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原创
1981 天前
940

说到金融科技(FinTech)这个时髦的词,很多人还比较陌生。不过呢,一提那位花了456万美元,天价拍下巴菲特午餐的孙宇晨,大家就很熟悉了。

他干的事情号称“金融科技”。孙宇晨等人在币圈,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人物,一把把地“割韭菜”。名义上玩的是区块链、比特币这样的金融科技,实则上是融资、圈钱、套现,多么熟悉的套路!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是其基本原则。例如金融科技非常重要底层技术之一“区块链”,就具有去中心化、独立性、安全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是国际上一个发展趋势,中国业界也在积极研究。但总有一些人士“捷足先登”,在技术尚未成熟之际,利用和普通人的信息不对称,走上了诈骗之路。

时下,披上“科技”的外衣,走传统金融的老路,正是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回顾一下,在金融科技之前,一些公司曾经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大行其道。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以“e租宝”为代表的大量P2P产品,承诺高收益率,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投资者,结果呢?公司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再比如,2015年一家经营建材和地产的传统上市企业“多伦股份”,摇身一变,改名“匹凸匹”(P2P的谐音),立马收获8个涨停,股价翻了近两番,后来套牢了无数小股民,这种奇效简直令人喷饭!

鉴于互联网金融“臭名昭著”,我们一些互联网公司就比较“聪明”: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百度将互金板块升级为“度小满金融科技”,更有360金融高调上市,它们的主打产品是京东白条、金条和360借条,本质上就是消费贷,利率甚至高达18%以上!我们知道,搞技术费时又烧钱,放贷赚钱来得快、收益高,即使一些公司加大技术投入,不过是为了更有效率地放贷!

我们对比看看华为“鸿蒙”系统的技术之路是怎样的:7年蛰伏研发,周边产品先行先试,培育生态而不激进扩张。现在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上乏善可陈,口口声声说“颠覆银行”。要知道,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本质都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经营风险”,科技研发必须把风险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流量和估值。

可见,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阶段,在“金融”和“科技”两方面都处于一种“裸奔”状态。

从野蛮生长到秩序规范,需要时日,更需要监管引导。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定调:“所有金融活动都要纳入监管”,这是一切金融活动头上的“紧箍咒”。此前,官方就针对金融科技ICO领域的乱象,进行了严厉打击。科技日新月异,监管容不得时滞,执行更不能拖拉。一定要让安全跑在创新前面,一定要让普惠跑在商业前面。

客观来说,技术是中性的。国际上数字经济已发展如火如荼,中国在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在大力推进。在科技赛道上,我们不能轻易输掉任何一个创新点。在移动二维码支付领域,老百姓就体验到了科技赋能下金融带来的便利,也让中国在智能手机和4G时代实现“弯道超车”。面对未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几颗老鼠屎”而“倒掉一锅粥”,必须直面问题,科学谋划。

对于老百姓来说,金融复杂,披着“科技”外衣的金融更复杂,一定要擦亮眼睛,稳健投资,切不可因“从众心理”而陷入无底的“庞氏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