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甲子光年 作者: 火柴Q 周懿文亦对此文有贡献
蚂蚁的后天和阿里的下一个十年。
两个多月前,已在去年正式退休的马云与蚂蚁集团区块链团队做了一次内部座谈会。
蚂蚁区块链首席产品架构师徐惠这样回忆那次会面:小伙伴们个个备受鼓舞,燃起了勃勃雄心。
两个月后的7月23日,这场内部分享的内容之一浮现于世——蚂蚁区块链正式更名,升级为“蚂蚁链”。
在向来重视“名正言顺”的阿里,从蚂蚁区块链到蚂蚁链,并不是改名这么简单。
马云两个月前是这样说的:
十一年前成立阿里云,是阿里集团开始变成一家科技公司,去推动整个中国乃至全球数字化建设的起点;到下半场,需要一个不一样的技术去解决数字时代的数据和隐私安全问题,这个新东西很有可能就是蚂蚁链。
刚在7月20日公布了上市计划的蚂蚁集团,如今也确实像2009年的整个阿里那样,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对一步是鲤鱼化龙,错一步是堕向平庸。
大是大非上没什么好说,阿里高层方向笃定:已在今年6月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正式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的蚂蚁,一定要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而他们的路径选择,现在看来却尚是少数派——区块链。
更准确地说,是以区块链技术为主线打造信任基础设施。
目前,蚂蚁链在战略地位上已是蚂蚁的一个独立事业群(智能科技事业群),与支付宝(数字金融)、保险、国际事业群并列,由蒋国飞领衔。
从2017年到2019年,蚂蚁链的申请专利数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一,目前的总专利授权数(212件)也为全球第一。
昨天的发布会上,蚂蚁链还发布了与平头哥合作的蚂蚁链一体机,这是全球首款针对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定制化硬件处理器,能为区块链节点提供高性能、强隐私、高安全保障。
在世界范围内,除Facebook对Libra的投入外,蚂蚁是唯一一家如此重视区块链的科技巨头。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发布蚂蚁链
蚂蚁董事长井贤栋甚至在发布会上信誓旦旦地说:
“上链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每个企业的标配,从今天起,上链就上蚂蚁链。”
某种意义上,这是比十一年前的阿里云还盛大的一场冒险。
至少当时,还有个在前面挡风的AWS;而如今放眼全球,蚂蚁链已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将来能否“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个巨大的未知数。
本文,「甲子光年」采访了蚂蚁集团副总裁、智能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蚂蚁链首席产品架构师徐惠,蚂蚁链解决方案和创新业务总经理李杰力,蚂蚁链溯源产品经理于镳和蚂蚁链双链通产品经理郑浩等多位蚂蚁链团队成员。
他们的思考将共同描摹比眼前水到渠成的蚂蚁上市更指向明天的问题:
为什么是区块链?为什么是蚂蚁?
1.区块链的中国特色
在当前的各种新技术方向中,区块链走出了最富戏剧性的弧线。
它因构筑在其上的数字货币而快速闻名天下。在2018年初比特币逼近2万美元的疯狂期,就连北京出租车司机的话题都从国际局势转移到了“该买什么币?”
但自从数字货币价格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跳水后,残暴的欢愉很快便以残暴终结。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另一个应用方向——和实体经济、社会治理结合的产业化区块链——却在投机者不会触及的角落里埋头生长;到今春,已渐显燎原之势。
从2019年至今,网信办已总共发布了730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其中,今年前4个月的备案数就达224个,接近去年的一半;应用方向涵盖文旅、教育、电商、司法、医疗、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名录中的公司包含阿里、腾讯、百度、工商银行、平安银行、中国再保险等多家大型企业。
去年10月,习近平区块链讲话背后的重要智囊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纯,曾这样总结中国区块链的发展特点:
西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点是公有链,应用和产业发展重点主要是基于公有链的金融创新;而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点是自主可控的联盟链,应用和产业发展重点是区块链如何服务产业经济、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
以金融科技起家的蚂蚁来做区块链,却明显表现出了陈纯提到的跳出金融的广阔视野。用昨天发布会中蒋国飞的话来说,就是:始于区块,链接产业;其愿景是构建数字经济的信任基础设施。
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链负责人蒋国飞
目前,起步于2015年的蚂蚁链已搭建起国内最大的区块链生产力平台,技术上支持10亿账户规模,每日10亿交易量和每秒10万笔跨链信息处理能力。
这套体系,在底层由提供跨链、隐私计算等联盟链基础性能的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台支撑;在应用层包含多种行业解决方案。
到今天,蚂蚁链已落地了食品安全、正品溯源、跨境汇款、供应链金融、物流、数字仓单、版权、票据流转、电子证照等50多个场景,每天的“上链量”超过1亿次。
今年4月,蚂蚁链又正式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的“开放联盟链”,它将上链成本从几十万级别降到了数千级,以解决网络费用高、开发门槛高的问题。
蒋国飞向「甲子光年」透露,开放联盟链已吸引了数千家企业、开发者注册使用。
蒋国飞认为,总体来说区块链已提前进入商用时代。
这种乐观来自与客户的实际接触:“今天跟以前比,我们有了很多客户,他们对我们的价值也越来越认可”。
在此次发布会上,蚂蚁链新宣布了与戴尔、惠普、联想、民盛租赁等企业的合作;并邀请了招商局港口集团、浙江省财政票据管理中心、云南国际信托集团、杭州租葛亮等已有客户分享上链体验。
3C办公用品租赁服务商租葛亮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国云提到,加入蚂蚁链后,他们的用户转化率提升了6倍,回款及时率提升了200%,坏账率下降到0.3%,今年6月,他们还首次实现了以订单为基础的高额融资授信。
“你一定是解决客户实际问题时,你才会发现美的地方。我们苦哈哈地没日没夜加班、炸碉堡,但都很开心,因为技术得到了认可。”蒋国飞说。
2.为什么是蚂蚁?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区块链?
一个值得注意的组织架构设计是蚂蚁链和阿里云的关系。
在亚马逊、谷歌、微软、腾讯、百度等其他科技巨头内部,区块链团队都在云计算板块。而在阿里,区块链却和云相互独立,从属不同实体。
为什么是蚂蚁,而不是云来主导阿里的区块链?
这背后是阿里独特的战略思考:如果把区块链放在云计算板块,就把事情做小了。
蚂蚁链首席架构师徐慧告诉「甲子光年」,微软、亚马逊的做法很可能让区块链变成“卖云”的钩子,但阿里对区块链的定位是一个改变生产关系的颠覆式技术,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都要重新打造,只有让链独立发展,才能刺激团队真正思考自己对客户和市场的价值。
“区块链不是一个纯IT的东西。”蒋国飞告诉「甲子光年」,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他进一步解释:“Block只是技术基础,链才是真正的价值。所以我们的名字缩短了,但我们的梦想更大了。”
蚂蚁董事长井贤栋这样解释云和链的关系:云是生产力,链是生产关系,云+链,奠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阿里的设想中,云和链干的是两件不同的事:云是要为数字经济重构新型“IT基础设施”,而链则是在数字经济咆哮而来后,建立新的“信任基础设施”。
做信任,这事儿确实更适合蚂蚁。
在2004年成立时,还叫支付宝的蚂蚁本质也是在做信任——为电商这个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提供信任。
当时,起步不久的淘宝还无法依仗大数据风控,如果没有支付宝的网上担保交易,天各一方的陌生人之间很难达成实际买卖。这种担保机制本身是更本质的信任支撑。
2010年之后,已从淘宝独立的蚂蚁又陆续推出了网商银行、花呗、芝麻信用、借呗等产品,把打造信任基础设施的实践,从电商、支付扩展到了信贷、中小企业融资、个人社会征信等领域。
正如井贤栋在发布上所说:“16年来,蚂蚁最重要的产品就是建立信任。”
而起步于2015年的蚂蚁链则是蚂蚁构建信任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此前,始于担保交易的各种信任机制都维系于一个中心化的主体——蚂蚁和它背后的阿里。消费者和企业本着对大厂的信任,才加入这个日益庞大的网络。
但区块链,让蚂蚁看到了另一种去中心化的信任基础设施的可能。
这涉及到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现在开始发力去中心化的信任?以前的机制不也在好好运转吗?
预则立不预则废,战略布局要往前看。蚂蚁认为,他们必须开始思考下一代信任基础了。
其背后的需求驱动,是以云计算、5G为底座,以日益数字化的全球复杂协作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兴起。
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层面,从上游原材料获取、到生产、物流、贸易等流通环节再到最后的消费环节,整个链条都在日益自动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社会层面,从政策设计、监管、治理到服务,也都在经历相同的转型。
这一方面提升了生产力和效率;另一方面,也让合作规模越来越大,上下游链路越来越长,数据沉淀越来越多。要进一步推进复杂协作,必然涉及到海量数据的管理和交换,但这也意味着潜在的数据隐私和安全隐患。
单一的公司甚至政府,哪怕非常强大,是否有能力去应对这种系统风险?
2018年,让扎克伯格接受美国众议院严厉问询的“脸书数据门”,便是这种危机于社交场景的一次爆发。受事件影响,当年Q2,Facebook的股价硬是在美股牛市中暴跌了20%。
马云认为,解决这类新问题需要新物种,这个新物种就是区块链。
基于蚂蚁逻辑下的数字新基建分类
从技术上,集成了密码学、隐私计算等多种技术的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能让上链数据更真实、可信,从而让数据的交换和流转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多方协作更高效。
蒋国飞告诉「甲子光年」,今天的数字化协作中,资产的生成和流转仍是断链的,需要人在中间核查征信,而蚂蚁链要做的就是打通线上、线下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真正实现“零摩擦”流通,未来还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流程的自动执行:“这种信任机制的构建不是单点的,它是一圈的。”
这也是为什么蒋国飞认为,在数据和价值需要流转,效率比较低、流程特别长的地方,区块链的发展会尤其快,这包括蚂蚁正在重点落地的政务、物流、金融、供应链等场景。
更重要的是,从机制上,区块链里不再有唯一中心,它不是通过中心化的第三方中介,而是通过数学原理来创造信任,这解决了此前蚂蚁在拓展信用基础设施时面临的瓶颈——即相互独立的实体之间,已很难共享数据。
而区块链则可以在不交换数据的情况下,交换数据背后的价值。
因为数据上链的过程即确权的过程,对联盟链中的各节点来说,维权简便,侵权成本却很高,这可以让整个网络更安全、高效地共享或交易数据;进一步,结合隐私计算等技术,还可对敏感数据加密后再共享,被加密的数据仍可用于计算和分析,这减少了以往需要多方数据融合的场景中,参与方的安全、产权顾虑,从而有可能从根儿上改善数据孤岛问题。
这也引出了链上协作与以往网上协作的一个明显区别——链上协作不那么依赖已有历史数据。
即它不需要各节点互相掌握以往的交易、信用、资质信息等来实现风控,认可这个规则本身就赋予了信任,通过上链就可以完成信用结构。
正是基于这种开放、去中心化的特征,蚂蚁链在技术布局上尤为看中隐私计算和跨链等能力。在已获得的212件专利上,有62%是偏向底层基础技术的核心专利,如共识算法、密码、跨链、隐私保护、管理、存储等。
从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外新开版图的角度来说,区块链对创业公司是很大的利好。
以往移动互联网创业中频频遇到的巨头数据高墙和APP流量孤岛,将不再是前路上的掣肘,这里可能是未来巨头的沃土。
而对本身掌握海量数据的阿里来说,做区块链则是以舍为得:他们放下了最大的优势,也减少了作为巨头的桎梏。
按照阿里的战略推演,他们必定会走向这一步。
当年,支付宝的诞生为阿里如今的主营业务之一电商奠定了信任基础;而5年前开始布局蚂蚁链,则是要为阿里从2009年开始参与建设的数字经济建立信任基础。
一言以蔽之,新的数字经济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新基建都在呼唤新信任,蚂蚁链就是阿里对新信任的回答。
3.要领跑,不要当烈士
深入当下的实践,今天的蚂蚁链有两个颇值得玩味的因素,分别对应两种经典的故事母题:一是探险与创新,二是自我革命。
探险与创新在于,如今蚂蚁链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上的探索已没有相对成熟的“对标物”。
“我觉得今天到这个层面上,很多东西你想学,也找不到可学的了。”蒋国飞说,一方面他们要努力领跑,一方面要小心,别做烈士,这就需要很大的整体判断力和信仰。
信心首先在于,阿里乃至整个中国IT、互联网产业发展到今天,从人才、资金到体量,已初步具备了对全球性创新发起挑战的基础。
另一方面,虽然小坑不断,但蒋国飞认为,蚂蚁链的整体进展比较顺利。如今蚂蚁区块链正式升级蚂蚁链,正表明蚂蚁认为自己已走过了前期的初步探索期,进入了一个系统化输出和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
“我们比以前更加有信心,这一定会变成一个主航道。”蒋国飞告诉「甲子光年」。
自我革命则在于,蚂蚁链的战略使命之一就是要超越蚂蚁自身。
因为在中心化的信任体系里,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类产品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市场环境不会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变化发生,不如自己先变为强。
所以,蚂蚁里有一种说法,支付宝是蚂蚁的今天,国际化是蚂蚁的明天,蚂蚁链是蚂蚁的后天。
为了让这个后天照进现实,蚂蚁链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结合还并非主流的2015年,就开始沿着他们的理解做区块链,今天来看,他们也确实表现出了当前罕见的区块链旗手气象。
一方面,蚂蚁链从2015年到现在的方向一直很坚定:就是建立信任基础设施。
早在两年半前,「甲子光年」采访蚂蚁链团队时,其技术负责人之一张辉就说区块链的核心是“信任连接器”,蚂蚁区块链的愿景是“打造生产级的信任连接基础设施”。
这种坚定一度让蚂蚁链在区块链最火的2017~2018年招人困难,不少候选人听说蚂蚁虽然搞区块链但既不是公链,也不弄token,说“那算了”。
当时,百度和网易都推出了更时髦的挖矿(网易星球)和区块链宠物(百度莱茨狗)玩法。
“上层的决心很强,这个决心是从头到尾的,不是等到中间的某个环节再调整。”蚂蚁链首席架构师徐慧曾在此前的采访中说。
在战略地位上,蚂蚁也很早就赋予了区块链高权重。
2017年,时任蚂蚁CTO的程立就说,BASIC是决定蚂蚁未来技术布局的5个关键力量,第一个B并不是更常见的Big Data,而是Blockchain,其他四项则是已被公认为“主航道”的AI、Security、IoT和Clould computing。
“我们2017年就想得非常清楚,(区块链)一定会对将来的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那时形成的、我们的核心战略。”蒋国飞告诉「甲子光年」。
选择已经做出,再往后的事儿是艰苦而关键的部分:把一个核心战略一点点磨成技术、产品、平台和业务。
技术上,蚂蚁链自己做了很多扎实的攻坚。比如处理量的最大峰值和“安全生产”都是需要持续优化的问题。
而且区块链要真正变成应用,还需要融合AIoT、核身、风控等技术,这才能实现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真实、可信映射。这进一步考验着团队的技术创新和工程能力。
商业上,蚂蚁链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磕客户需求。
很多客户并不在意底层技术是什么,他们想要的是价值提升。蚂蚁链解决方案和创新业务总经理李杰力说,这正是蚂蚁链的优势之一,因为他们还能给客户生态和产业资源。
比如跨境汇款,蚂蚁本身在东南亚投资了不少本地钱包公司,这为形成最初的共识联盟提供了条件。
在与招商局港口集团的合作中,蚂蚁链除了提供提高商品流转效率,打通从原材料、到生产端、消费端链条的技术服务,还可以帮助将一些海外货物链接到阿里的电商平台,以打开销路带来业务增量。
与直接和电商合作相比,基于蚂蚁链的合作能提高整个商品把控和流转的效率。“如果你没有底层的基础设施,场景很难跑起来。”李杰力说。
虽然整个行业还在早期,但蚂蚁链已开始布局生态建设。
蚂蚁链已设立了一项招募和培养区块链核心技术人才的“X合作计划”,对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等区块链核心技术持续投入研发,成员已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等。
2019年,蚂蚁还举办了总奖金达180万元的区块链创新大赛,也正是这个比赛让蚂蚁链看到了低成本上链的广泛需求,并在去年年底开始公测“开放联盟链”。
“生态是蚂蚁区块链的核心发展战略。”蒋国飞在发布会上说。
最后,像当年互联网的早期实践者那样,蚂蚁链还开始尝试制定标准。
目前,蚂蚁链正在全球推广统一的跨链标准。在蒋国飞看来,现在的联盟链,就像当时的局域网。
此后大放异彩的互联网的诞生,正是因为局域网出现了互通需求,并产生了大家都认可的局域网传输协议。
区块链也会按相似逻辑演进:不同的联盟链未来一定会产生价值互换需求,蚂蚁链已在这些跨链互联技术和标准上布局了国际专利。
他们正在创造区块链的TCP/IP协议。
“我还是希望蚂蚁链有一天能像Google一样定义搜索。”蒋国飞说,“中国互联网公司发展到今天,一定会走到这一步,容易的事情做完了,得有人在主航道上做艰苦的破局。”
4.驶向新大陆
“蚂蚁链”的正式诞生,只是这条破局之路上的一个细小起点。1492年的长风推着哥伦布的船帆,新大陆万里之遥,还没驶出加那利群岛。
这仍是一个蛮荒时期,现在看,区块链的技术、产品形态,它最适合落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远未尘埃落定。用马云的话说,就是“万分之一都到不了”。
万分之一之外的大西洋长什么样?
它可能是一个改变现今消费方式的契机——区块链构建的产权明确、流转信息可查的信任基础,能有效减少违约行为;可能刺激特定品类,比如3C产品、汽车租赁消费方式的更深发展。
它可能是一个“信任平台”,比如以现在的开放联盟链为平台,引入更多第三方ISV,“甚至做成一个AppStore”,这可能是5到10年后的事。
它也可能把现在碎片化的,难以被确权、估价的资产整合到一起以形成新的价值和商业模式,比如解决版权价值难保护的问题,比如个人数据的确权和流转。这是更远、更模糊的图景。
在蒋国飞对“美洲”的想象中,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将是泛行业的,最终,当价值互联网像信息互联网那样遍布全球,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将确保价值互联网的规则被可信执行,由此重构生产关系,形成信任像信息一样自由流转、高效、透明、对等协作的新型契约社会。
这种宏大愿景,不可能单靠某个公司实现。
蒋国飞说,蚂蚁链今天很少考虑竞争者的事情,因为整个产业的繁荣不是一两家能撑得住,“一定需要同路人”:
“所以我们需要开放的心态,让很多人和企业能认知、能开发一些新的应用。这样的话,全局创新才能有繁荣生态。”
目前,蚂蚁链可以和IBM的Hyperledger跨链异构打通,做开放联盟链也是要进一步共享底层技术能力,推动全局创新。
更多同行者,其实对蚂蚁来说也是减少风险。
蒋国飞告诉「甲子光年」,他非常希望看到不同公司对区块链的不同理解,在目前这个早期阶段,做技术、平台、应用在未来都有相应机会,“也会给我们带来新视角”。
这种洒脱的态度至少有几分真诚,毕竟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增量还不少。
从1572年11月11日,第谷观测到一颗超新星之后,一种地球上前所未有的东西开始成形:它拥有一个对象、一个专家团体,它准备根据新的证据质疑每一种久负盛名的定论,这就是现代科技。
那之前,生产活动随政治周期起落,人口增幅被天灾人祸抹平。
在那个存量争夺的世界里,凯撒说:我来,我见,我征服。
而现在,时代icon是不靠变异靠科技的“钢铁侠”们。
他们执着于开拓新的增长,他们心中默念的是:我创造。
来源:甲子光年
发布人:特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