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马来西亚加密货币税收与监管制度

转载
3 天前
4761
TaxDAO

文章转载来源: TaxDAO

作者:FinTax

1. 马来西亚基本税收制度概述

1.1 马来西亚税收体系

马来西亚税收种类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包括:所得税、不动产盈余税和石油所得税等;间接税包括:国产税、关税和进出口税、销售税、服务税和印花税等。同时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实行分税制,联邦政府管理国家税务,负责制定税收政策,这些政策由内陆关税局和皇家关税局来执行。内陆关税局主要负责直接税,比如所得税和石油税;而皇家关税局则负责间接税,包括国产税、关税、进出口税、销售税、服务税和印花税等。州政府则征收土地税、矿产税、森林税、执照税、娱乐税、酒店税和门牌税等。

1.2 主要税收种类

1.2.1 公司所得税

在马来西亚注册的公司,其所有收入均应缴纳所得税。对于实缴资本低于250万马币(含250万马币)的马来西亚本土公司,收入第一个15万马币的税率为15%,15万至60万部分税率为17%,之后收入按标准纳税即24%;对于实缴资本高于250万马币的马来西亚本土公司,税率为24%;外国公司的税率一律为24%。

1.2.2 个人所得税

居民在马取得的收入和自马境外汇入国内的收入以及非居民在马工作期间取得的收入均应缴纳所得税。马来西亚个人所得税率为0%-30%,5000马币以内的税率为0,超过200万马币部分的税率为30%。外国公民的税率固定为30%

1.2.3 预扣税

预扣税由马来西亚的付款人直接向税务局代扣代缴。非本地公司或个人应缴纳预扣税:特殊所得(动产的使用、技术服务、提供厂房及机械安装服务等)为10%;利息为15%;依照合同获得承包费用:承包商缴纳10%、雇员缴纳3%;佣金、保证金、中介费等10%。根据马来西亚政府与收款人所在国之间关于双重征税的税收规定,各国的预扣税税率各不相同。

1.2.4 房地产盈利税

房地产盈利税适用于在马来西亚出售土地和任何产权、选择权或其他与土地相关的权利。包括出售不动产公司股份的利得。税率为:若在购置后3年内出售,税率30%;若在购置后第4年及第5年出售,税率分别为20%和15%;若在购置后第6年或之后出售,税率5%。

1.2.5 进出口税

马来西亚的大多数进口货物需缴纳进口税,税率分从价税率和从量税率。马来西亚与东盟国家之间实行特惠关税,工业产品的进口税率为0-5%之间;与日本实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的进口税;与中国和韩国实行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及韩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的进口税;与澳大利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定,马来西亚将减免自澳进口商品97%以上的关税。

马来西亚对包括原油、原木、锯材和原棕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出口征收出口税。从价征收的出口税的税率范围为0至20%。

2. 马来西亚加密税收政策

2.1 对于加密货币的定性

在法律层面,加密货币并不被视为马来西亚的法定货币,根据《2009年国家银行法令》以及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在2014年发布的官方声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不具备法偿资格,不能用作官方支付手段,商户不具有接受义务,这也意味着加密货币在支付层面不享有法律保障。

尽管不承认其货币地位,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仍将加密货币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具有融资或投资特征的加密货币)视为“数字资产”,并纳入《资本市场与服务法令》(CMSA)下的证券监管框架。根据2019年发布的数字资产相关条例与后续的《数字资产指南》,凡是带有投资合同性质、由第三方管理团队运营、并有获利预期的代币,将被认定为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发行和交易活动必须获得证券监管部门的批准。符合条件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也需注册为“认可市场运营商”(Recognized Market Operators),目前如Luno、Tokenize和SINEGY等平台已获得合规许可。

2.2 加密货币税收制度

2.2.1 如何征税

马来西亚不将加密货币视为资本资产,同时该国税收局尚未发布有关加密货币交易征税的任何明确指南。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加密货币交易都不需要缴税。

马来西亚目前对个人持有的加密货币不征收资本利得税,但如果是从事相关业务(如加密货币买卖的企业或个体),相关收益可能被视为营业收入,需要纳税。

如果申请人活跃地进行加密货币交易,或者以某种方式被认定为“日内交易者”(Day Trader),那么他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当加密货币活动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日内交易者:

  1. 持有加密货币的数量较大
  2. 持有时间较短
  3. 交易频率高
  4. 曾对加密货币进行处理、包装或推广,以提高其市场吸引力
  5. 并非出于被迫的原因而出售加密货币(例如非因急需资金或财产被没收等情形)
  6. 交易动机是出于商业目的
  7. 为购买加密货币而获得短期融资
  8. 存在其他相关因素或佐证文件

由于马来西亚没有资本利得税,马来西亚税务局可能会尝试将申请人归类为日内交易者——即使他本人并不从事活跃交易。但如果申请人能够证明他只是长期持有(囤币),而并非以交易牟利为目的,那么就不会被征税。

2.2.2 计税方式

在马来西亚现行税务框架下,仅从事加密货币日内交易的主体需履行纳税申报义务,其应税收益的计算遵循相对简明的规则:即以加密货币处置价格扣除其成本基准(即取得成本)后的差额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以加密货币形式接收交易对价的纳税人,需依据《所得税法》相关规定,按取得时该加密货币的公允市场价值确认应税收入,并据此申报缴纳所得税。

若税务机关认定纳税人从事加密货币交易构成《所得税法》第33(1)条界定的“风险性商业活动”,则依据该条款,为产生此类收入所发生的全部专属费用(除非被第39条明确列为不可扣除项)均可进行税前抵扣。此项规定延伸适用至与加密货币持有直接关联的利息支出及其他成本费用,从而拓宽了合规成本扣除的适用范围。

需特别指出的是,尽管现行税法对资本性持有与经营性交易的税务处理存在理论区分,但在实务操作中两者界限存在显著模糊性。例如纳税人最初基于投资目的购入比特币,后续将其用于债务清偿等交易场景时,可能触发税务性质的重新认定,进而导致课税基础的动态调整。

3. 马来西亚加密监管框架的搭建与完善

马来西亚正在积极致力于为加密货币行业建立全面的监管框架。随着市场发展与国际趋势的演变,马来西亚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证券委员会(SC)和国家银行(BNM)为核心的双轨并行监管体系,分别负责加密货币的证券属性监管与支付、反洗钱等金融稳定领域的管理。

本文简要梳理了马来西亚近十年来加密货币监管框架的动态变化:

2014年,BNM宣布加密货币不被视为法定货币,并且不监管其应用。它还警告公众注意加密货币交易的风险。

2018年,BNM发布了《关于虚拟货币交易所的反洗钱与反恐融资(AML/CFT)政策指南草案》(Anti-Money Laundering and Counter Financing of Terrorism – Policy on Digital Currencies),将提供加密货币服务的平台列为 “申报机构” ,要求其执行严格的客户身份验证、交易记录保存和可疑交易上报制度。这一措施标志着马来西亚开始将加密货币纳入金融监管视野,并着重从反洗钱和金融透明度方面入手,建立基本的风险防控机制。

2019 年,SC宣布了新的数字货币监管规则Capital Markets and Services (Prescription of Securities) (Digital Currency and Digital Token) Order 2019,首次将具有证券特征的数字货币纳入《资本市场与服务法令》监管范围。

2020年,SC发布了更加系统性的Guidelines on Digital Assets,详细规定了:ICO的申请条件、资金用途、投资者门槛;数字资产交易所(DAX)的合规要求,如KYC、投资者保护、技术保障等;对运营方的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合规报告等内容提出具体标准。该指南填补了此前监管制度的许多空白,使得代币发行与平台运营有法可依,具有极强的执行力。

2021-2022年马来西亚监管机构将重点放在平台合规性和国际标准接轨方面,SC加强对未获授权加密平台的执法,频繁发布投资者警示名单(Investor Alert List),提醒用户避免在未注册平台进行交易。同时与国际监管组织如IOSCO、FATF合作,对DeFi、稳定币、NFT等新兴资产形式进行研究评估,未立刻禁止,但保持审慎关注态度。

2024年8月19日,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SC)对《数字资产指南》进行了修订。此次更新明确了数字货币在《资本市场与服务法令》下被视为证券的地位,并详细规定了通过ICO、IEO进行募资的要求,以及数字资产托管服务的运营规范。

4. 总结与展望

马来西亚政府在加密货币的监管与税收方面采取了审慎而渐进的策略,强调在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和投资者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开放创新空间。马来西亚通过证券委员会和国家银行逐步构建起较为明确的加密监管框架,将具有证券性质的数字资产纳入《资本市场与服务法令》监管,要求加密交易平台获得牌照并严格履行反洗钱(AML/CFT)义务。对于ICO、IEO和数字资产交易活动,《数字资产指南》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与操作规范,推动了加密市场的合规化发展。

在税收方面,虽然马来西亚至今未对加密货币征收资本利得税,但税务机关已明确指出,凡是涉及活跃交易、加密报酬、挖矿等营利性行为的个人或企业,需将相关收益纳入所得税申报。这种“用途导向”的征税方式在维护税基的同时,也为长期持有者提供了政策缓冲,维持了市场的灵活性与吸引力。

随着加密货币在马来西亚的接受度不断上升,包括Luno、Tokenize等合规交易平台的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市场呈现出稳步扩张的态势。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也开始关注NFT、稳定币、DeFi等新兴形态,并参与区域性监管合作和CBDC探索项目,为未来的政策迭代打下基础。

未来,马来西亚加密市场的发展预计将进一步向“合规深化,区域协同”演进。随着国际监管标准(如FATF建议、MiCA架构)的推广,马来西亚可能会加强跨境数据交换、稳定币储备监管及平台审计机制。同时,税务合规数字化也将成为趋势,推动加密货币正式融入主流金融体系。在这样的政策基调下,马来西亚有望在保障风险可控的同时,稳步释放加密经济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