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探不是数藏发行平台?是支付宝的“兴趣社交”核武器

转载
870 天前
9070
王佳健

文章转载来源:王佳健

不管你信不信,我刚刚在鲸探APP里逛了1个多小时……

不得不说:它“有点东西”。

鲸探是蚂蚁集团推出的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在链新发布的7月数字藏品排行榜中,鲸探7月发行数字藏品72万份,位列众项目第一。其7月销售额为1300万人民币,位列第二,第一是阿里拍卖,销售额1500万元。

不管怎么样,鲸探肯定是国内数字藏品赛道的先驱,说它是老大哥应该也没有人反对。正是其前身粉丝粒首次发行敦煌概念数字藏品,开启了中国数字藏品的浪潮。

但我说鲸探有点意思不是赞美它善于“带货”,说的是鲸探正在内侧的“社区”功能,它有点像是针对数藏爱好者的简配版的微博,又或者是聚焦数藏的豆瓣小组。

目前鲸探的社区功能比较初级,分四个板块:话题、藏品、展览和动态。

话题,用户可以在同一个话题下留言、谈论、点赞。

藏品,用户可以就某个藏品留言、讨论、点赞。

展览,用户可以参观其他用户的数字藏品虚拟博物馆,也可以展示自己的。

动态,用户可以发布图文动态。

写这篇文章有2个出发点。

第一,社区功能在目前国内数字藏品APP里极其少见,而这可能是鲸探未来非常核心的竞争力。甚至使它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Web3,或者说数字内容创作者和收藏者社区。

如果认可数字藏品是Web3时代的核心赛代,是创作者经济的核心部分,那么未来,社区很可能成为数字藏品应用必需品。

第二,观察鲸探里发行过数字藏品的官方账号发文,可以看到这些只想着卖货赚钱的发行方们,”对“数字藏品”价值的认知非常低!如果发行平台能够重视后续的用户运营,这或许可以打开数字藏品更多的想象空间。

图:某个数字藏品下面的用户留言,超过2000条动态


捡了芝麻丢西瓜,国内数字藏品发行方对数藏价值认知“欠缺”


每一个在鲸探发行过数字藏品的机构,应该都有一个蓝V认证账号。有2个账号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戴泽艺术工作室”,发行过5种数万份数字藏品,有2.1万粉丝,近期每个工作日大概率都会发文。内容包括:代表作品赏析、戴泽作品的展览资讯、画家小史,甚至是简单的节日问候。

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到戴泽这位艺术家。这些内容有点赞,也有留言,但不会很多,几个到十几个。

其次是“海尔兄弟”,发行过两种数万份数字藏品,1.1万粉丝。背后的运营小编估计有KPI考核,最近发文比较积极,不少是段子,但它发文必配图,图片都是海尔兄弟!看这条:我在等你啊宝,等得我们望穿秋水,但不会忘穿内裤……

海尔兄弟账号现在的内容大都跟数藏似乎不相关……

实际上,鲸探里发行过数字藏品的蓝V账号,普遍在发行完数字藏品后就销声匿迹……

对于海外NFT发行方,不断通过推特、discord、INS与用户互动,打造品牌社区,国内这些数字藏品发行者这种只做一锤子买卖的态度显然叫人失望。

虽然国内并没有开放数字藏品的流转,运营账号并不会因此带来收益。但数字藏品作为发行方与用户之间沟通的纽带,有着非常广阔的运营空间,能够第一性找到上万用户,却白白浪费,着实可惜。这这也反映出国内IP,数藏发行者对数字藏品的价值或许认知不足。


数藏用户、创作者、自媒体来了,鲸探或是创作者经济的“摇篮”?


相比数字藏品发行方,鲸探里一些普通账号,却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积极。大概分四类。

第一,数藏发行方。比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这也是认证为蓝V的官方账号,似乎没有在鲸探发过数字藏品,但发文很积极。比如,它在其它平台发行了数字藏品,然后跑到鲸探这里来宣传……很有趣。但是,它大部分内容是大明宫的科普,比如唐朝人怎么避暑,大明宫历史介绍等,也有大明宫线下活动介绍……直接把鲸探完成了微博。

第二,自媒体。比如“国家数藏研究院”,这是一个普通账号,它的发文是每天深度介绍一款数字藏品,目前发布了38期内容。内容比较粗糙,不忍细读,但看得出来,它可能想在鲸探把自己打造成“数字藏品垂直领域的自媒体”。这样的账号其实不少,比如像“田田爱收藏”,同样是固定发一些数藏上新提醒等内容。

第三,数字艺术从业者。比如“若一Ro1yi”,其介绍是嘻哈音乐人,然后带了数字艺术、时尚设计两个标签。这个若一的内容大部分是生活记录,少部分与艺术相关。对于若一而言,或许她有感受到鲸探可能是她作为创作者,可以用来和粉丝沟通的工具。

第四,普通用户。这类用户发文最频繁,内容各异,不多介绍。

说实在的,鲸探里并没有非常活跃和好玩的账号,这可能跟社区功能还在“内测”,功能不完善有关,也可能跟鲸探整体的用户活跃度有关。总之,上面这些账号的发展都属于非常早期阶段。

但无论如何,鲸探最为国内头部的数字藏品发行平台,聚拢了一大批核心的愿意花钱消费的数字藏品用户,这里很可能通过“社区”这一功能成为数字藏品爱好者的最核心的阵地。

有理由相信,如果社区运营的好,它或许能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Web3,或者说数字内容创作者和收藏者社区。

数字藏品,或者是NFT被认为是Web3的核心赛道,恰恰,Web3概念的核心,就是创作者经济和社区。

在海外,围绕NFT,形成了诸如DAO等丰富的玩法。在国内,一年多来数字藏品平台始终局限在平台“发行”,用户“消费”的阶段。社区功能的开通或许能打开数字藏品赛道更多的想象空间。

此前,一位艺术家曾在巴比特的活动中说,通过线下的展览,销售等,他有很多途径与作品收藏者互动,收藏者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数藏平台的发行却不是这样,它割裂了交流,让艺术品成了买卖。他非常希望数藏平台可以提供这样的交流互动工具,作为艺术创作者而言,完成销售永远不是艺术作品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