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军:数字化时代的管理创新

转载
1307 天前
5598
张永军讲管理

文章来源:张永军讲管理  作者:张永军

 

(本文是张永军在2021观火千人数字经济峰会上,作为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跟大家分享)

很多企业家、地方政府领导,曾焦急地向我询问:什么是数字化?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在过去十多年中,对于数字化有其他各种叫法,而今天数字化这个词已经成为热潮。

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实践和思考。

先来看一个实际场景案例。

在疫情期间,进入北京大学校园时,老师和学生都要刷脸才能通行;

研究生、博士生的入学考试,复试都在线上举行;

去年很多课程都在线上讲授,线下课程数量大幅度减少;

毕业生答辩评审也都在线上举行。

于是,有人就说了:“北京大学除了实体校园,还有一个数字化的北京大学。”

这句话对吗?是对的。但这是真正的革命性的数字化变革吗?我认为不算。

因为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没有改变大学的战略本质和运营性质。

比如:

大学的使命定位和整体目标没变;

大学与政府、企业、社会联系的方式没变;

大学对于校长、院长、教授们的考核标准和整个流程同样没变。

没有上述战略方面的改变和创新,那就不是革命性的数字化变革。


我2006年在开始在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当老师,2010年后开始了在互联网和科技领域的创业历程。

因为我们自己创业的数字化教育业务开展得不错,于是近五年逐步孵化了两支团队在做与数字化相关的业务。

其中一个团队,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管理创新相关的服务;

另外一个团队,主要从事数字乡村方面的业务。

数字乡村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在非常热门。

举个例子:

上个月北方某县级市的数字乡村项目开始招标,计划投入过亿资金来完成该计划。

一个县级市做数字乡村的建设,在两三年内要投入过亿的资金,是否值得呢?

去年全国性的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功以后,国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性任务,叫乡村振兴。

牵头部门从“扶贫办”改为了“乡村振兴局”,各个省、市、县、区都有相关的单位。

对于乡村振兴的涵义,学界进行了很多研讨。

有人提出了“五化”的内涵:

第一,人本化,乡村发展要以人为本;

第二,产业化,没有产业化的乡村振兴不可能真正实现;

第三,生态化,生态文明除了青山绿水的环境生态,还要重视产业聚集的生态化发展;

第四,集成化;

第五,数字化。

我们认为,数字化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支点和实现方式。为什么呢?

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

西藏某市邀请我们近期去考察调研,想试点进行数字乡村建设。

当地主要有四种农牧业产品:黄苹果、黑辣椒、藏猪和牦牛。

这些产业应该怎么做数字化转型呢?

我们认为,上面提到的产品如果仅仅局限于数字化营销和推广,还远远不够。因为他们没有解决数字化的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外部的人才、技术、资金、资源如何引入?

第二,当地地理标识产品如何进行品牌化,产业如何进行生态化,产品如何成规模地卖出去?


数字化变革和转型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

还是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例。

数字乡村建设就是让我们的农民和县镇居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观点对吗?

对,但不够!其实,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化变革,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行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协调发展问题。

为什么乡村振兴建设只有政府主导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各种组织(企业,银行,供应商,线上线下销售商,大学,研究机构等)的积极参与呢?

因为从各种社会组织的职能来看,政府要主导公平、兼顾效率,而企业要主导效率、兼顾公平。

生产力首先要解决效率的问题。

企业是经济组织,是一种需要盈利的组织。不赚钱的企业是最没有效率、没有“伦理”的企业,因为它们浪费了很多社会资源却没有产出。从这个角度来看,乡村振兴需要有优秀企业的参与,才能更好地提升效率。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乡村振兴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公平要靠什么来实现呢?数字化技术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现在我们已经在多省市开始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试点工作。我们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县区做规划,都要带着银行进场,因为银行可以提供社会化的资金;要带着种子、化肥、农资等产业的龙头企业进来,要带着供应链上的线上线下领先企业进来。

这种方式,其实就是要把各方资源聚集起来,解决效率提升的问题,解决人才、技术、资源引进的问题。

数字乡村也好,数字产业也好,如果不能落实,那都是虚的。人才、技术、数据、资源要落实到当地才行。

所以我们说,乡村振兴这个战略是一次社会关系的重构,是效率的重新激活和生产关系的重新安排。它与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相比都不逊色。


要构建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引擎,进行真正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战略层次的重新定位

建立技术、人、资源等整个产业的生态体系

认知与思维的转变

前两点我刚才已经讲了,关于第三点,我们来做个小测试。

大家伸出双手、十字交叉,看看哪只手的大拇指在上面?

其实这个看似很随意的小动作,是由你的大脑和思维所决定。

右手大拇指在上面的人倾向于左脑思维,即逻辑的、结构的、数字的、有序的、分析的思维方式;

左手大拇指在上面的人倾向于右脑思维,即形象的、跳跃的、艺术的、无序的、感性的思维。

如果你要改变行为,比如换一下左右手大拇指位置,你会发现很不舒服,因为改变思维习惯是很难的。

改变一个十指交叉的动作已经很难,而要开展数字化变革和转型,如果不能改变你的认知方式和思维,那成功进行数字化的概率非常之低。

我从去年开始给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做顾问,发现该董事长几年前让公司CEO管理原来的主营业务,他自己投入了几个亿,带着几百人的团队去进行数字化转型,结果没有成功。

去年他在邀请我给他做顾问时,谈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他过去二十年自己带团队这么成功,现在引进了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想做一个全新的业务,却没有成功呢?

其实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重要是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人的大脑里固有的思维。过去成功的经验,未必能让你一直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反过来同样也是可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