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已成为近期资本市场最热的概念之一。本月内涨幅排在前十位的股票中,元宇宙概念股占了两个席位。11月24日,元宇宙指数创出历史新高。
元宇宙概念股持续火爆,监管问询也在增多。截至11月25日,本月沪深交易所对涉元宇宙概念公司发出8份监管决定、公告或工作函,关注函则多达14份。问询直指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与元宇宙的关系,要求说明是否能形成稳定业务模式、是否存在“蹭热点”行为等。可以说,元宇宙概念股热火朝天,让及时性监管、针对性监管的案例池又多了一个类型。
这一轮元宇宙概念股大涨行情,相较相关公司的基本面,资本要素错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从行情角度看,元宇宙概念在经过一轮大涨后,再次快速上涨,非理性因素明显增长。
与快速上涨的股价不同,相关公司业绩并未出现爆发,甚至相反。在月度涨幅前十位的元宇宙概念股中,今年前三季度有3家公司亏损,其中,涨幅第一的佳创视讯净利润亏损0.37亿元。如果按增长情况看,有半数公司净利润下滑。
估值方面则更令人担忧。涨幅前十位的概念股中,动态市盈率(TTM)有5家因每股收益为负不能计算,其余5家中最低市盈率也达58倍,最高的首都在线PE(TTM)高达276倍。市净率(MRQ)的中位数6倍以上,其中,佳创视讯市净率达22倍。估值的确偏高。
从商业运营来看,元宇宙只是个概念,还不具备大规模运营的基础。什么是元宇宙?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所谓平行虚拟世界。元宇宙以“硬技术”为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集成电路、通信组件、新型显示系统、混合现实设备、精密自由曲面光学系统、高像素高清晰摄像头。元宇宙形成的产业链包括微纳加工、高端制造、高精度地图、光学制造等。最终,元宇宙的运行需要物理形态的能源。
以VR的应用为例,在所谓元宇宙世界里,VR设备承担着入口的作用,是人们进入元宇宙的核心设备之一。早在2015年到2016年,就有一千多家VR企业获得天使轮投资,但许多企业在A轮融资后纷纷转型或死亡。截至目前,“看久了恶心想吐”仍是人们在体验VR之后的第一感受。
相关公司蹭热点、推高股价,值得警惕。比如,近期某公司董事长发布公开信,介绍“虹宇宙”开发理念,并宣告已有超过13万用户进行预约。该公司股价连续两天涨停,总市值增加近50亿元。上交所及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予以监管警示,公司随后发公告表示,并未参与AR、VR、MR及相关硬件技术研发,亦无相关硬件技术储备或专利,目前“虹宇宙”产品也尚未接入前述硬件技术。公司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
再比如,近期某元宇宙概念公司在3个月股价涨超370%之后,推出1060万股股权激励计划,但公司实控人父子包揽了一半的份额,且业绩考核条件较低。该公司随即引来深交所问询函。
回顾历史,各种概念疯炒之时,都曾讲过“迷人的故事”;但缺乏足够基本面支撑的炒作,终究以一地鸡毛落幕。对于可能影响资本要素健康有序发展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性监管、针对性监管,既是三公原则的要求,也是投资者根本利益所在。对于元宇宙概念来说,它有多热,投资者的头脑就要有多冷静。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