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距今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实施半个多月后,中小银行迎来了新一轮的定向降准。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包括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健全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等。
4月3日,央行宣布,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同时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4月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解读对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时表示,中小银行分布比较广泛,扎根基层,天生具有普惠的性质。对中小银行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改革的办法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和信贷资金配置,支持中小银行更好聚焦中小微企业,增加信贷供给,降低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
本次定向降准面向中小银行,包括两类机构,一类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另一类是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获得定向降准资金的中小银行有近4000家,在银行体系中家数占比为99%,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立足当地、扎根基层,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
“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产业的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该负责人表示。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面向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等措施,是强调要解决中小银行的资本来源和成本问题,引导中小银行加大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
另外,顶层设计此前对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和股份行都已出台针对性政策或要求。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国有大型银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要力争不低于30%,政策性银行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股份行也在3月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时获得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
“随着对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现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上都有了相应的要求和政策措施。普惠金融体系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更好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温彬说。
这同时也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当前仍然突出在货币流动性的可得性方面。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解释,定向降准等政策都是为了增加资金的可得性,为了确保新增贷款能够快速和顺利的到达企业的手中,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也防范企业潜在的债务风险,以及由此扩大造成的金融机构不良率的上升造成的潜在金融风险。这是因为,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保证企业不破产才能为恢复和扩大生产以及复岗就业提供保证,促使经济加快复苏,降低疫情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今年通过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1.75万亿元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实施了2次降准,加上今日宣布的定向降准,将累积释放长期资金约1.75万亿元。
1月1日,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央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元。
在此次全面降准中,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获得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同时,此次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特别是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3月16日,央行实施本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彼时,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有效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85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3日宣布的定向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可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有效增加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另外,此次定向降准将在4月15日和5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上述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防止一次性释放过多导致流动性淤积,确保降准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从我国历史上以及发展中国家情况看,6%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低的水平。
下调超额准备金率,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所谓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央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额准备金利率。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超额准备金利率自2008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此次央行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0.72%下调至0.35%,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12年来首次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说明央行更加支持商业银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支持信贷市场扩张,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流动性,这也是央行引导金融金融机构积极放贷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信号,通过另外一种方式鼓励商业银行加大资金使用力度,将可用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中。”李建军说。
不过李建军也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自愿存放在央行的,这更多起到一个信号和指引的作用,释放了央行政策引导的信号,但其具体效果还是取决于商业银行放贷的意愿。
支持中小微企业还有哪些大招?
除了定向降准外,根据国常会的最新部署,相关部门近期将还有“大招”祭出,包括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中小微企业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产业的信贷投放;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用于发放小微贷款;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拓宽渠道;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健全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增信的商业保险产品,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减轻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负担。
2月下旬,央行决定提供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000亿元、3000亿元,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此次新增的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是在前期5000亿元的基础上增加新额度,并强调中小银行要继续按照优惠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虽然刘国强表示,此次不会规定利率限制,但会通过例如奖励性考核引导中小银行降低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包含贴现)2768亿元,支持的企业户数(含农户)35.14万户。其中,涉农贷款552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38%;普惠小微贷款1556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41%;办理贴现66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08%,利率均符合国务院不高于4.55%的要求。
所谓小微企业金融债券,是具有专项募集资金用途的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债券。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发行小微金融债券2048亿元,其发行主体主要是地方城商行、农商行。刘国强表示,加大债券融资支持有利于进一步增加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并拓宽企业多元化低成本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对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举措,温彬表示,应收账款融资是利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应收帐款做质押的结构性融资安排,同时是为了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
可见,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还有一揽子政策工具。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马骏此前强调,中国还有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和货币政策工具。考虑到国内经济金融情况与国际的差异,央行在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时保持了定力和弹性,并没有一次用完所有的“子弹”。中国货币政策的工具箱里既有价格工具,也有数量工具,还有结构性工具,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加以运用。
央行表示,未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定向调控,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发布人:花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