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链天下官微 作者:天启
数字货币是一种以算法驱动全新的游戏。由于数字货币天然具有金融属性,区块链作为融资工具有其独特优势,一时STO颇受欢迎。但从2018年风起至今,人们更多的将目光投注在“DeFi”和一些明星项目之上,STO看似已经“凉凉”了。
证监会7月7日发布的消息或许将重燃STO的热情。据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7月21日发布,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原则同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区块链建设工作的函》,原则同意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区块链建设试点工作。
有人闻讯直呼“这是STO合法化,同意STO试点了”?然而这是政策的真实涵义吗?
事实上,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证券型代币发行)市场是在 ICO 市场泡沫结束后发展起来的,此前,数字货币ICO、IEO等行为盛行,使得资金呈现“脱实向虚”的趋势。ICO即代币初始发行,IEO则是交易所公开发行。ICO在我国是被绝对禁止的,它被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认定为: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同为融资渠道,IEO是更简单粗暴地将代币发售、代币分发、上线交易平台三大过程简化为一步到位的模式,少了公开融资、宣传等一系列操作。
STO初登舞台时,一度被人质疑“新瓶装旧酒”。后来逐渐被认可是因为美国证监会对代币融资进行了监管判定,认为大部分代币融资是一种证券发行行为,应该受到证监会监管。
STO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融资融券,然而大多数 STO 都没有成功融资。一方面是市场缺少严格意义上的STO。据鹿特丹管理学院(RSM)多位学者联合发布的关于新型证券型代币发行(STO)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现有市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STO项目要么是稳定币,要么是伪装成 STO 的 ICO。另一方面,是STO市场刚起步,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
杠杆交易风险:
杠杆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帮助人们用较少的本金获得高收益,它的本质是负债经营。杠杆除了可以帮助以小博大之外,还可以套利、对冲风险,将资本有效利用起来。但与高杠杆带来的高收益并行的是高风险,一旦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杠杆的负面影响就会被迅速放大。如果杠杆比例持续飙升导致债台高筑,一旦反噬,资产更加迅速的崩溃,市场会处于明斯基时刻。
强制平仓风险:
强制平仓是在行情变化时交易平台会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与平仓紧密联系的实际是担保比例,当其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平仓线时,未及时采取追保措施,就会遭遇强制平仓,而数字资产行情波动较大,用户更容易遭受重大损失。
监管风险:
监管风险才是STO面临的最大风险,国内对于STO并不认可。我国对融资融券的态度本身就比较严谨,当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或者融资融券交易出现异常时,该交易都会被监管起来,甚至暂停交易。如果在国内进行STO,即将境内的权益性资产进行证券化,映射上链后进行代币发行,整个闭环在国内完成,毫无疑问是违法的。
在此背景下,细读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7月21日发布的消息,说“STO合法化”未免言之尚早。此次试点进行区块链建设,实际是以区块链技术对证券行业进行升级,优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而非大家所理解的“同意让代币进入证券市场”,但这也是政策松口的第一步。
数字货币本身还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与市场一般规律的走向不大相同,所以发展得比较缓慢。以Tezos为例,它诞生于证券法相对完善的地区,通过获取牌照实现合规,再申请通过区块链技术对证券系统进行升级,走上STO的路子,并以此为特色成为公链头部项目。STO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但背后少不了技术和政策的支撑。
来源:链天下官微
发布人:杨瑶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