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链治链规范用链|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及管理规范新闻发布会

转载
1819 天前
13410
京法网事

来源:京法网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北京互联网法院持续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落地应用,成立一年以来积极探索建立了首批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区块链“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率先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执行“一键立案”,成为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应用的典范。


12月2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以“以链治链 规范用链”为主题的“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及管理规范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天平链”应用接入的技术、管理规范。本次新闻发布会是对北京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应用成果的集中展现,也将为12月5日举办的“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提供更多生动鲜活的实践素材。

01
规范发布


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佘贵清首先介绍了“天平链”建设基本情况,北京互联网法院坚持中立、开放、安全、可控的建设理念,大力推进区块链技术和司法创新的深度融合,逐步探索“一链、两用、三规、四管”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模式”。

“一链” :一条“天平链”

北京互联网法院以解决问题为价值导向,引领区块链技术在司法中的突破性应用,构建并推动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上线,在司法场景下实现了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

“两用”之一:存证、取证、验证

“两用”,一是指“存证、取证、验证的场景应用”。目前,“天平链”已完成跨链接入区块链节点19个,已完成版权、著作权、互联网金融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 一方面,存储在链上第三方区块链存证平台上的证据可在诉讼中予以验证;另一方面,北京互联网法院申请立案的超过10万件案件的材料全部上链,上链电子数据超过1000万条。 

“两用”之二:智能合约一键执行立案

二是指“智能合约一键执行立案的场景应用”。2019年10月23,北京互联网法院率先将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应用于调解书的执行,实现全国首例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一键立案”。

   “三规”:三个规范

为了加强对司法行业电子数据及平台建设合规性管理,北京互联网法院坚持标准先行,制定落地可行的接入测评规范和建设规范,2018年12月22日,发布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接入与管理规范》,并于今天正式对外发布《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规范》与《天平链应用接入管理规范》,将从应用接入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方面为全国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的北京经验。

  “四管”:四级管理

天平链的节点管理模式采强中心、多点维护的原则,分为许可节点、一级节点、二级节点、应用单位等四个层级。北京互联网法院是许可节点一级节点是司法机构和行业组织,包括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北京高院,央企电商联盟,参与天平链共识、数据校验与记录。而国家电网、百度、新浪、阿里、京东、及其他大公司为二级节点,不参与天平链共识,仅做数据校验与记录。其他接入的公司作为应用单位只对接存证服务,而不具备“天平链”的治理权。

规范编制过程:

2019年1月

由北京互联网法院主导,并联合多家单位,邀请相关专家组建司法工作组,重点开展《规范》编制工作。

2019年2月

司法工作组出台测评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9年3月

北京互联网法院就《测评规范》征求意见稿组织各申请接入平台召开研讨会,形成改进意见 42 条。

2019年5月-7月

北京互联网法院组织司法工作组召开三次研讨会,共形成改进意见48条,经修订后形成专家评审稿。

2019年8月30日上午

北京互联网法院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评审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建议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批组织实施。

五项原则:

在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及管理规范编写过程中,北京互联网法院坚持五项原则:

一是贯彻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积极采用国家标准;

二是标准编制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标准内容要北京互联网法院实际情况,广泛征求相关单位、专家和管理部门的意见,并做好意见的正确处理; 

四是标准编制工作与意见处理,应坚持公平、公正,切实支持行业发展;

五是尽可能吸纳成熟的技术和已有共识的框架结构,适当地提出前瞻性的规范。

具体内容:

《天平链应用接入管理规范》规定了接入平台申请接入天平链的具体流程,包括:意向申请、正式申请、天平链秘书处受理申请、技术测评、组建评审组、评审、接入许可与公布。

《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规范》规定了接入平台申请接入天平链的技术测评要求,即在系统安全性、电子数据合规性、区块链安全性三个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为接入平台接入天平链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也为测评机构的测评提供依据。


02
专家发言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表示,今天发布的《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规范》《天平链应用接入管理规范》,是经过前期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重点针对接入平台的系统安全性、电子数据合规性以及区块链安全性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两个文件的出台,确保了电子数据的生成、收集、存储、传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合规性,保证存证数据符合证据的“三性”要求,能够真正为司法审判所使用有着重要意义。


03
接入单位代表发言


北京信任度科技有限公司CEO马臣云称赞,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天平链建设中大胆创新、务实落地、规范运行。2018年9月9日 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之日,天平链即上线运行。由于区块链存证只解决了数据完整性和上链时间的问题,上链之前的数据的真实性仍是存疑。此次发布相关规范的目的就是规范上链之前系统的安全性、证据的规范性。以电子合同为例,新发布的《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规范》重点强调了用户实名、账号安全、可靠电子签名、时间戳、数据安全存储等要求,给出了明确的、可操作的技术指引,可以为国内电子合同行业规范化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厦门安妮股份有限公司CTO郝汉表示,目前数字版权保护行业存在原创证明难、侵权取证难、维权收益难的行业痛点,天平链的应用赋能版权行业,提升了版权保护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净化了数字版权网络环境,促进了版权行业法治化;进一步促成完善了版权行业诚信体系,促使版权信息透明公开;为版权运营、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了坚实的司法后盾。


04
法官代表发言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颜君为大家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证据领域的实际应用。对法官而言,电子数据普遍存在存证难、取证难、采信难是互联网审判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不易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与司法具有天然的高契合度。围绕2019年4月1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个“天平链”存证的案件,颜君法官介绍了“天平链”通过确权证据上链、侵权证据上链、链上验证三步,实现全流程链上解决电子证据存证问题,减低了当事人维权的时间、金钱成本,提高了审判效率。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熊志钢着重介绍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区块链技术与执行场景相结合的具体应用。通过部署线上合约节点,并通过当事人确认履行情形,触发不同的执行动作。申请执行人如确认履行完毕,即触发生成履行情况报告,履行结果上传至“天平链”存证;如确认未履行完毕,则触发生成未履行报告、自动生成执行申请书、自动抓取当事人信息、自动抓取执行依据、自动执行立案、自动生成执行通知书与报告财产令。截至今天,通过“一键执行”立案的执行案件22件,受到当事人高度好评。下一步,北京互联网法院将探索区块链更多的具体应用场景。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作了总结致辞。她表示,强中心、多节点维护的司法联盟区块链——“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走在了全国司法系统的前列和全国区块链应用的前列,在业界成为标志性应用场景,这一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实践和经验可以分享。

一是坚持中立、开放、安全、可控的建设理念,选择技术支撑时强调底层技术的最大化的国产性应用,以防止源头性信息泄露,保护数据安全。

二是坚持国家级政策指导、组团式建设联盟、智库型评价修正的建设方法。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电子证据的存证难、易篡改、验证成本高的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

四是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知行合一,关注法官的技术使用过程,注重从实践中迸发需求,形成了技术贴合法官、贴合审判的场景突破方法。

五是坚持求真务实的理念,以制度规范和标准化建设,加强数据上链前的标准化、合规性水平,缩小技术支撑和司法判断的差距。

六是坚持按职责找管理节点,按案件类型找“朋友圈”的联盟接入方法,准确有效地接入数据,避免无用数据接入导致的数据冗余,助推了联盟链的高质高效运行。

七是坚持分层分级的顶层设计,根据联盟治理结构,采用强中心、多点维护的原则。

八是坚持用户体验,技术结论推送便捷,存证验证结果清晰,直推法官,智能合约立案一键勾选,为法官和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

张雯院长进一步对“天平链”2.0建设作了介绍。她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将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努力探索“业务链、管理链、生态链”三链合一的“天平链”2.0新模式,打造司法体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示范平台。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建设多方参与的司法区块链产业智库,二是探索在审判流程监管、文书送达、执行查冻扣以及档案管理等多个场景和多个环节推开区块链技术,三是探索区块链在诉源治理中可能带来的颠覆性的做法,四是完善上链内容标准,五是扩大联盟链生态。

  • 北京互联网法院将继续秉承科学、务实、创新的理念,深入推进区块链技术与司法场景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空间诚信化的规则治理,为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的“北互智慧”和“北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