的一环,投资机构已不知不觉减少了资本投放。

币信COO熊越描述投资机构人士碰面的场景:大家相逢一笑,都两个月没出手了。九州资本创始人何琼说,好的猎人,不会选择在冬天打猎。

资本的热情下降,下游的项目方自然不好过。不少项目团队抛售了当初募集的ETH来求生,也有大批的项目在这个冬天销声匿迹。

泡沫破碎,投机退散,投资机构和项目方共同迎来了现实版的绝地求生,畏缩过冬还是迎难而上?


一级市场减投 二级市场破发

“资本寒冬”是2018年被反复提及的热词,在币圈,寒冬的冷还要放大十倍。

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1月,全球范围内共29个区块链项目披露获得资本投资,项目数量相比前月增加4个,平均融资金额下降了59.65%。这意味着,投资机构在熊市中仍有动作,但心态谨慎。


投机机构减少了粮草输出

二级市场也不乐观。当月,全球共184个项目完成众筹,项目数量环比下降9.8%,平均众筹金额环比下降61.48%;在此期间,39个项目上线交易所,相比前月的157个,环比大幅下降75.16%,且披露成本价的项目破发率高达100%。

一级市场投资锐减,二级市场破发不断,勾勒出寒冷熊市中币圈的真实轮廓。当年豪气冲天的投资机构,已减少了粮草输出。

熊越回忆起牛市的景象,颇为唏嘘,“那时候大家一出手就是几百上千个ETH,后来降到了100ETH,到现在,很多机构都已经减少或干脆不投资了。”

投资机构“冬眠”的原因很简单:回报率降低,退出周期变长;主流交易所减少上币,项目上币越来越难;哪怕上币,也不见当初疯涨数十倍的盛况,大多以破发收场。

回望2017年,根据不完全统计,新成立的区块链投资机构多达46家。此外,以真格基金、丹华资本为代表的传统VC纷纷进场,数不清的Token Fund应时而生。

泡沫就在这时被造就。创世资本CEO丰驰回忆:区块链项目半年时间就能从天使轮冲到“IPO”,资金退出比投资传统项目快了十倍,“大家都说区块链不睡觉,你在几个月内从天使轮到IPO,哪有时间睡觉啊。”

造富神话让投资家们红了眼,又一不留神掉进了“冰窟窿”。“有新入行的同行,在高位买了以太坊,然后投了一堆破发项目,算是给币圈交学费了吧。”熊越告诉蜂巢财经。

2017年6月份着手币圈投资的Finbit创始人宣露,目睹了投资圈遇冷的全程,“牛市时,几乎每个区块链项目都会有一家Token Fund,但很多Token Fund并不具备风控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储备,在熊市来临时,就死了一大批。”

“今年处于缺钱的状态,特别冷”,宣露认为,在熊市不亏钱就相当于赚钱了,先活下去最重要。


项目方资金、用户双短缺

资本市场的快速冷淡,让项目方体味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

一些在牛市时动辄募资价值数千万美元ETH的项目团队,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值大幅缩水的情况下,陷入资金困境。

Pinmo首席战略官黎祎炜说,他身边很多项目由于没钱已经垮了,手头仍有“余粮”的也谨慎了很多,放慢了扩张的步伐。

一个月前,ETC的一家开发团队ETCDEV就因市场下跌,资金紧张,宣布停止运营。在做出这一最坏的决定前,他们曾向社区募资,但692名社区成员中有59%的人拒绝了提供资金支持。

国内知名公链项目“元界”也于近日陷入了“欠薪门”,这一曾经流通市值达到4亿多美元的项目,在熊市里显出了挣扎。


币圈项目在熊市颇为挣扎

于区块链项目方而言,熊市里短缺的不只是资金,还有用户。

地图公链项目Hyprion联合创始人罗凯告诉蜂巢财经,项目方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户从本来就很少的状态变成了完全性的稀缺,原来在市场里面的用户几乎无法再被撬动起来,说明现在整个市场依然在存量博弈,并不是增量博弈。

“由于熊市的关系,很多币圈KOL、各类区块链自媒体都大量死亡,导致运营分发的渠道也在减少,引起的量能极其弱。”

罗凯认为,熊市对项目方的运营提出了挑战,在获取新用户时面临诸多门槛。比如用户因开钱包账户、上交易所流程繁琐而放弃入场;很多产品没有场景刚需,对用户没有吸引力;即便用户使用产品,但如何将其转化为代币购买用户,也是一个难题。

缺乏资金和用户,区块链项目团队已经倍感艰难,此时,各大交易平台不仅放缓了上币步伐,还纷纷下线了不少币种。

据不完全统计,OKEx交易平台下架或隐藏币种交易对近百;火币、币安紧随其后,也接连宣布下架了一些存在风险的币种。

交易平台扎紧了项目方登陆二级市场的口子,项目方“上市”获取用户和资金的渠道又少了一个。


机构“变向” 不投Token投股权 

没有新的资金进场,币市难以盘活,各投资机构也开始重新审视市场,希望寻得突围的方向。

市场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Token投资正逐渐减少,投资机构们开始“变向”,回归传统VC的套路,转向股权投资。

熊越表示,Token的市场太差了,现在股权投资明显增加,“相比于牛市时的激进,我们现在的策略偏保守,只投非常看好的项目,方向、团队都很靠谱的那种,基本上都是投股权,算是做战略布局。”

比特时代创始人黄天威也更倾向在熊市对项目提供更长期的支持,“投资人投token类的项目可能是以套现为主,套现结束项目跟投资人就没关系了,后续不会为项目提供更多支持。但股权投资搭配投资Token的方式,对于投资人来说,更会愿意提供各种资源支持项目长久运营下去。”

机构在熊市里“调头”反倒实现了过去一直高喊的“价值投资”,成了市场去泡沫的直接体现。


币圈投资机构向股权投资倾斜

宣露告诉蜂巢财经,牛市时可能会根据市场做一些快进快出的投资,但熊市里,会严格考虑项目产品、市场环境和项目团队的拉力三要素,谨慎投资,长期孵化。

投资机构的“变向”和减少出手,则是在为“春天”的到来做准备。

何琼表示,好的猎人不会在冬天打猎,情愿保守一点,持有法币和BTC度过寒冬,错过一两个机会也没关系。等春天来了再出手,回报会丰厚得多。

他认为,区块链游戏很有可能成为行业未来破冰的重要因素,“游戏能够快速带来流量,带入更多资金。目前区块链行业还是需要冷静做事,把底层设施建设完备。”

JRR Crypto董事总经理张璐也认同在细分领域发现新的机会。“比如钱包、交易所等通用工具和媒体社区,一个是资金入口,一个是流量入口。公链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跟资产或者其他技术结合的相关应用,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在熊市里生存不仅需要锐利的眼光,也需要耐心等待。“现在,我们80%都在投二级市场,比如通过二级市场的合约交易等,进行资产保值和套利。等到市场好转之后,再加大一级市场的投资力度。”何琼说。


 项目方放弃“上交易所”执念

熊市如一面照妖镜,投机者现出原形,黯然离场;水落石出,露出一些还依然存在的项目和团队。

一名行业人士告诉蜂巢财经,在熊市里,项目方已经不再把上线交易平台当成第一要务。

“一方面,上交易所很难再带来大量流量,大家都没钱了,不会过于关注新项目;另一方面,项目方登陆交易所也需要一笔不小的成本,所以很多团队不再对上线主流交易所那么执着。”

在粮草短缺,投机退散的情形下,项目方的一个熊市必备技能就是耐住寂寞,踏实干活。

此前曾被币安下架的BCN项目的中文社区负责人冀纯强告诉蜂巢财经,“目前为了保护大家的利益,我们只对技术做开发,不做过多的宣传。”对于被币安下架一事,他认为对项目本身的运营影响不大,“做事熬过熊市最关键。”

应对熊市资金、用户双短缺的局面,罗凯选择坚定“紧凶型”打法。

他表示,虽然之前融了一笔钱,但所有支出都会缩得很紧,几乎不会盲目花钱上交易所以及上媒体宣传或去全世界开论坛。“目前200%的精力都放在产品开发上,也尝试去先落地一些入门级产品,吸引新用户进来。”

此外,罗凯认为DApp的发展将是未来市场转折的一个重点。“现在的DApp大多还是在存量市场博弈,并没有带来新增用户,但相信很快就会出现新类型的DApp,能够满足刚性场景,带动场外用户进场。”

可以明显看到,波场近来就将DApp的发展视为头等大事。根据波场最近的周报,新年第一周,波场新增DApp 20个,目前DApp总量达到114个。虽然大多数DApp日活量仅为个位数甚至为0,但波场思路明确,即抓稳DApp这一潜力市场,尽早布局。

从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多数项目都减少了对外营销,转而苦练内功。当然,收缩止血仍是一个有效手段,不少项目用裁员来缓解资金压力。

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希望,在熊市里,创业者要按规律办事,争做下一个区块链独角兽,用区块链技术和激励系统,做一个杀手级应用出来,这才靠谱。

熊越明显感觉到,圈子少了很多浮躁,认真做事的项目变多了,行业在暗地里完成了一次升级,“熬过这个熊市的人和公司,在下一个牛市都会提升一个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