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卖蟹翻了车,李佳琦们如何避免再踩坑

转载
1804 天前
12846
星球日报

来源:星球日报     作者:王也


今年 9 月,“口红一哥”李佳琦在直播中推荐了一款叫“阳澄状元”的大闸蟹,称之是正宗的阳澄湖的大闸蟹。而实际上,“阳澄状元”的发货地并不是阳澄湖,而是青岛等地。这款“伪装户籍”的大闸蟹不仅让李佳琦流失了不少粉丝,又上了热搜。

从食品安全领域的三聚氰胺奶粉、激素鸡、假阳澄湖大闸蟹、假日本和牛,到奢侈品领域的假包、假鞋,护肤品的高仿面膜……近年来,“假货”、“食品安全”等问题被频频爆出。据世贸组织统计,每年假冒伪劣产品的成交额已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 10%。

如何保障饮食安全、购买正品,是人们一直在研究却始终无法根治的大问题。而区块链技术以其信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为产品溯源带来了新的希望。

产品溯源也被认为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之外最可能落地应用的领域。江苏、广东、重庆等地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区块链溯源系统的研发落地。IBM、京东、蚂蚁金服等巨头企业也纷纷入局区块链溯源产业。


01
区块链何以实现产品溯源

早在 2003 年,我国政府便竭力推进食品追溯体系的建设。只不过传统的溯源方式采用了中心式的记账模式,溯源全链条的各个环节更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位养猪户,消费者吃完你的猪肉后生病了,追溯时并不会到你这里就结束了。因为从喂养到销售再到餐桌,涉及到太多的相关方,你会怀疑:买的猪饲料会不会造假、收猪的商家会不会造假、物流会不会造假、仓储会不会造假?

实际上,经销商、分销商、代理商、加工厂都有可能造假。因为大家使用的是中心式记账方式,各方的数据和信息均记录在自己的追溯系统里。除了自己和系统提供方,别的环节都不知道。各方填写数据的不可靠性和被篡改的风险就大大增加。

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方式恰恰解决了上述问题。

分布式记账不依赖于某个组织或个人,而是靠各方将所有信息公开记录在“公共账本”上。与“公共账本”相关的任何一方上传数据时,其他节点都会同步记账和存储这一信息,彼此相互监督,完全公开透明。此外,写入链上的数据具有时间戳,进一步增加了造假难度。

这就是去中心化的运作方式:消解一家机构过大的权力,以此解决信任问题。

京东Y事业部区块链应用创新负责人张作义曾表示:“有了区块链以后,所有信息一旦记录到区块链上就无法更改。京东区块链的信息记录不止在京东有,在品牌商也有,在检测机构也有,在政府监管部门也有,就解决了信任问题。”


02
典型落地场景:食品、奢侈品、化妆品

原理之后,谈及落地场景,食品和大牌商品(多为奢侈品和化妆品)等消费品的假货最集中,也就最需要区块链。

食品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最受到重视:众安的步步鸡、京东的牛肉上链、网易的猪肉上链……

在网信办今年发布的两批 500 个备案项目中,涉及产品防伪溯源类别的共有 26 个项目,占总备案数的 35%。其中专注于食品安全(农产品)方向的项目共有 5 个,远超品牌商品、珠宝玉器等其他类别。

今年 10 月,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质量链”,将阳澄湖大闸蟹“写进区块链”,将政府到企业到消费者的全链条数据可视化。

苏州市质监局明确规定,官方蟹扣只发给已经取得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使用权的 500 家单位,以认证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锁定质量责任主体。阳澄湖大闸蟹在流通各环节的流通数据都会上链。消费者可扫码验真伪,同时还能通过比对阳澄湖大闸蟹产品标准、企业声明来验证大闸蟹是否达标。

奢侈品、国外大牌化妆品等跨境电商典型商品,都是造假的“重灾区”。

以今年几万一双的潮鞋为例。电商平台有货「YOHO!BUY 有货」为了打假,在每双球鞋上都贴上了一个 NFC 的标签,消费者只需通过扫描鉴定 NFC 芯片,即可在线查询该商品从从开箱到鉴定、再到打包的全过程。


针对跨境电商行业频发的各种造假现象,顺丰的区块链溯源项目「丰溯」基于现有的海外商品跨境供应链条,搭建了全程溯源体系,监控商品生产、包装、物流、仓储、报关、报检、销售等全流程,并将信息登记上链,让消费者可查。

上述提到的例子都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产品溯源领域应用较广的商业案例,以防伪为主。不过,区块链的溯源场景,在消费场景之外,更多能用于供应链金融场景,在此不展开赘述。欢迎阅读 Odaily星球日报此前文章。


03
阿里、京东、沃尔玛等巨头纷纷入局

区块链溯源赛道不仅有溯源链、唯链、根源、智链等创业公司,阿里、百度、京东、苏宁、IBM 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早早入局。

2016 年 10 月,沃尔玛与 IBM、清华大学合作达成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跟踪食品,将每个环节进行数字化记录,进而提高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供应链追踪能力。

沃尔玛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的恐慌,或对某个产品有怀疑,就可以很快地追溯到它的生产地,从而判定这些食品是不是受到了影响。如果受到影响就能够很快做出决策,是不是进行召回。”

以芒果为例,沃尔玛原供应链追踪系统完成一箱芒果的进货记录需要花好几天,有时候甚至几周才能完成。但是如果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追踪——记录”解决方案,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查看这一箱芒果的完整记录。

2017 年 6 月,京东宣布搭建“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开放平台”。截至 2018 年 5 月,该平台已实现 11000 多种、超过 10 亿件重点产品全程可追溯。

同一时间,阿里巴巴提出了“区块链+农产品”的概念,让种植者通过阿里旗下农村淘宝平台,把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供城市餐桌。 

除了巨头们的布局,地方政府也在推进相关的建设。比如 2018 年 9 月,重庆市渝中区经信委党委副书记罗林就表示,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重点落地农产品溯源。


04
防伪不能只靠区块链

溯源目前是区块链落地最广的领域之一。

虽然区块链能为产品溯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抬升了制造、销售伪劣产品的难度与成本,但仍然面临以下问题:

  • 数据上链的成本暂高于传统溯源方式

目前区块链人才短缺,导致区块链的开发和运维背后是高额的成本,这将在短时间推高各个环节的运营成本。此外,由于各方都需要同步所有数据,理论上提高了存储成本,但在信息量不多的情况下该成本几可忽略不计。

  • 链下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信息上链前,仍然多为人工操作,很难杜绝差错或造假等情况的出现。资产归属信息可以分成生成和流转两步,区块链无法保证上链信息真实,只能保证一旦上链,各方都能及时同步信息,且在流转过程中无法篡改。

此外,目前的区块链溯源往往依靠产品包装或内置标签上面的二维码,因此溯源到的其实是标签,而并非产品本身。如果在哪一个环节包装中的产品被掉包,依然可能混进假货。

上述两个问题的本质是,线上的可控与线下的不可控难以衔接。区块链可以用技术来解决线上信息流转问题,但信任场景的主阵地仍然是在线下,单靠技术无法介入。

因此,为了确保上链信息的真实,“物联网+区块链”、“权威节点+区块链”(中心化+去中心化)是未来的主要模式。

也就是说,为了保证上链信息真实,上链前需要权威机构对资产真伪和归属做认证,本质上是一个中心化的步骤。可以预见,未来是中心化认证+去中心化流转的形态。传统的质监局等,就是所谓权威节点。

另外,个人手动输入信息造假风险更高,利用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读取作业流程中的关键数据,再记录到区块链上,就更为可靠。

总而言之,发展区块链溯源,还需要多种技术共同配合,把相关设备铺开,依然任重而道远。

  • 参考资料:
  • 《阳澄湖大闸蟹首次用上区块链 假冒产品无处遁形》
  • 《细谈区块链商品溯源》 
  • 《盘点:区块链商品溯源落地应用案例》
  • 《区块链解锁产品溯源新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