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滴滴的“金融服务”频道正式上线。
这是自2018年滴滴金融事业部成立以来,首次集中对外呈现产品板块。
在滴滴“金融服务”页面上,已经上线重大疾病互助产品“点滴相互”、大病筹款产品“点滴求助”,以及其他如健康险、车险、理财产品等板块。
合作伙伴包括13家保险公司,实力可谓雄厚。
其中既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传统保险公司,也有众安保险、泰康在线等互联网保险公司。
业内普遍认为,滴滴经过几年的铺垫,要大力加码金融业务了。
1
按照多数说法,滴滴此次上线金融服务,态度比较“低调”。
其中原因或跟2018的顺风车风波有关,那时滴滴被公众舆论口诛笔伐,声望一度降到了最低谷。
不过,低调不代表不重视不积极。
事实上,滴滴早就在2015年就开始布局金融业务。
2015年5月,滴滴快的旗下一号专车与P2P平台点融网合作推出余额理财产品。
同年10月,滴滴与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 “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
之后滴滴在金融圈里跑马圈地,业务线不断扩张。
据公开资料,滴滴相继成立深圳北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南岸(上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
并上线分期购车产品“滴分期”、余额理财产品“金桔宝”等金融产品,涉足融资租赁、担保、保险经纪等业务。
保险业务始于2016年。
3月28日,原保监会批复了中安风尚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保险代理资格。
由于中安风尚由滴滴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博通畅达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滴滴由此正式获得了保险代理牌照。
6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获中国人寿6亿美元战略投资。随后,中国人寿财险成为滴滴打车第一批1.6万辆车的保险供应商。
2017年8月,滴滴注册重庆市西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网约车司机提供“滴水贷”等贷款服务。
12月,滴滴通过收购上海时园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一九付100%的股权,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进入2018年,滴滴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开始提速。
2月,在滴滴组织架构调整中,滴滴金融部门升级为金融事业部,主要提供保险、信贷、理财、支付、汽车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务。
这次架构调整,使得金融业务在滴滴内部体系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3月,“滴滴储架”发行汽车融资租赁专项ABS,储架额度100亿,为旗下汽车租赁业务的扩张准备充足的资金弹药。
4月,滴滴授信额度高达20万元的信贷产品“滴水贷”正式上线。
5月,滴滴推出“信用付”,让乘客体验“先打车,后付款”。
12月,据移动支付网报道称,滴滴上线了自有支付。同月,滴滴通过短信推广重疾险“点滴医保“,并上线了网络互助计划“点滴相互”。
2
积极布局金融业务的背后,是滴滴这些年的长年亏损。
有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滴滴亏损急速扩大至40.4亿元,比2017年全年亏损的25亿元还要多出61%。
于滴滴而言,布局金融既有应对巨额亏损的压力,也是业务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金融行业离钱近来钱快,玩金融本就是巨头们流量变现的惯用手法。
在流量变现时代,滴滴不布局金融业务,才是暴殄天物。
根据此前滴滴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年,滴滴共有4.5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
如此海量的数据,巨大的流量和消费场景,让滴滴搞金融上来就有极强的客户优势。
针对司机乘客的车险、意外险、重疾险等金融业务信手捻来。
在打车及其延伸的购车、售后、维修、租赁等场景中,还可以开展信贷业务。
通过对用户地址信息、出行习惯、消费习惯的大数据分析,可以获得用户信用状况的评估。
在大量数据和金融需求的基础上,滴滴可以根据用户信用情况开展多维度的授信,并尽可能地减少资金风险。
与此同时,相关的金融消费市场同样颇具想象空间,以汽车金融为例。
据鲸准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总规模已达11623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市场容量将达20000亿元。
关于滴滴涉足保险金融领域,业内多持正面看法。
国务院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
涉足保险业可以算作滴滴的一次积极的尝试。滴滴具备可观的流量优势和消费场景,有利于其发展保险业务。
对于滴滴拓展健康险产品,他认为,虽然健康险与滴滴主营业务的契合度不如车险产品,但不失为一个布局保险市场的很好的切入点。
而滴滴自己,过去几年也着实发力不少,金融版图不断扩张。
自2015年至今,滴滴已经拥有了包括保理、融资租赁、保险代理、网络小贷、第三方支付等5张金融牌照。
涉及货币基金、保理、保险、汽车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等业务,初步形成自己的金融生态。
滴滴对外强调:目前滴滴金融的所有服务、业务都拥有合规牌照。
3
滴滴发力金融未来可期,但当下仍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巨头云集,竞争激烈。
与传统保险相比,互联网保险有成本低、便捷度高、创新性强、渠道广的特点。
流量巨头们因此纷纷进入互联网保险市场。
将相关金融服务内嵌于业务场景中,已然成为当今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标配。
目前,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百度、苏宁等巨头,均已开展对互联网金融的布局。
互联网金融市场已渐呈红海之势。
二是合规性问题。
在当前“强化消费场景,严控现金贷”的消费金融监管导向下,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较大的合规压力。
此前,蚂蚁金服与信美相互人寿合作推出的“相互保”,产品上线8天就有800万人参与。但很快被叫停,后更名为“相互宝”。
相互宝作为一款网络互助产品,已不再具有保险性质。
京东金融联合众惠相互推出的“京东互保”也曾引起业内关注,上线两天即遭闪电“下架”。
与“相互宝”类似,滴滴推出的“点滴相互”不是保险产品,而是一种网络互助计划,此类产品现下无需保险牌照也能运营。
目前“点滴相互”计划的参与人数已超过4万人。
业内人士表示,网络互助计划目前还在创新摸索阶段,属于打擦边球的性质。
总得来说,网络互助是互联网和科技发展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但目前尚无法可依,也未纳入监管。
这让网络互助相关产品的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监管的刀什么时候落下来。
三是业务场景单一。
滴滴的金融布局,涉及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销售、理财等领域,主要还是围绕其出行场景布局。
以自有场景为依托,是布局金融业务最便捷的一种方式。
滴滴以服务自有用户为主,成本比较低,如果风控得当,相关产品的收益前景会比较可观。
可与阿里、苏宁等泛零售巨头相比,滴滴仍稍显优势单一,难以跳出其生态体系之外。
总的来看,滴滴发力金融会面临巨头竞争、合规、业务场景单一等挑战。不过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
滴滴一路摸爬滚打,能有今日的巨头体量,自也深谙生存发展之道。
确实,想要在互联网金融里杀出一条血路来,挑战很大。
但唯有如此,才配得上“野心”二字。
来源:
发布人:节点财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