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60个项目、近百家机构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全面落地

转载
1603 天前
7677
北京商报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自2019年12月在北京启动试点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内,试点已全部落地。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9个试点地区均已公布入箱应用,共60项惠民利企创新项目,涉60余家金融机构以及30多家科技公司。监管人士透露,下一步,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成果推广,同时把关注点转向广大农村地区。


试点全面落地

8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继北京、上海、深圳等7个地区公示入箱应用后,最后两个试点地区成都、广州也在8月24日对首批项目进行了公示,由此,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实现全面落地。

具体来看,广州地区共有5个创新项目入箱,应用类型全部为金融服务,覆盖业务领域含安全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线上金融服务渠道、普惠小微融资及跨境结算服务,申请的机构既包括广发银行、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业机构,也不乏同盾科技、云从科技集团等科技公司参与。

央行广州分行称,首批5个创新应用,主要围绕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展开,体现了金融科技兼容并包、融合赋能的特点。

与广州地区入箱项目全部为金融服务应用有所区别的是,成都入箱的6个项目中,在应用类型上呈现科技、金融“五五分”的趋势。

其中三项金融服务中,既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灵活用工资金安全代付服务、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小微企业智慧金融服务,还有极具四川本土特色的支持四川方言的智能银行客服服务。而科技产品中,则主要涵盖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农村金融惠民服务系统,以及小微融资风控平台。另在申请机构上,同样呈现银行机构、科技公司共同参与,甚至有征信机构、实业公司入围的多元化特点。

央行成都分行称,入选的6项创新应用,主要是探索利用前沿信息技术解决金融服务痛点难点,提升金融质效。一是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整合多种渠道,打破系统和数据壁垒。二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农户信贷风险管理,优化金融用户体验,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延伸金融服务范围,主要探索跨界合作,加强业务协同,开展安全交叉验证,推动知识产权抵押融资发展,探索灵活用工人员收入安全保障新模式,为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提供金融支撑。


金融机构主导多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覆盖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广州、苏州、杭州、雄安新区9个试点地区60个惠民利企创新项目,涉60余家金融机构以及30多家科技公司。在试点项目上,均采用科技创新、服务小微、风险可控等原则,且结合了当地金融与科技的优势资源;另在业务范围上,也从最初的支付领域扩展到后期的保险、征信领域、风控应用等。

具体来看,60个项目中,包括35项金融服务,25项科技产品,业务领域覆盖供应链金融、手机POS创新应用、小微企业在线融资、非接触金融服务、政务数据融合产品、数字风控产品、智能银行、智能化农村金融服务等。

另从机构参与方面,各地均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50余家商业银行,京东数科、小米数科等30余家科技公司,此外还有百行征信、成都金控征信数家征信机构,中国移动、电信集团2家通信运营商,拉卡拉、传化支付等支付机构,以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入围,此外亦有央行苏州市中心支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监管机构、自律组织参与。

针对公示的监管沙箱试点项目情况,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谢平在8月25日由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办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与发展”研讨会上进行了分析。谢平指出,在支付类试点项目中,虽然手机POS与虚拟信用卡是小突破,但自扫码支付出现以来,移动支付方面没有出现突破性技术。从风控类试点项目可以看出,此类项目重点不在算法和人工智能运用,而在于数据是否充足。此外,供应链金融类的试点项目主要是保障应收款、应付款的循环对冲,运用技术保障质押商品不被挪用,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

在对试点项目的总结里,谢平提到了四点:第一,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是技术,不是在金融。从入选项目看来,里程碑式的技术创新以及金融科技的通用技术创新很少,大部分是个案的运用。但试点项目可明显提高应用效果,其在商业上是可持续的,可以提能增效。第二,保险科技的发展没有体现,这与当前大数据发展不够完善不无关系。第三,证券科技也没有体现。第四,科技公司主导的项目少,金融机构主导的多。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进度受疫情等大环境影响较小,进度基本符合预期,目前来看项目入选的思路比较清晰,注重其创新性及普惠性,各地也都拥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对营造创新氛围,推动前沿领域成果落地应用方面带来积极影响。”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如是评价道。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则认为,从目前北京、上海、深圳、重庆、苏州等的试点应用情况看,均采用科技创新、服务小微、风险可控等原则,结合了当地金融与科技的优势资源,并各自具有一些特点。比如北京数量最多、落地最早,应用范围上涵盖更广,除了覆盖到银行,还包括保险、非银行支付等领域。上海和深圳在试点数量上相对少,深圳最少,二者主要都围绕银行相关业务创新。

在于百程看来,上海在技术选择上更青睐区块链,至少有一半项目涉及。深圳试点项目也结合了当地的特点,一是独有的百行征信信用普惠业务创新,二是针对境外人士的收入数字化核验产品,均具有深圳标签。重庆、成都的试点应用有以方言作为智能银行的研究重点,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这也是银行业务智能化中的一个痛点。

谈及各地入箱项目特色,北京市网络法学会副秘书长车宁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北上深一线城市入箱项目覆盖的业务面非常广泛,包括支付、信贷、理财、征信、保险等均有涉及,且更关注一些通用的技术。目前,各地选择的项目主要根据当地不同的城市定位及产业基础相关,例如北京偏基础科技类应用会比较多,上海则更偏重区块链,深圳外向型科技应用特色明显,而成都重庆等地方特色则比较鲜明。


后续关注点将转至农村

9个试点地区监管沙箱全面落地后,针对机构如何出箱同样引发关注。

在苏筱芮看来,要了解出箱规则,就需要从入箱的标准切入,目前,从北京、上海等地的项目征集公告信息来看,需要重点监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三大项。一是预期效果,从征集公告所附的申请表来看,申请主体需填写对项目的预期效果、预期规模进行评估。二是风险可控,金融科技项目具有风险性,当项目能够在风险的把控措施、补偿机制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做到详尽规划后,才能够具备出箱的基本条件。三是消费者保护,金融科技项目的创新,最终是要被推向市场,给需求端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广泛使用的,因此项目需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例如上海在《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声明书》中明确要求机构填写机构投诉及自律投诉渠道、方式。

苏筱芮进一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预计监管将会在对应项目出箱之际,出台或完善相应的监管细则,明确项目负责人及对应监管的各项责任,并开通相应公共监督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下一步,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成果推广,同时把关注点转向广大农村地区,注重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监管沙箱试点城市、试点应用的持续增加,和当地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呈正相关态势,随着机制的成熟,后续范围仍将进一步扩大。

正如于百程所称,金融科技业务具有互联网化的特点,试点范围的稳步扩大,有利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持地区间金融科技发展的平衡,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也利于开展跨区域的监管和经验交流。目前看,各地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在按照既定的节奏进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另一资深人士同样预测,随着机制的逐渐磨合成熟,后续监管沙箱很有可能逐渐走出试点,成为全国普适性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