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智能合约让纠纷解决更高效

转载
1832 天前
12656
光明日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杜前


传统合同的履行依托于当事人的个人信用,违法成本低、取证成本高、维权周期长。智能合约则能把合同的条款编制成一套计算机代码,整个事务和状态的处理都由司法区块链底层内置的智能合约系统自动完成,全程透明、不可篡改。目前,智能合约被运用在价值和信息传输领域,其多运行于以太坊这样的公有区块链平台上,杭州互联网法院独辟蹊径,通过联盟链形式,将智能合约运用于司法纠纷解决机制中,这是全球首例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案例。

01
区块链智能合约首次司法应用

2019年10月24日,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在杭州互联网法院上线,通过“自愿签约—自动履行—履行不能智能立案—智能审判—智能执行”的全流程闭环,实现网络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和全方位协作。

自2018年9月上线以来,杭州互联网法院催生出网络作家村正式上链保护网络知识产权、西湖龙井溯源助推乡村战略、5G+区块链+执行助推解决执行难等区块链司法应用场景。特别是在今年5月份,发布了长三角司法区块链,进一步扩大了司法区块链的影响力。

本次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应用,旨在通过司法治理机制设计和纠纷兜底处置,助推智能合约的执行效率,低成本高效率处理少数违约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干预和不可控因素干扰,打造互联网时代新的合同签署及履行形态,推动网络信用体系再造。


02
优势:可信、多元、高效、安全

智能合约是指基于预定事件或时间触发、不可篡改、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属于互补和共生的关系。前者是一种底层技术,后者是该技术的运用。与普通的智能合约相比,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具有四大特点:

可信。安全可信的数据来源是执行智能合约的前提。司法区块链用多重的技术手段保证链上数据真实可信、互通共享,从源头上构建了网络行为“签约就留痕,留痕即可溯”的治理体系。

多元。基于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公证机构、鉴定机构、科研机构、互联网企业、存证平台等多元网络主体,共同参与智能合约的开发、规制、运行、监管,打造良性互动的智能合约生态圈。

高效。司法区块链支持多种智能合约语言以及结构化合约参数解析,对合约编写提供支持,配备有全链路合约开发工具和功能。此外,通过多虚拟机并发执行达到交易并发,支持高速吞吐量的同时确保虚拟机执行结果一致性。

安全。基于司法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链上每个节点都要运行智能合约进行验证。同时,基于司法区块链的可信执行环境,提供端到端的合约数据隐私保护能力。


03
功能:信用奖惩、司法救济一体化

司法区块链解决了电子数据的认定难题,实现了电子数据在整个司法流程的可信流转。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则在解决了电子数据可信流转的基础上,切实化解网络空间协作难题,实现不同网络主体之间的可信协作,形成了嵌套部署、信用奖惩、多方协同、司法救济为一体的集合化功能体系。

1.嵌套部署能力。

司法区块链不仅将电子合同的内容以及整个签署流程上链,还将智能合约的代码以及每一步执行过程上链。这种“明文+代码”嵌套部署的形式既可以保障当事人对签约内容进行审核确认,又可以通过司法区块链对电子合同的内容和对应代码进行校验,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不受减损。

2.信用奖惩能力。

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还具有“信用黑名单”和“信用白名单”能力,目前已经在网络服务和网络金融领域运行。当事人一旦触发智能合约设置的红线,将被自动纳入“信用黑名单”,被限制或禁止使用信用联盟成员提供的相关服务。白名单用户则可获得更低的签约门槛以及专属优惠价格。通过打造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的司法区块链信用联盟,让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在司法区块链上存储、流转,达到根本上改变网络治理和倡导网络空间的诚信社会价值。

3.多方协同能力。

通过智能合约打造一条安全可靠的契约锁,实现链上节点处理事务上的可信协同。一方面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价值深井,实现业务互联、数据互通;另一方面打造安全评估机制,实现齐抓共管、多方参与,共同对智能合约进行安全审计,鉴定合约是否存在编写错误、隐私泄露、合约故障等风险。

4.司法救济能力。

对于因履行智能合约产生的纠纷,杭州互联网法院配套推出了纠纷处理的“三智模式”,即智能立案、智能审理、智能执行。智能立案系统将对电子合同、代码内容、合约执行进度等进行核验,符合立案条件则进入司法程序。智能审判系统自动提取案件的风控点,辅助生成包含判决主文的裁判文书。智能执行系统协同相关机构在线对被执行人的房屋、车辆、证券等财产进行查控,失信被执行人将被自动纳入信用惩戒名单。

如果说区块链铺就了数字世界信任的基石,那么智能合约将组成数字世界运行的齿轮;如果说司法区块链的上线铺就了未来诉讼创新之路,那么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必将开启探索信用生态系统级的诉源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