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接盘王慧文:大模型创业已死?

转载
508 天前
6052
腾讯科技

文章转载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叶蓁  编辑:康晓

出品: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6月29日下午,美团发布公告,全资收购前董事王慧文所创办AGI公司光年之外。

互联网老兵王慧文的告别颇为悲情:踌躇满志闯入AI浪潮,刚刚完成A轮融资账上现金2.8亿美金,却因持续高压工作抑郁症病发而不得不退出。

具体来看,这项交易收购价约为20.65亿元。公告显示,具体收购价格包括现金2.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94亿)、债务承担3.67亿元人民币以及给王慧文的现金1元人民币。

光年之外由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创立及控制,净现金状况总额约为2.8亿美金(约 20.63 亿元人民币)。光年之外境外全部已发行股本的持股比例为:AI Age占股76.72%,Qimai占股0.43%,红衫中国占股2.44%,其他卖方占20.41%,总计100%。

本次收购交割完成后,原有A轮股东全部平价退出,美团需要向红衫中国支付2800万美元现金,向Qimai支付500万美元现金。由于AI Age为光年之外创始人王慧文的控股公司,故美团仅需向王慧文本人支付1元人民币,不需要向AI Age支付现金。

在感叹美团和王兴的仗义相助之外,王慧文的退出也对行业里的AGI创业公司提出拷问:大模型是否终将沦为巨头的游戏?


01大佬激辩:创业公司应该放弃幻想?


近日,大模型创业公司光年之外创始人王慧文病退,投资人朱啸虎和猎豹创始人傅盛围绕“大模型创业到底有没有创业价值”发生了一场隔空辩论,把本来就置于浪潮之巅的大模型创业再一次推向风口浪尖。

朱啸虎声称,ChatGPT对创业公司很不友好,未来两三年内请大家放弃融资幻想,对此,傅盛评论,“硅谷一半的创业企业都围绕ChatGPT开始了,我们的投资人还能这么无知者无畏。”

“朱啸虎想说的是通用大模型对创业公司不友好,这个观点没问题,我认为通用大模型是巨头的赛道。”迅雷创始人、远望资本程浩对《深网》表示,“行业早期大家意见不同很正常,这意味着这个领域有更大的机会,如果说创业者和投资人关于产业的看法都达成共识,那整个行业的混沌期就过了,机会可能也就少了。”

对普通创业者来说,大模型创业是一个伪命题。巨额资金投入,稀缺的AI顶级人才,对于大模型创业而言,钱与技术都重要。

“通用大模型的训练成本,我们预估的大概10亿美金左右,这仅仅是算力部分,还没算另外两个很花钱的部分,一个是数据,一个是人力成本,现在全球大模型领域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将门创投创始合伙人、前微软创投大中华区负责人杜枫博士告诉《深网》。

从2016年开启的人工智能元年,AI产业已经历好几轮洗牌,借着ChatGPT的东风,AI大模型创业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

日前,通用大模型初创企业MiniMax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总规模超2.5亿美元,项目估值超过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而MiniMax联合创始人为前商汤科技副总裁、通用智能技术负责人闫俊杰,他也曾担任商汤研究院副院长。

不仅仅是闫俊杰,还有王慧文,王小川等互联网老兵,互联网大厂的中高层,再加上一些学院派的科学家,纷纷加入这波大模型创业浪潮。仅仅半年,据称目前国内有70多家大模型创业公司。

“这个时代跟淘金时代很像。如果你那个时候去加州淘金,一大堆人会死掉,但是卖勺子、卖铲子的人永远可以赚钱。大模型是平台型机会;以模型为先的平台,将比以信息为先的平台体量更大。”奇绩创坛创始人陆奇表示。

“这70家大模型公司,也许90%的公司都会说,我们并没有往AGI的方向走,我理解的是大多数公司也做不了。”中科深智CEO成维忠告诉《深网》。

对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持续的融资能力的问题。成维忠认为,现在的这70多个大模型创业团队,大多数公司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站在通用人工智能的角度,钱比技术更重要。

事实也的确如此。国内AI领域的融资,整体来讲,只是看起来很热闹而已。有投资人在一个论坛上公布了去年12月至2023年5月上旬国内AI领域的融资数据,投融资案例只有30起左右,总额估计不到100亿元人民币。

“我们听到的情况是,业内这70多家公司在大模型创业公司,大家用的都是Open AI的训练方法,因为参数大所以数据也差不多,带来的结果是同质化严重。市面上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大模型,到2024年应该就会退热,发现谁在岸上谁在裸泳。”小冰公司 CEO 李笛表示。


02大模型,沦为巨头的游戏   


“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ChatGPT。这跟搜索引擎一样,我们有自己的合规要求。但是中国版的ChatGPT只会在5家公司里产生:BAT+字节+华为。”

迅雷创始人、远望资本程浩告诉《深网》,“这意味着创业公司或者那些纯为了炒股价的A股上市公司很难有机会。当然我这个说法会得罪很多创业者。包括我的朋友王小川也在相关领域创业,以及很多FOMO的VC朋友,现在也在信誓旦旦一定要投或者已经投了大模型创业团队。”

对创业公司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要疲于追赶ChatGPT最先进的水平,很可能被拖垮。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国内通用大模型的水平应该在3.0到3.5之间,而Open AI已经跑到4.0了,这个差距肯定是存在的。”成维忠分析。

在王小川看来,中国需要迎头赶上,现在也不算太晚。“追上ChatGPT 3.5水平,我觉得今年内可能就能够实现,但对于ChatGPT-4或者ChatGPT-5,我认为可能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应该不会低于两年。”王小川对《深网》表示。

王小川认为,创业公司虽然在人才团队、资金密度跟大厂没有可比性,但是在面对未来方向时候,有可能去做大厂做不到的这种颠覆性的大产品。“大厂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它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供给,不足之处它需要围绕自己原有的业务,作为优先服务对象,因此在面对这个可能未来的巨大变革时候,新开辟的产品模式和应用方式,可能不是它们优先去努力的方向,会限制它们,就像搜狗当时做搜索,我也会把我的模型更多的优先服务于搜索,可能会丢掉一些未来更大的机会。”

当然,具备王小川条件的创业者屈指可数。

“创业者只有在具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跑赢大厂。通用大模型是典型的赢者通吃,巨头有钱,有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场景”程浩坚持认为,大模型是巨头们的战场,尽管目前中文大模型没有世界意义上的真正领先者,但在中国本土市场,肯定会诞生一个领先者。   


03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 


大模型如果沦为巨头的游戏,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认为,未来的AI 2.0时代会有三大生态层:基础模型层、中间层和应用层。“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 2.0市场规模巨大,足以容纳巨头、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在里面‘赛马’。”

傅盛说硅谷一半的创业企业都围绕ChatGPT开始了,在远望资本程浩看来,这个是千真万确的。程浩刚在硅谷呆了一个半月,“一个硅谷创业者如果讲的项目跟大语言模型没关系,就被会投资人定义为传统项目,VC可能就没兴趣了。”

“朱啸虎想说的是很多创业公司营养价值链比较薄,99%都是ChatGPT做的,你这公司有什么价值?这个是创业公司要解决的问题,朱啸虎说场景为王,这个我是很同意的。”

程浩表示,对创业公司而言,选择AI+还是+AI至关重要。“大语言模型带来的这波机会,创业和投资必须得有红利,没有红利就属于推石头上山,有红利就属于推石头下山,给点劲它就可以自己滚下山了。”

王小川认为,目前大家都是跟ChatGPT和它的仿制性model学习,未来可能会出现分化。一种是服务于他们的主场景,当然有少数能够超越做颠覆性的产品,这种变化可能还需要在半年或一年后才能展示出来。

关于朱啸虎和傅盛的“大模型到底有没有创业价值”隔空辩论,互联网连续创业者、千橡互动集团CEO陈一舟表示,“别人也问我这个问题,我反问,搜索引擎出来以后有啥大生意也出生了?答案是崭新的生意并不多,但是已经存在的很多生意都可以借力。”

在陈一舟看来,很多领域都可以+AI,“比如B2C电商和游戏,特别是分工很细的B2B生意,导流速度和流量精准度提高。已经存在的SaaS产品有这么多数据和付费客户,根本不需要重启炉灶,是一个巨大的得益群体。现在AIGC这些领域基本不投,以后有泡沫只能怪VC。”

这点上陈一舟和朱啸虎也达成了共识。

对更多创业公司而言,选择垂直赛道做大模型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从美国发展情况来看,通过调用ChatGPT的API无法解决大多数企业对大模型的使用问题,所以基于开源生态的垂直或企业自有模型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两年前我们已布局了通用大模型,今天我们会重点关注多模态,投向量数据库,继续看芯片和垂直领域。”在将门创投创始合伙人、前微软创投大中华区负责人杜枫博士看来,“开源社区整个生态对中国的大模型创业是有帮助和示范意义的,没有永远的领先,大家都在努力向前,中国相对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大模型,最多十几家。”   

中科深智CEO成维忠告诉《深网》:“这一波大模型创业潮里,大家头脑其实没那么发热,大家做的都是垂直领域,我自己就是做虚拟人的。”中科深智在5月发布了20亿参数级别的大语言模型“数智姜尚”。这是他们租用了2000张英伟达A100显卡做出来的产品。

对于国内有能力的企业来说,自训大模型是当前阶段的明智选择。中科深智CEO成维忠认为,没有能力自训的,积极跟拥有大模型的企业合作训练,是另一个好选择。不能太理想化,也不能担心浪费钱,很多事没有太多更优选择。

“等国内出现特别优质的开源模型后,现有大多数有大模型的企业,可以选择迁移到开源大模型上重新训练。之前的投入,也不能算白白浪费了,培养了人才,积累了数据,探索了场景,也可能抢到了垂直赛道。搬迁到开源大模型上,可以继续发挥先发优势,这是巨大的价值。”中科深智CEO成维忠告诉《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