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95后旅行艺术家,画了朵独一无二的莲花

转载
835 天前
5073
王佳健

文章转载来源:王佳健

翻开小红书,露营、徒步、登山……各种旅行美图扑面而来,不得不说,照片已是今天记录旅行和生活最方便、直接的工具。


千百年来,古人是如何记录旅行的呢?

中国十大著名山水画,排第一的是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世界,萧散淡泊的诗意,有着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

▲《富春山居图》局部


排第二的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展开近11米,光华灿然, 清秀逼人。藏不住的是一股子少年的稚气、秀气、灵气和英气。

▲《千里江山图》局部

画这两幅画的时候,黄公望80岁,王希孟18岁。这两幅山水长卷,或许是两人真实的旅行记录,或者是萦绕心中,寄情其中,久久不能忘怀的梦中山水。

今天,还能不能用传统水墨,用这一极具中国文化属性的艺术形式,来描绘和记录当下生活?

白小苏,最近入驻无界版图的一位艺术家,他的自我介绍是:95后旅行艺术家,现居杭州。苏轼、白居易门下走狗,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绘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

▲白小苏在无界版图的主页


目前,他在平台上传了《白小苏:一年好景君须记》系列作品集,共计十幅水墨风格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古典山水之美,同时又融入了白小苏对今天世界的理解。

他说:“首先是山水,再是水墨。我是一个一直在路上的艺术家,乐于游历山海间,置身其中,享受脚踩大地,触摸植被,倾听自然气息的感觉。油画些许浓厚,水彩又稍显明快,于此,中国的水墨层次分明,气蕴晕染的表现恰好可以将我的感受表达出来。

这十幅画妙就妙在,乍看之下,百分百白的水墨画,细细一琢磨,跟传统水墨画似乎又有很大的不同。此外,他用水墨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描绘了当下的时代生活,非常抓人眼球。

这幅《沙海鼓楼》,不管是名字还是画面,都让人想到了同在杭州生活的《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沙海一章里埋藏了多少秘密的古潼京,第三部里漂浮在山巅的云顶天宫,可不就是如此?

白小苏为这幅作品配了一首诗:

“茶马高楼黑戈壁,大漠孤烟云顶天。
劝君饮尽西出酒,黄沙不解三千年。”

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风光,而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沙海鼓楼》或许就是白小苏游历西北时的所见所闻,然后叠加西北千年历史的文化纵深后的艺术表达。

但是,传统的水墨山水画,在内容取材上,首先就不会把建筑作为构图的主题!这幅《沙海鼓楼》完全打破了对大众记忆中对水墨山水的固有认知。

白小苏说:“我希望以时尚潮流的思想重塑古典山水之美,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发扬和传承中国古典美学。

这幅《无上禅莲》,画面非常的“奇特”,甚至有些神秘。中心是一朵莲花生长在另一朵莲花之上。背景则是由近及远的淡淡的山水。可能搜遍整个水墨画历史,也找不到相似的作品。

白小苏配诗:

“禅莲本魔罗,无上菩提心。
独坐幽界中,佛光照古今。”

Z世代希望对中国山水画传统元素进行新时代的解读,世俗所偏见的暗黑其实有可能正是真正的佛光,只有保持无上的菩提心,方能独坐幽界中。

白小苏有没有“正常点”的水墨作品呢?

这幅《千里深秋图》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水墨山水作品。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非常符合山水画中的“三远法”:山峰巍峨之高远,层峦叠嶂之深远,缥缈开阔之平远。

白小苏配诗:

“惟余莽莽缠山关,雾绕林间久未消。
近若秋来远入寒,沧桑仓皇落树梢。”

虽是寥寥数笔,似与不似之间,令人突然生出一股子秋意渐浓的萧瑟感。这或许也不光是白小苏旅行途中见到的优美景色、山川风光,更多画的是当时心境的表达。

照片能传达这种意境吗?很难,在旅行中寄情于山水的人生感悟,或许还真的只有水墨画可以表达。

我希望可以通过作品向观者传达我最直接的感受,选用了水墨的形式,因为认为它可以很好的承载我想要的表现。但同时要将我实际的感受更好的展示出来,我需要在形式上进行一些转变,而非一味的套用水墨所较为看重的图示、笔墨、技法等,因此我在视觉的直观感受,色调、虚实及一些细节上做了更多的处理,希望通过作品这样的表现可以让观者也更直接的获取到我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白小苏如何看他的创造和传统水墨画的差异?他说。

我的创作削弱了图示结构、笔法层次等传统水墨画的技法,注重画面色调、虚实等一些直观感受。应该可以说传统水墨中特殊的晕染作用,所谓的‘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表现是我需要且可以相对传承的。古人水墨山水画各自技法其实都不相同,各有长处,各自活用,目的最终其实也是为了最后的画面效果来服务。至于所谓不一样的、创造性的部分,在工具不断更新迭代的当下,新的技法,新的方式也不断增加,我们如何去运用这些去创作去表达新的题材、新的思想,对于创作者及观者来说可能显得更加重要。

白小苏说,他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常常听闻当地一些古老的故事,苏轼与白居易更是耳熟能详。“通过其作品、故事,结合我所成长的环境,很容易去联想一些古时的画面。不只是苏轼白居易,或者杭州,我每走到一个地方听当地的故事,感受当地的环境,想像现在我所处的地方过去可能的样子,这些在地文化都会对我的创作有影响。”

今天,旅行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数字游民更是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白小苏说,他希望可以走更多的地方,感受各地不一样的人文,以他的创作方式结合当地的文化属性,创作出一些经典的作品。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0岁时的人生顿悟,《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的踌躇满志。

最好的人生在什么时候?可能最好的时光永远是在路上,在当下。白小苏就是在用水墨这种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价值和象征意味的艺术形态,去表达Z世代的生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