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发展元宇宙我们需要向苹果学习

原创
1053 天前
1788
文/陈根
近日,据外媒报道,苹果正在研究将传感器和开发编织成电子织物的技术专利,该专利显示可应用于元宇宙可穿戴设备中,提升交互体验。这项名为“织物控制设备”的苹果专利,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智能服饰。
根据苹果所公布的专利描述,使用织物等材料形成包、家具、服装、电子设备和其他物品具有可行性,而专利主要涉及智能组建嵌入织物的细节。苹果在这项专利描述中,集中讨论了如何让织物物品成为控制装置的问题。 


当然,苹果公司也对这项目专利可能的应用进行了描述。苹果在专利说明中说明,这是一个基于智能织物的项目,就是采用纺织物与输入电路重叠,交织的方式,其中包括按钮开关、触摸传感器、力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和其他传感电路,以及发光组件和触觉输出装置。
而从苹果所公布的这项专利来看,苹果已经在元宇宙的关键钥匙环节进行了布局,也就是智能可穿戴设备。要想实现人与元宇宙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唯一的钥匙就在可穿戴设备产业的手中。 


而当我们还在为元宇宙这个概念狂欢的时候,美国的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已经布局多时。从苹果所公布的这项专利来看,我们应该能明白,苹果至少是在2-3年前开始了相关的研究,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关于元宇宙的智能服饰,或者说智能纺织物品这项专利申请的公开。
当扎克伯格还在倒腾AR/VR头显产品的时候,当然最近公布说他要解散这个虚拟现实产品的部门了。而苹果公司早已经在智能穿戴产业上进行了大量的研发与投入,包括基于苹果手表的持续研究与优化。而目前有关与元宇宙的相关实际性技术研发,我们还只是很少数的可以通过苹果公开申请的专栏中看到,更多的硬核的元宇宙应用技术都是我们看不到,也不知道,但苹果公司却在悄悄的进行中。
我一直说,元宇宙根本就不是扎克伯格改公司名字就可以实现的,元宇宙的实现需要的是底层产业技术公司的推动,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自然出现了。就如同我们从Web1走到Web2,包括接下来要进入的Web3时代,都不是谁规划出来的,而是在技术超前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了突破,就推动产业朝着一种新的可能性方向发展。
很多人在元宇宙狂潮的今天,就认为元宇宙一定是未来。当然我也一直说元宇宙是未来,不过我需要说明的是,我所说的这个未来的元宇宙,在未来它不一定会叫元宇宙这个名词。正如苹果公司至少在9年前开始了有关于未来互联网的实质性研究,当时大家更多的是基于智能穿戴这个角度去理解,认为未来应该是一个智能穿戴的时代。
因为我们人与万物要基于这些可穿戴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互动。因此,我们就看到2013年谷歌推出了智能眼睛,2015年苹果推出了智能手表。而真正开始有关于未来互联网时代的应用研究,至少可以推至2010年,也就是12年前。而我在2015年在写《预见》这本书的时候,那时候很多今天的的产业技术都还没走入到商业化应用的阶段,都还处于试错、探索的阶段。
只是我们那时候还没有推进到造出一个元宇宙概念的阶段,也没有意识到会构建出这样一个产业名词。但是美国的这些硬核的公司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研发,只是没有像facebook的扎克伯格一样出来鼓吹。不仅是苹果以及美国其他的一些硬核的科技公司都在默默无闻的朝着我们当前认知中所的元宇宙,在底层产业基础上进行突破。
而这也正是媒体一直在鼓吹元宇宙的时候,facebook的扎克伯格在鼓吹元宇宙的时候。苹果的CEO库克只是很轻描淡写的讲了一句话:“元宇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我们在这个领域看到了很大潜力,正在进行相应的投资。”这句话的背后也是苹果的CEO库克的一种无奈,因为社会大众的当前对于未来的认知名词是“元宇宙”,因此他也只能以大众认知的视角告诉大众,这个领域很有潜力,苹果正在进行相应的投资
其实苹果很早就开始在这个领域投资,并且还一直在持续的投资,最简单的就是其在已经商用的苹果手表领域,从第一代产品推出至今,就一直在朝着人体生命体态特征检测的方向在优化、演变。而未来会不会还是叫元宇宙,以我对于科技的观察与理解来看,很有可能当元宇宙真正来到的那一天,那种新的社会模式不一定叫元宇宙,可能有会是一个新的名词
但不管未来叫什么名字,至少我们在当下需要从本质上去了解科技产业,以及其发展脉络,包括美国这些默默无闻的科技巨头们在底层技术上的持续研发投入。我们不仅要了解,还要向美国的这些科技巨头的这种科研精神学习,向他们的这种务实的研发精神学习,向他们这种愿意坚持花重金在前沿技术研发、探索层面投入的精神学习。
尤其是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强国的基础除了军事实力之外,很重要的核心条件就是底层的硬科技实力。因此,我们当前在谈论元宇宙的时候,是时候少一些空谈,少一些鼓吹,尤其是基于元宇宙概念所展开的未来商业构想,这些构想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没有必要通过更改、注册元宇宙的公司名字来自我催眠,或许不久的将来,一个新的关于未来的名词将代取代当前的元宇宙名词。

我们需要像苹果,华为、高通、谷歌、微软等公司学习,真正关注底层技术产业链,专注于对未来技术的探索、研究,而不是基于这些未来的技术来包装商业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