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ChatGPT,今年最具爆发力的赛道来了!

转载
469 天前
7829
AI之势

文章转载来源:AI之势

原文来源:星图研究院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 ‌生成

智能汽车可能会成为市场中下一个最具爆发力的新赛道。

继大众牵手小鹏之后,智能出行领域再次迎来重磅的联姻。8月4日,媒体报道丰田中国与小马智行、广汽丰田签订协议成立合资公司,投资总额预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聚焦于智能驾驶相关的业务。

从近几年的产业发展来看,智能汽车的发展正在来到一个关键的拐点,产业走向爆发期。政策的鼓励、产业拐点的临近和产业投资的爆发,或将驱动智能汽车成为下一个阶段的主线。

首先是政策鼓励。对国内任何产业的发展来说,都避不开政策的影响,典型如新能源行业,正是在“双碳”目标的实现下,才开启了过去三年新能源爆发式的增长。而年初至今,政策对智能出行的鼓励不断在加码。

6月,工信部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出“支持L3级和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7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宣布,正式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未来还将推动高速路的无人驾驶开放……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生态商业化试点;

同样在7与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强调今年年末就可以实现全面自动驾驶;

7月末,工信部及国标委联合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在第一阶段(至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第二阶段(至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所给出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行业标准形成,后续的智能驾驶L3+的商业化应用和行业立法都将会水到渠成,政策对于汽车未来“智能化趋势”的定调已经毫无疑问。

所以,从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来说,汽车从传统燃油走向电气化,再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已经确定无疑。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拐点的临近。

从近几年汽车行业的发展来看,新能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新能源车造车已经成为红海竞争的格局下,汽车智能化成为所有绝大多数车厂押注的下一次产业变革。因此智能汽车概念在前几年就曾经阶段性的被市场热潮,但从资本市场上的反应来看,市场并不买账,阶段性的热炒之后,智能汽车概念并未在市场形成主流。这其中关键原因就在于,在前两年,智能汽车的概念可能过于超前,产业内对智能汽车技术的探索尚未成熟,产业链上下游也并未有实质性业绩的兑现。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新能源赛道,在2020-2022年的三年间,新能源不间断的上涨背后除了政策的鼓励外,是产业链上下游净利润每年翻倍的增长,也正是基本面的强劲,才支撑了新能源行情的持续。而对于智能汽车产业而言,政策鼓励和产业发展拐点的临近,可能使得智能汽车的基本面迎来拐点。

而这种拐点的临近可以从几方面一窥究竟:

第一是产业蝶变的基础——汽车的电气化。电气化是智能化绕不开的基础,以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数据来看,在过去几年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下,目前新能源车月度渗透率已经稳定在30%以上的水平上(即月度汽车销量中超过30%为新能源车),这就使得汽车的智能化有了基本的基础。

除了国内需求,海外销量同样成绩斐然,我国新能源汽车正由全球汽车产业“追赶者”蜕变成行业“引领者”,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韩国;2022年,超越德国;今年一季度,实现了对日本的超越。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汽车企业实现出口21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有了跻身于全球车企前列的销量,是国内车企引领汽车智能化的底气。

第二,汽车智能化从概念走向现实,智能化真正的为汽车贡献增量价值,除了特斯拉外,众多造车新势力和老牌车厂纷纷推出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如马斯克在“X”平台上发布贴文提到特斯拉目前正在开发“FSD 人工智能(AI)拼图上的最后一块拼图”——“车辆控制”,有望今年年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理想宣布下半年将推出无图版本的城市NOA(即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和通勤NOA;

小鹏下半年将推出无图的全场景XNGP(小鹏智能驾驶系统);

华为下半年的ADAS2.0同样将实现无图化的全场景自动驾驶;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产业链玩家要在算法领域全面引入大模型的等等。可以说,智能辅助驾驶正在迎来百花齐放的阶段,就像是锂电池创新阶段一样,这种百家争鸣的竞争将会极大程度推动产业走向商业化。

第三,汽车智能化渗透率不断在提升。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今年4月中国新发乘用车的L2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约为34%,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很多相对高级别的智能化设备渗透率更低,例如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约为12.2%,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约为7.0%。在城市智能辅助驾驶大范围推广的过程中,这些设备的渗透率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而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的提升,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也将会极大的受益,并进而带动产业链利润的提升。

最后,则是产业投资的催化。在近两年的时间,我们能在产业层面看到众多资金入局智能汽车领域,以及对国内智能汽车发展的认可。除了我们在前文中提及的大众和小鹏的联姻,丰田中国、广汽丰田、小马智行的合资,还有奥迪和智己的合作,沙特和高合的合作以及阿联酋对蔚来的注资,都表明了汽车行业主流玩家乃至全球大资金对于“新势力”的价值认同。这些资本雄厚的传统老牌车企和产业投资基金的注入,必定会加速智能汽车的落地。

以投资的角度去看,智能汽车产业链还有一个优势,当前资金对于智能汽车交易的拥挤度极低,鲜少有大资金大规模进入智能汽车。以智汽车指数(930721.CSI)来看,以指数为基准的产品,规模尚不足30亿,提前布局完全不需要担心拥挤度过高的问题。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