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造假刺痛大众神经,区块链是否能“包治百病”?

原创
2346 天前
3237

近日,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检验不合规等两起问题疫苗事件曝光和持续发酵,引发公众对疫苗安全的担忧。重大公共问题面前,区块链行业人士也纷纷思考新技术的解决路径。


有人认为,可以把区块链用在疫苗供应链上,让溯源简单,方便监管;也有人表示,疫苗事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区块链改变不了人为造假。


技术猜想:区块链植入疫苗供应链


疫苗事件曝光后,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如果在疫苗供应链上应用,可以通过RFID标签录入、读取、识别,将每一支疫苗都当成一个节点,公钥给医生,私钥归疫苗接种者(或监护人),这样疫苗从生产、质检、入库、出库、流通、接种等各环节都登记在区块链上,保证所有信息真实有效、无法篡改,以防作假。


所有企业上市销售的疫苗,均需报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签发,再进入供应链。疫苗的供应链路线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疾控中心(省市县各级)→接种单位。另一种把区块链植入疫苗供应链的思考是,把中检院的检测技术形成一个公链,共享其检测疫苗的技术,申报参与公链的机构组织,需要具备审查的资质,例如地方的科研机构等,审查的过程以智能合约方式触发,参与了审查可以使用中检院公链token用以激励。


无论是把每只疫苗当成一个节点,还是利用公链Token协同科研机构审查,两种思考都认为区块链对医疗行业可溯源至关重要。


信任担忧:区块链改变不了人为造假


疫苗涉及公共安全,技术层面的问题很单纯,但技术以外的问题很复杂。疫苗安全问题频发,症结在于监管。


凤凰网评论称,种种迹象表明可能是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同药企之间存在利益输送,导致了涉事企业屡屡违法。一些观察人士“起底”长生生物的国企改制和上市过程,发现其背后存在明显的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比如,该企业在私有化过程中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了公司高管,有违规操作嫌疑。与此同时,该企业通过多种特殊方式获得了监管部门的审批,得以合法生产多种具有市场垄断性质的疫苗。


此外,对制药企业违法违规的惩罚力度太小,企业违法成本低。人民网评论,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无力,企业“自罚三杯”,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


此次狂犬病疫苗生产造假由内部举报揭开,“百白破”疫苗9个月前已出事却继续流向山东市场,被注入进21万儿童体内,都不是单纯的区块链可以解决的。


业内人士:中心化溯源方式效率也不错


另一种思考方式是,参考溯源/可追踪思想,结合中心化方式的效率,改善疫苗供应链问题。


征信联盟链LinkEye CEO徐磊对火币资讯表示,“区块链技术只是一个工具,一定程度可以用区块链这个技术,但是改变不了人为制药过程的造假。”他说,“目前大家讲的区块链应用于疫苗,大多数都是讲溯源的应用,中心化方式同样可以溯源,而且效率也不错。”


据了解,国内已有城市将可追溯技术运用至疫苗供应链中。上海率先建成疫苗和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覆盖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采购、供应、仓储、物流和接种的全环节、全过程、可追溯综合管理。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吴凡介绍,“负责接种的医生只要扫码,就能掌握疫苗从出厂到接种的全部信息,如果有问题就会自动报警;如果万一发生接种不良反应,也能及时追溯到确切的那支疫苗。”系统提高了卫生计生等部门的监管效率,提升了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质量,同时确保个人隐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