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落地之路

转载
1864 天前
12920
核财经

来源:核财经


前言

每次我们提到区块链的时候,总会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我们说它很有用,有革命性的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说不出它到底有什么用。我们说各个大互联网公司已经纷纷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但是却又说不出自己手上有哪些真正在用的区块链应用。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区块链还没有落地。

从区块链的概念提出,到今天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为什么迟迟没有落地?到底还欠缺什么东西呢?是技术上还不成熟吗?是政策的原因吗?还是有其它更加深层的原因呢?


01
技术层面

目前区块链行业在技术上肯定是不成熟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目前区块链行业效率低下,无法承载大量、高频、并发应用。

经历过互联网时代,经历过类似于双11大抢购,希望一切都能够被实时处理的我们,肯定不会满足于几分钟一个区块,也不会满足于当访问量大的时候,网络竟然会拥堵到没法使用,手续费飙升到无法承受。

这是目前区块链在技术上面临的核心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已经有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都在同步进行当中。比如说以太坊提出的分片技术,如果分片技术真的投入使用的话,那么效率确实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比如很多区块链项目在调整共识机制,POW项目开始减少,新项目大都选用POS和DPOS;侧链和二层网络的兴起,都正在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区块链效率低下的问题。如果说区块链最大的瓶颈在于效率上,那么这个技术难关正在被慢慢的解决。

有人说区块链最大的瓶颈不在于效率,而在于目前每一条链都是各自为战,链与链之间的价值不互通。

这也确实是目前区块链行业存在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并非无解。很多项目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跨链的解决方案,有些是从底层协议角度,有些是从网关的角度,还有从其它的系统架构角度,虽然技术架构不太一样,但是整体的思想是相通的。

最难得的是,基本上所有的项目都赞成区块链之间需要互通这个观点,这也意味着只需要有一个成熟的跨链解决方案,大部分区块链项目都可以迅速的对接上跨链,那时不同的区块链项目之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连接成一个完整互通的价值互链网。

技术上的问题,最怕的是没有方向,一旦有了方向,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都是小困难,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那么区块链落地所面临的问题也许不是来源于区块链内部,也许是来源于区块链外部?比如政府的政策和监管态度?


02
政府态度与监管

政府的态度与监管,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说,之前各种项目利用数字资产融资的乱象非常的多,但是当政府明确规定所有的数字资产融资都属于非法集资之后,利用数字资产融资的现象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比如说,之前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的项目非常多,但是当政府出公告对“挖矿”进行一定的限制之后,新项目基本上也很少采用工作量证明了,都转向了POS和DPOS了。

而且,从与企业接触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于数字资产的态度,确实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接触数字资产和发通证的主要原因。

比如说,从技术上讲,数字资产支付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有很多商业机构其实早就可以接入数字资产支付了。除了比特币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其它的数字资产,这些数字资产的支付已经可以接近于实时的到账,也有技术手段保证你收到数字资产之后,可以马上换成相应的法币,不会发生大的价格波动;从具体的支付手段上也很简单,和微信、支付宝一样,也都是扫码支付。

但是没有哪个大的商家敢公开支持数字资产支付,即使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即使知道这会带来很多客户。原因就在于国家对数字资产的态度是抵制的,是拒绝的,所以导致在目前的商业生态中,数字资产支付难以得到普及。

再比如,通过区块链以通证的形式发行积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传统的积分是封闭的,只能在某个公司生态内部使用,大一点的公司像支付宝,它们的积分可能适用范围广一些,可以在他们旗下的众多生态当中使用,但是仍然是有局限的。

基于区块链通证发行的积分,则打破了这个封闭的系统,你可以随时和某个基准数字资产相兑换,同时也可以随时和加入这个积分系统的其它商店的积分兑换,把原来封闭的积分系统变成了开放的积分系统,把原来封闭的营销系统变成了开放的营销系统,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但是,大部分商家在接触到这个概念之后,态度都是犹豫不决的。他们犹豫的地方在于,只要发行了通证,在外界看来就相当于接入了数字资产系统,而国家目前对数字资产的态度是拒绝的。加入通证元素,利益并不明显,风险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会导致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考量。除了数字资产之外,任何与数字资产有交集的部分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其实国家并不是不支持区块链行业,只不过如果简单的认为“区块链=分布式记帐+数字资产”的话,那么政府支持的是分布式记账,但是打压数字资产。

原本区块链应该是两条腿走路,现在瘸了一条腿,只剩下一条腿走路了,走的当然会慢一些。

在政府的认知当中,区块链就是分布式记帐技术,国家所支持的分布式记帐技术,既不用发币也不用融资,收益很大,风险很小,只需要单纯的做技术上的改进。这种分布式记帐技术,本身也确实能够提高效率,正因为如此,这一块也是目前各个大的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集中力量在投入和发展的地方。

你可以专门去了解,现在媒体上宣传最多,最火的项目都是这一类的项目,比如蚂蚁区块链,比如百度超级链这些。但是这些分布式记帐的项目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项目大多是To B的,而不是To C的,大多数是底层技术,而不涉及到产品层面,所以即使区块链在这些领域已经开始大规模落地和投入使用之后,普通人可能也感知不到,可能也还是认为区块链根本还没有落地。

数字资产是区块链最有活力的部分,是区块链的核心所在,在这个最有活力的部分被政府限制之后,区块链想要被传统商业世界接受,想要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步伐就会慢很多,距离爆炸性发展,就会永远差那么一步。


03
落地之路,即合规之路

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该如何破局呢?

政府的监管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导致很多企业在接受数字资产和区块链技术的时候有所犹豫,怕担风险;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极大的打击了那些犯罪诈骗的项目。

如果把区块链世界比作一个无边无际的草原的话,那政府的监管相当于在草原上定好了边界,在边界内随便我们怎么玩,随便我们怎么创新,但是在边界之外是要受到打击和限制的。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重点是落地,落地的过程其实就是合规的过程,什么叫做合规?合规就是在规则之内游戏。

目前政府制定的规则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这三点:1、支持分布式记账类项目2、对发币行为持中立态度3、抵制数字资产融资。

既然明确了游戏的规则,那么我们在游戏规则之内玩耍就行了。

1、分布式记帐

既然政府大力的支持分布式记账类的区块链项目,那么我们目前就把分布式记账类的项目作为主要的发力点。在这一部分,那些大公司已经开始入局,已经拥有了大量的专利,产品已经基本成型甚至开始投入使用,那么我们就让这一部分成为现阶段区块链世界发展的主力,让分布式记帐的区块链往上对接银行、政府机构,往下对接各个中小企业、用户,把区块链技术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产品中去。

现阶段,让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传统的大公司成为区块链的代言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

一方面,他们所从事的分布式记账确实是有用,确实能在原来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做非常大的改进,使跨部门、跨中心的合作成为可能,极大的提高效率。而且这些分布式记账的项目,都是未来资产数字化所需要用到的基础设施;

另外一方面,随着他们分布式记帐技术的进一步深入,他们也会遇到真正的瓶颈,他们会发现虽然分布式记帐已经很好用了,但是仍然缺乏那质变的一步,就是Token。没有Token,就好像你有一挺非常先进的机关枪,却没有子弹一样,而到了那个时候通证的普及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2、通证与发币

政府对于发币的行为其实是犹豫不决的,一方面又不太确定区块链是不是能够离得开发币,不确定资产数字化的核心是不是其实就是一个发币的过程,另外一方面政府也知道发币跟融资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所以目前政府对这一块是中立的态度,是先给行业足够的自由,让企业自行探索。

这一块我们的策略应该是暗中发力,而不是明面上的发力。

之前有一个新闻,说新浪微博发了一个绿洲APP,也要发通证,其实它这里也只是发一个通证而已,并不涉及到融资,但还是被政府叫停了,因为政府担心这些大公司发通证产生的宣传作用会给人们错误的理解,使得发币、非法集资、空气币这些行为又死灰复燃。

通证当然是要发的,但是默默的发行就行了,让一部分企业先用起来,只要通证的作用真正体现出来,相信星星之火迟早能够燎原,政府迟早会改变对通证的态度。

3、融资

我上面所说的发币,是指发行通证,但是不包括融资。

涉及到融资的部分,是政府重点打击的部分,不管你是什么形式,不管是ICO、IEO还是其它。

在这一块我个人是比较支持政府的做法的,目前区块链行业的融资行为确实需要治理,现在这些融资行为根本没有标准可言,Token背后对应的权益没有标准化,大多数都是空气币。

如果真的需要融资,利用传统的VC、PE融资模式就足够了,既有机构投资人给你提供各种资源,同时机构投资人又在间接帮普通投资人做尽职调查,减轻普通投资人被非法集资、诈骗的风险。


结语

1、在政府划定的边界内玩耍;

2、就让阿里巴巴这些做分布式记帐的大企业来做区块链的代言人;

3、该发通证的项目,默默发行,默默发展,不必过于高调;

4、只发币,不融资,如果需要融资仍然走传统渠道。

这是我看到的目前区块链行业落地的阻力最小路径,如果方向对了的话,其他的事只需要交给时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