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来源:机器之心
花 3500 美元(约合 2.5 万元人民币)买一个AR头显,就问你愿不愿意?这是苹果在 6 月 5 日的 WWDC 大会上给所有人出的一道难题。
超高分辨率的屏幕、几乎无感的延迟、极简的交互逻辑、打通虚拟与现实的 EyeSight 黑科技……苹果 Vision Pro 的所有特性似乎都在挑战混合现实类设备的天花板。
这是一款他们准备了7年的产品,其目标自然是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苹果 CEO 库克表示,「Mac 带来了个人计算,iPhone 带来了移动计算,而 Apple Vision Pro 为我们带来了空间计算。」
那么问题来了,Vision Pro 的真机真的像发布会录播中呈现的那么好吗?对此,WWDC 的一些参会者透露了他们的体验感受。
在诟病混合现实类头显的各种声音中,「颗粒感」、「眩晕」都是绕不开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提升屏幕素质。在这方面,苹果可谓做到了极致。
Vision Pro 采用 micro OLED 屏幕,将 2300 万像素集成到两个邮票大小的显示屏中,使得每只眼睛分到的像素比 4K 电视还多。苹果没有在发布会上进一步介绍 Micro OLED 具体参数,不过显示业界人士根据苹果提供的信息测算出了 Vision Pro 内屏的参数:Vision Pro 内屏共有两片 Micro OLED,每片微型显示器 1.42 英寸,分辨率为 3600×3200,像素密度约 3386 PPI(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量)。
这个 PPI 数值是相当具有颠覆性的,要知道,索尼 PSVR2 的 PPI 仅为 800,但很多人已经表示很清晰、不眩晕了。
试戴 Vision Pro 的 The Verge 记者 Alex Heath 感叹说,这让他想起了 2010 年初试 iPhone 4 的那一刻。
iPhone 4 搭载了一项名为「视网膜屏」的技术。当时,乔布斯是这样阐述的:「当你所拿的东西距离你 10-12 英寸(约 25-30 厘米)时,它的分辨率只要达到 300ppi 这个神奇数字(每英寸 300 个像素点)以上,你的视网膜就无法分辨出像素点了。」
同样的,试戴 Vision Pro 的人也纷纷表示,他们在 Vision Pro 屏幕上是看不到单个像素点的。因此,Alex Heath 认为,Vision Pro 的屏幕将混合现实类头显带到了「视网膜屏」时刻。而你一旦适应了这种屏幕,再回头看其他屏幕就会觉得很难受,就像乔布斯所说的「回不去了」。
这两块超清显示屏在打通虚拟与现实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CNBC 记者 Steve Kovach 写道,虽然 Meta 最顶尖的 Quest Pro 也会提供外部世界的图像,但那些图像是模糊的、像素化的,而苹果的 Vision Pro 则完全不同,它会让你感觉你是透过玻璃在看外界,而不是屏幕。
不过,Ars Technica 高级编辑 Samuel Axon 指出了一些亮度方面的问题。他个人感觉,虽然 Vision Pro 的显示屏要比 Meta Quest 亮得多,但仍然要比现实环境低 30%~40%。
「戴上 Vision Pro 之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眼部追踪』」海外知名科技博主 Marques Brownlee 评价说。
「这种眼部追踪是『变态』(sick)的,它看着你的眼睛,并跟踪你的眼睛四处移动。当你把眼睛移到一个 UI 图标附近时,这个图标会立即突出显示。」
「如果想选择某个图标,你只需要做一个捏手指的动作,这就相当于『点击』,感觉就像心灵感应」Brownlee 描述说。
滚动操作对应的则是捏合并上下或左右移动手指,「感觉就像拉一根绳子打开百叶窗」,Samuel Axon 回忆说。他还提到,Vision Pro 的眼部追踪让他想起了在 PlayStation VR2 中使用的类似功能,但感觉 Vision Pro 更准确一些。
苹果选择的这种交互方式抛弃了手柄等形式的控制器,必然要在追踪、校准等方面多下功夫。
从现场介绍来看,这种精准的眼部、手部追踪离不开头显内部安装的多个摄像头和传感器。其中,内部的摄像头会跟踪你的眼睛并识别你在看什么;外部摄像头则负责跟踪你的手部动作。这些摄像头朝向各个方向,所以你即使不把手抬起来,也能下达各种指令。
此外,在刚佩戴 Vision Pro 时,机器会进行一个校准的动作,就像录入 Face ID 一样,让你的眼睛往不同的亮点上看,看完一圈大概就能校准完成。
不过,Brownlee 也透露说,他有时候无意中会做一些捏手指之类的动作,这会误导 Vision Pro 的传感器。因此,使用这种新的交互方式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 WWDC 的录播中,有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在一个虚拟的房间里,一只恐龙出现在了墙面的显示屏上,当你以为这是一个二维画面时,它出人意料的走了出来,进入你所在的房间里,还发出咆哮声。在观看录播时,可能没有人会觉得害怕。但体验过这一应用的很多人都反馈说,实际沉浸感远超想象。
Samuel Axon 写道,「我静坐在一个方正的房间里,然而,不知何时,墙壁的一部分慢慢地变成了一扇门,通向一个 3D 渲染的、有着蔚蓝天空的岩石环境。这个画面完美地映射在墙壁上,我感受到了空间的深度,仿佛门口通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立体而栩栩如生的恐龙在这个门的另一侧徜徉。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惊讶得无法言喻。一只恐龙缓步而至,毫不费力地穿越门口,进入了房间。我可以走近它仔细观察,就像它就在我的身旁。当我在房间里走动时,它的头转过来盯着我。
恐龙在房间里投下了阴影,被附近的灯光自然地照亮。这种将恐龙置于真实空间的表现方式,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 VR 恐龙视频或游戏都更有说服力。」
Samuel Axon 认为,这次经历证实了一间事情:如果有人能把 AR 做好,它将比 VR 更有影响力。
作为 Vision Pro 的首批体验者,著名电影导演陆川在观看电影《阿凡达》的片段之后表示:「Vision Pro 带来了色彩、景深的极致还原、观看时声音的临场感、交互的立体感和沉浸感,让去电影院看 3D 电影的逻辑已经崩塌了。」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3D 电影的观看方式将发生改变。
「这是我打过的最奇怪的一通电话,」Samuel Axon 形容他在 Vision Pro 中使用 FaceTime 的体验时写道。
在 Vision Pro 的应用描述中,通话是一个重要功能。不过,和普通的手机视频通话不同,佩戴 Vision Pro 的人无法将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整张脸,因此各佩戴者之间就无法进行真正的面对面视频通话,从而让体验大打折扣。
为了弥补这个短板,苹果想出了一个主意:先扫描佩戴者的面部,进行 3D 建模,然后在通话时为彼此显示已经建好的 3D 模型。而且这个模型会实时反映佩戴者的表情、眼神等信息,尽可能创造一种接近面对面的通话体验。
不过,在提到这项体验时,Samuel Axon 和 Marques Brownlee 都提到了「恐怖谷」这个词。
他们表示,这个建模确实很逼真,无论是几何形状还是颜色都和本人很接近,只是皮肤和头发的材质看起来有点奇怪。与使用卡通形象相比,这种模型确实看起来更有真人的感觉,但其介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尴尬属性也确实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同样让人感觉不太习惯的还有 EyeSight 反向透视功能:一个朝外的屏幕显示佩戴者眼睛的建模结果。「想象一下,你在飞机上戴着这个头显,空姐过来拍了你一下,问『需要水吗?』你抬起头来,你的眼睛透过头显显示了出来,这个感觉很奇怪」Marques Brownlee 评价说。
总体来看,这些试戴 Vision Pro 的人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多数将其评为「迄今为止尝试过的最好的混合现实设备」。不过,他们也指出了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从重量来看,由于主要选用了玻璃、金属等材质,Vision Pro 给人的感觉是偏重的(比大多数塑料材质的头显都重),这会影响佩戴的舒适感和持续时间。或许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苹果选择了用一根线外接电池。Samuel Axon 形容说,这个外接电池的形状和重量像厚实的 iPhone,很容易插入口袋。连接电池和头显的那根电线从未妨碍到他, 但确实一直有存在感。
其次,从交互方式来看,由于缺乏触觉反馈,有些场景的体验可能缺乏沉浸感。比如,Marques Brownlee 提到,当一只蝴蝶落到手上时,他能全方位地观察这个蝴蝶,甚至感受到它的体积,但唯独没有任何触觉。这一刻,他意识到,这只是一个VR头显创造的虚拟形象,沉浸感一下被打破。
最后,多数人都会提到,两小时的续航时间确实太短了,很多电影都超过了这个时间。苹果在正式发布这款头显时或许会提供解决方案。
至于 3500 美元的高昂售价,Samuel Axon 将其解读为「有钱人的玩具、开发者的缪斯」。也就是说,为了吸引一波早期用户和开发者,让他们愿意充分使用该产品,为其开发有潜力的杀手级应用,苹果不愿在显示屏等配置上妥协。这部分早期用户和开发者将决定 Vision Pro 的未来走向,帮助苹果推出更加普适、亲民的版本。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苹果的 Vision Pro 上时,为元宇宙改名的 Meta 似乎没有对苹果推出 Vision Pro 感到任何不安。
据The Verge 报道,在最近一次 Meta 的全体员工会议上,Meta 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Apple 的 Vision Pro 没有在 Meta『尚未探索过』的技术方面取得任何重大突破,而且它也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头显的样子。」
此外,Meta 即将推出的 Quest 3 头显将比苹果的 Vision Pro 便宜得多,预计售价将只有 499 美元,这可能会让 Meta 比苹果拥有更广泛的用户群。
长期以来,Meta 一直将自己定位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的领导者,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尽管扎克伯格对 Quest 3 期望甚高,但 Quest 3 预计要在今年第三季度才能发货。
无论是 Vision Pro 还是 Quest 3,我们都期望人机交互能迎来一场新的变革,但究竟谁会成为赢家,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链接:
来源:机器之心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