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马智涛演讲:善度MERITS 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参考框架

原创
1685 天前
4756

作者:火讯财经·迪安


火讯财经注:

2020年6月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微众银行及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绿普惠)于“世界环境日”在北京联合举行 “绿色出行·科技普惠”线上发布会。三方宣布将基于区块链开展技术合作,推出首个区块链+绿色出行项目“绿色出行普惠平台”,并通过线上方式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会上,微众银行发布了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治理框架“善度”白皮书,“绿色出行普惠平台产品”是基于“善度”框架的首个落地应用。

他指出,“善度”是一种针对“善行”实现度量、激励、跟踪、监督机制的社会治理框架,结合区块链在开放共治等方面的特性,旨在解决社会文明治理中缺乏鼓励行善机制、激励小善行为成本过高、欠缺量化牵引等痛点问题,助力打造支持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良性生态,实现“科技扬善”。

“绿色出行普惠平台”作为“善度”的首个落地应用,体现了其度量尺度、激励相容、合规治理的三大核心机制:首先,用户的绿色低碳出行行为被互联网和车联网设备记录并通过碳排量精准度量。其次,平台的多方参与者各取所需,既实现了价值共赢,又达到了倡导低碳价值观的结果。最后,产品借助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全流程追溯、多方共识等特性,可满足监管审计要求,可兼顾创新与风险平衡。

以下为马智涛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微众银行马智涛,今天很荣幸以特别的方式出席“绿色出行·科技普惠”的线上发布会。刚刚蒋总为我们发布了绿色出行普惠平台,在此次的合作中,绿普惠平台也应用了微众银行提出的社会治理框架“善度”,今天我也有幸在这里发布善度白皮书,同大家分享它背后的思考。

在开始之前,我想首先也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微众银行:微众银行是由腾讯在2014年牵头发起成立的一家互联网银行。虽然我们也是由银保监会批准成立,持有银行牌照,能够开立银行账户、 吸收公共存款、发放贷款 的一家银行,但与大家熟悉的其他银行不同,我们不开设物理网点,提供的是纯线上服务,并且365天x24小时无间断运行,大家在微信支付九宫格里能够看见一款叫“微粒贷借钱”的应用,那个就是微众银行提供的一款信贷产品。

类似“微粒贷”嵌在微信和QQ中,我们还把各种金融服务嵌入到了大家的衣食住行等消费场景之中,让金融服务无处不在。例如大家在一些汽车电商平台上购车、或是在一些租房或装修等场景中需要贷款,可能就会用到我们的贷款产品。

通过这种嵌入生活和消费场景的模式,我们力求服务更多的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这也是我们名字叫”微众银行”的由来,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2亿多的个人客户和90多万的小微企业客户,从银行业来看,这个客户规模位居全国4000多家银行的前列。

可以理解,海量用户、高频小额交易需求(类似发红包)、24*7无间断运行等业务特征对科技能力要求极高,例如在2019年,我们最繁忙的一天处理的交易峰值接近6亿笔,这个规模已经达到国有大行甚至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水平。

由于我们服务的,是过去很难获得金融服务的长尾人群和小微企业,所以单客收入比较低,比如我们微粒贷的客户中,超过70%的客户支付的利息不到100块,这样低的客均收入,使用传统的科技方案,基本无法实现收支平衡。

因此,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科研投入,期望使用前沿科技手段改变成本结构,从而能够服务更下沉的客户群体。

同时,因为选择了自主研发模式,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至今累计申请的专利数量超过900项,在2019年的全球银行新申请发明专利排行榜中名列第一。这些专利,聚焦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尽管我们置身于银行业,我们也一直在尝试跳出银行业思考,研究除了应用于商业领域以外,我们掌握的科技是否还能在其他领域发挥所长?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有很多难题浮出水面:如何加强抗疫物资管理的透明度;如何快速定位传播链、精准隔离目标;如何兼顾个人数据隐私与公共安全的平衡;如何发挥全民的主观能动性?

这些话题都涉及“社会治理”领域。我们看到,在防控过程中,科技手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一些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健康码等;但是,在社会治理的机制层面,科技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所谓的“科技向善“?

有关社会治理的理念,古代的中西方就有“Carrot and Stick胡萝卜加大棒”的智慧。

反观我们的社会治理模式,现在还是以“罚则“为主导,且覆盖面受限,但人性本身是趋利的,因此还需对微小而积极的行动进行记录和鼓励,给予正向激励。

不过,此前受制于技术和机制等条件不成熟,“弘扬小善”难以开展。

一、缺乏技术工具激励小善行为成本高,且缺乏量化工具

二、缺乏协作机制,惩恶”只需单个或少数部门跟进执行,而“扬善” 往往需要多方协作

三、缺乏治理机制,较难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穿透式管理

当下,云计算、区块链、联邦学习、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分布式技术已逐渐成熟,在这些技术的保障下,多个参与方之间有望形成透明、对等、可信的合作范式,为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化带来契机。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参考框架:

善度MERITS :这是一种针对善行,实现度量、激励、跟踪、监督机制的社会治理框架。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框架,鼓励公众积极践行社会文明行为,这事实上也符合联合国一直在倡导的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方向。

这个框架中,包含了三大核心机制:度量尺度、激励相容、合规治理。

首先,度量尺度是指需要对善行进行度量、记录和累积。

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度量衡:比如温度、湿度、角度、弧度、高度、经纬度等。善度很类似,不过善度并不是一个单一度量尺度,而是一种度量类型,在不同场景中有不同的度量尺度。

例如,环保相关场景可以用“减排量“;健康生活相关的场景中可以选择“卡路里”;在无偿献血场景中,可以选择“献血量”作为度量尺度。

随着5G、物联网技术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各类正向行为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自动化采集,并与个人身份实现绑定,从而达到记录累积的效果。

其次,激励相容。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 赫维茨教授提出的,我们用在善度框架里,主要是考虑在多方参与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激励所有参与者。

正好比小朋友如果在学校里做了好事,可以领到相应的小红花、卡通印章、或是文具品作为奖励,这种奖励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了良性引导效果。而随着人的成长,诉求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因此对于成年人的社会,我们需要一些不同形式的,包括但不限于物质性的驱动或奖励机制。

而关于奖励的力度,还需要根据具体善行的度量尺度设计相应的兑价或兑换机制,这样方有助于实现多方的价值共赢。

最后,合规治理。该机制的目标是兼顾创新与风险的平衡。

例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需要聘请第三方审计公司对财产和财务进行年度审计,目的是对企业经营起到审核和监督作用。类似地,我们在善度框架中也引入这个机制,预留监管/审计角色,确保整个体系中的资金、物品、账务等流转过程的合法合规。

同时,善度作为一套社会治理模式的参考框架,应致力于倡导积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避免传播负面价值观。通过这个机制预留监管角色,可以及时对倡导的内容进行监督和引导,确保不会偏离科技向善的初衷。

为确保善度框架的合法合规和高效运行,我们建议在善度的应用中应涵盖发行者、分发者、赞助者、兑换平台、清结算服务提供者、监管者、终端用户等七大角色。

多个角色可以在定义的框架内发挥各自价值,同时相互协作。

以微众银行为例,我们除了倡导提出这个框架,还可以承担其中的清结算服务提供者角色,这与我们银行的本职工作恰恰是密切结合的。

这个善度框架我们最早是在去年9月份就提出了,到了今天首个落地案例也终于顺利完成并正式发布。

今天我们共同发布的绿色出行普惠平台正是遵循了善度框架的设计,同时还引进了区块链技术以实现多方共识和信任传递,目前平台覆盖的绿色出行场景聚焦于机动车停驶减排,未来还将拓展至机动车绿色驾驶、ETC使用、乘坐公交地铁等更多场景中。

各个参与者也对应了善度中的角色设计:比如北京环交所,既担任了发行者,牵头倡导绿色出行的理念,也兼任监管者,确保整个体系的公平、合理、合法、合规。

北京绿普惠则同时担任分发者和兑换平台,承担绿色出行行为的度量和奖励品兑换职能。还有很多保险公司、银行、汽车企业等机构承担了赞助者角色,提供了相应的奖励;这其中,微众银行担任了金融清结算服务提供者,并提供了区块链技术支持;当然,主角还是我们广大践行了绿色出行生活方式的用户。各方通过分工协作,希望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一起对净化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作出贡献。

借助善度框架,并通过绿色出行普惠平台作为典范,我们希望未来携手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以科技弘扬大大小小的善行善举。

例如鼓励公众践行社会文明行为,包括环保、公益、慈善等,甚至简单如多阅读、多做运动,都可以用更科学的方式来驱动; 同样对于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也可以基于善度框架来进行治理。

这些都与联合国定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高度一致,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此外我们还可以畅想,随着未来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落地,在一些面向特定行为可以定向发放数字现金奖励 – 譬如在疫情期间,隔离在家里可以获取奖励,弥补无法上班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这些场景中,善度框架相信能发挥极大作用。

为了便于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善度框架,我们也正式发布了《善度》框架白皮书,大家可以扫二维码访问“金融科技·微洞察“公众号获取全文PDF。

最后,请大家多多支持绿色出行普惠平台,也请大家持续关注《善度》的发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