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来源: 曼昆区块链
原创作者:邵嘉碘、黄文景
这两年,很多做支付、钱包、加密产品的人都在默默关注一个方向:U卡。
说白了,就是用户把 USDT/USDC 存进来,系统帮他变成港币/美元,用一张实体卡或虚拟卡去刷 POS、绑支付宝、甚至 ATM 取现。你也许早就用过,只是没察觉它的本质。
那问题来了:如果我想从 0 到 1 做一个U卡项目,在哪个地方起步最省事、最省钱、最快落地?
我的答案很明确:香港。
不是因为香港最宽松,而是因为它现实上能跑通,结构上兜得住,合作方也找得到。
不是没有监管最好,而是有监管、但能说得清、做得成,才是U卡创业的理想土壤。
一个合规可落地的U卡结构,背后至少需要这五类核心合作方:
实务现状:
理由很简单:高成本、低回报、监管持观望态度。
我的判断是:这类产品未来一旦爆发式增长(比如10万+用户),可能会有SVF清算潮。
从法条上说,如果你不做法币兑法币,也不做跨境汇款,MSO的确不是强监管对象;
但从实操上说,银行、清算机构、支付方全都会要求你提供MSO。否则:
更何况香港即将推出的“VA MSO”制度,将明确纳管虚拟资产兑换业务。
所以:MSO不是法律上“非拿不可”,但却是现实上“不能没有”。
这是最容易被误解但又至关重要的一环。
实际流程如下:
1. 用户充值 USDT/USDC 至平台托管钱包(如 Fireblocks);
2. 项目方或清算商将这笔资产转给本地 OTC;
3. OTC 使用其银行账户,将法币打入项目挂靠的 MSO 或支付清算账户;
4. 法币在刷卡或提现时流向终端用户或商户账户。
优势在于灵活、到账快、避开交易所审查,不需合规解释链上路径。
少数大体量项目也对接EMI / PSP(如 Checkout.com、XanPool),但对小团队门槛过高,当前市场以OTC清算为主流路径。
总结:香港依然是最能跑通、银行接受度高、监管有缓冲的实战第一站。
如果你正在筹备U卡项目、考虑对接发卡方或上线稳定币收单结构,我们可以为你提供全流程合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一)结构设计与监管解释
(二)核心合规文件撰写与定制
根据Visa / Mastercard 等卡组织要求,协助准备以下合规文档:
以上这些文件既是合规底线,也是你能不能顺利发卡上线的“门票”。
(三)对接落地与谈判支持
合规文档不是走流程,它决定你能不能合法上线,能不能接入资金,能不能让别人放心地跟你做生意。
U卡不是某个钱包的新功能,而是加密资产真正走入现实支付场景的一种确定模式。你可以继续犹豫“能不能做”,也可以用更清晰的结构、更稳妥的路径,先跑起来再修路。站在合规的底线上,我们可以一起把加密支付,做得更像“支付”,而不是“擦边球”。
来源:曼昆区块链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