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亿新基建风口,区块链如何入局?

转载
1758 天前
4920
PANews

文章来源:PANews


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美国半个月内两次大举降息,中国则“祭出”了 “新基建”神器。各界争议不断,在担心重蹈四万亿覆辙的争辩中,也对新基建逐渐达成了共识。

截至目前,各省市公布的未来重点项目投资规划总额已近50万亿元,围绕着新基建的“5G、特高压输电、城市间高速铁路和城市间轨道交通、充电桩、数据中心、AI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7个领域是投资布局的重点。


而去年10月份,刚被最高领导人点名,列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的区块链并未被纳入新基建“七君子”。

区块链还能踏上新基建的列车吗?作为处理数据的新型技术手段,可以在新基建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民间资本的新机会

目前区块链企业的经营主体大都是民营企业,在传统的基建中,基本都是国企央企的舞台,而新基建清单中,各类新兴技术,则是民间科技企业的“硬武器”。民营企业,会越来越多的成为大国基建的新乙方。

正如经济学家任泽平所言,新基建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

事实上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已经大力投入新基建。

今日(3月19日),京东数科成立了产业AI中心,集成了京东数科旗下AI实验室、区块链实验室、数据智能实验室、智能风控实验室、智能城市研究院、农牧院士研究院、资管科技创新实验室、AI机器人实验室等多个科研机构的AI研发力量。


区块链为数据加码

除了硬的“新基建”,应该还包括软的“新基建”。近年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疫”情频发,暴露出的问题反映了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的紧迫性提升。

2019年12月,武汉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但时隔近两个月后,到了2020年1月下旬,相关舆情才开始在全国传播。这凸显了我国当前正在运行的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与响应机制还有欠缺。

钟南山院士也直言不讳的提到,我国CDC的地位太低了,卫健委领导下的技术部门,CDC的特殊位置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级一级上报。有的国家CDC可以直通最高层,甚至可以直接向社会发布。

这句话的背后,也是对信息流通的不满和担忧。

在现有的国家传染病上报系统中,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目前传染病报告卡在临床医生填报完成后,到上报到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还需要3次人工审批,分别是:院内防保科医生审核,区、县疾控中心审核,市级疾控中心审核。

采用多机构和人员的核实审批,对于突发重大传染病的爆发监测来讲,这是一种重大缺陷。如果缩短报告路径,实现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自动上报,将避免人为干预,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数据流通的根本阻力在于,数据确权和保护隐私,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

医疗数据是通过检测机器获取,让机器并入网络,同时让操作医生对数据进行数字签名,同时共享到区块链网络当中,这样的方式,即可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也保障了数据的有效性。涉及隐私相关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密处理,让隐私数据在链上的流转和使用时,保持留痕可追溯。

区块链技术未被列入新基建的清单,从根本原因上来讲,区块链技术还没有真正找到太多刚性需求的应用场景。大多数区块链系统只停留在处理交易的初期,还不具备成熟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同时,在行业领域的初期,还没有统一的区块链标准,大力扩建的成本是必要的考虑因素。

可以设想到的是,新基建中,大数据和云计算是重要的养料和土壤,而区块链技术会成为众多新基建当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耦合技术。降低信息审核成本,提升数据流通效率,让数据在新基建之间更加高效传输。


警惕新基建泡沫

与其说是新型基础建设,不如说是一场新型科技革命。在新基建的过程当中,也要警惕新的泡沫产生。如同曾经火热的3D打印技术,3D打印曾经被认为是科技革命的重点。但3D打印技术并没有按照人们设想的路径发展,没能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目标。

5G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要早于区块链技术,但5G和人工智能技术离真正落地的市场场景,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就目前的4G网络来看,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的互联网应用,真正迫切需要5G网络环境的场景还并不多见,这一点和目前的区块链技术非常类似。

5G和人工智能鲜为人知的应用场景,就是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不仅仅是5G的0延迟和人工智能传感器就能解决的问题,还包括如何解决市场上目前的存量汽车的实际问题。受制于汽车的换代和淘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驾驶才能大规模应用。

倘若大范围部署5G基站,要花费的成本至少在万亿级别,而这都是需要新的应用程序来覆盖。5G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建设,短期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于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所有科技企业来说,是否“借东风”需要从自身需求出发,不盲目大规模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