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姚辉亚:已建立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平台,分布式技术是大势|链得得独家

1965 天前
904

链得得注:“2019钛媒体IT Value全球数字价值峰会”于8月8日至9日在海南三亚进行。在9日上午的主题分享中微众银行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就腾讯微众银行的分布式开放策略做出详细分享。

当他谈到区块链以及分布式数据架构时表示,微众银行非常专注科技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尝试。就时下银行金融领域极为受关注的“开放银行”理念做出案例解剖,并阐述了分布式技术的基本趋势和区块链开源平台的实践心得。

主讲人:微众银行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

地点:三亚,2019钛媒体IT Value全球数字价值峰会

时间:2019年8月9日

本文由链得得编辑独家整理发布,以下为演讲全文:

本来是马行长要来,因为他有紧急的事务就换成我了,希望大家不要有消费降级的感觉。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开放银行的话题,我相信前面两位发言人已经提了很多,他们的发言里多次提到“开放”两个字,银行业这两年特别热烈讨论的是就是“开放”。

这两年从技术应用来讲,过去集中化技术是主流。这两年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讲分布式技术也逐渐在发展。自己的例子来看,微众银行做的银行核心系统是全分布式的架构,不再基于过去的集中化技术方案来搭建了。另外,在分布式技术领域这两年谈得比较多的。

区块链也是比较典型的分布式技术的集成。这些技术的应用不断在推动,它带来了一些商业模式变革。过去一些集中化的,以垄断型发展的模式,也出现了多方协作的情况。现在的共享经济已经有这种趋势和苗头了,我比较喜欢用外卖的例子,过去叫外卖或者做外卖行业,在上班的地方餐厅在发传单广告,如果我们叫外卖就打电话给他,他接到以后做,做好以后送上来。现在再看外卖行业完全不一样了,你通过平台来叫单,商家接单,接单以后他有半成品,几分钟可以做好,是快递公司抢单送来,简单一件外卖事情已经从一方参与变成了多方参与,多方参与和协同效益已经出来了。在未来分布式商业的发展,多方协同变得越来越普及和广泛,当然了,共享经济中还有平台方式存在,相信未来通过技术也会取代或替代一部分中心化的平台作用。

所谓的分布式技术给银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这两年我们讲开放银行,其实开放银行利理解为,分布式商业理念和模式在银行业落地的体现。我们看银行业的发展,过去的银行中,如果大家做金融行业或者做银行,一个很大的体会是过去做一件事情,我都是以产品为中心,为流程为中心,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喊以客户为中心,做着做着最后变成了看看怎么样把产品做完,怎么样能够通过我的流程,所以我们讲了很多年以客户为中心,但是最终我并不觉得银行业做得很好。再看看其他行业,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变得非常普及和广泛,广为人知,从自己的体验上来讲也是如此。

过去银行以自己为中心,以产品和流程为导向,在未来这个模式也会得到改变,变为什么,变为所谓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哪里?过去银行在哪里,我们希望用户去哪里,未来以用户为中心,应该是用户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在哪里。这几年不管是电商平台,买东西可以分期,买旅游产品、买酒店的时候可以分期,买车可以分期等等,这种趋势越来越广泛。银行把服务嵌到合作伙伴的场景中,用户消费的时候可以完成金融服务变得越来越广泛,这是银行业这两年谈得比较多的开放战略。

微众银行主要是做几事情,把产品设计做得到极致,这依托着我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低成本、高效率的科技平台。当年还没有开放银行的时候,微众银行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连接者,现在看来这个理念跟开放银行的理念非常契合。

回到今天的主题,开放银行的定义,很多来宾不是银行业的人,外界或者国际上对开放银行的词汇有了定义,从狭义上来讲就是API的概念,通过API的形式把银行的模式输到场景端。更广泛的定义是平台化的商业模式,可能更宏观一些,涉及到多方,跟合作伙伴、员工、第三方开发、金融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建一个生态,在生态系统中共享我们的算法、数据等等。

微众银行是怎么理解开放银行的?我们把开放银行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重叫开放平台,这个好理解,如果大家熟悉微众银行的产品,比如微车贷,我们跟卖车的平台合作,当你买车的时候可以勾选一个分期或者贷款的服务,就会拉起微众银行的API,我们微众银行就可以完成风险评估。几分钟内告诉你可不可以享受金融服务,这是开放平台的概念。

第二重是开放创新的模式,所谓的开放创新是把我们积累技术能力给其他的合作伙伴,我们把能力给合作伙伴,他们搭建类似的生态,开放创新更多来源于原来的互联网公司,比如硅谷公司,他们在做开放创新,把自己的专利、知识产权给到生态的合作伙伴,或者社区的合作伙伴,降低合作伙伴或者社区参与者的创新门槛,原来依靠自己的创新变成了合作伙伴也可以创新。

第三重是开放协作,我们在自己建立一个创新生态以后,通过开放创新,帮助合作伙伴建立他的生态,在生态和生态之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生态串起来,又有很多新型创新形式出现,实现所谓的协同创新。我举一个例子,拿开放平台来讲,刚才提到的车贷产品,还有社交产品中的微利贷,还有智慧零售,这是零售商的小程序,原来你的零售商超市要想成为他的会员,过去发一个小卡片,每次买东西就带着,现在都数字化了,给你的会员号仍然没有意义,我们把银行帐户取代会员卡号,可以轻松让你的会员号变成银行卡号,每次动支都需要用户会员,还可以把积分、优惠券绑定在帐户背后,能够实现更多的增值服务,这是开放平台的例子。通过开放平台,银行业也实现把原有的场景延伸到其他用户消费场景中。

现在做得比较多是开放创新,刚才我提到一点,我们微众银行从成立到现在马上五年了,这五年当中,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原创事情。我们做的产品跟过去银行业做的产品不太一样,从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产品形态,过去传统的金融服务形态上非常不一样,意味着原创性,需要自己做,自己做的时候我们积累了一能力,我们可以看一下自主创新方面的数据,我们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达到9.8%,IT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到14.8%,银行金融服务行业大概是7.3%的水平这还是国际的数字,我们的数字达到了两位数,在投入比上是非常高的。我们的IT人数占比也非常有特色,我们科技人员的占比从成立至今是一半以上,上市银行的IT只有1%—8%的个位数的水平,这也是非常有特色,我们在自主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做这事情。从结果上来看,比如专利,到目前为止我们累计提交的科技专利量达到了600以上,这跟银行业相比是令人惊讶的,全球银行发明专利的排行榜,居然在全球第五的水平,前四名有两家国内银行,有两家美国的银行。

回到开放创新上,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IP、软硬件方面的科技能力给到我们的合作伙伴或者社区,一方面是回馈,我们成立银行的时候搭建系统的时候,我们也基于开源的技术架构在银行业系统上。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把这些能力给到合作伙伴,降低他们的创新门槛,依靠他们做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我们微众银行非常专注科技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领域,我们做了大量的尝试。比如拿AI来讲,我们做了机器人客服、机器人催收等等。在区块链领域我们成立了一个金联盟,搭建了国内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平台。

我们自己的银行核心系统基于私有云的架构搭建。我们把这些计算机能力开源,大家也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领域,基于隐私保护的机器学习的平台,泛AI,包括分布式计算、存储引擎,都已经拿出来开源。我们希望把这些沉淀拿出来,让社区伙伴或者其他合作伙伴降低创新成本,也希望看到基于这些能力他们做出更多的创新。

在区块链领域上做了一些创新,我们应用了很多区块链在业务场景里。我们也给合作伙伴,比如仲裁机构和法院,做司法联盟链,有非常直接的应用效果。过去我们做一次仲裁处理成本非常高,时间也很长,大概几个月的时间。不管是通过法院诉讼还是通过仲裁,成本上和时间上都很难承受。对于微众银行又很重要,因为我们的贷款金额都非常小,比如个人贷款,可能平均8千,企业贷款户均20多万,这么小的贷款额度,如果用传统的方案解决,我们成本吃不消,我们跟法院搭建了司法联盟,把效率提升得很高,从数月完成到现在只需要7天,成本降到最低50块,这让我们做数字金融更可持续。

做开放银行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挑战和应对,我们也需要相关的应对,原来银行是相对闭环的生态体系和系统,你做安全是做网络层面、基础层面做好,防止出现基础问题。通过构建开放的生态,你面对的挑战完全不一样,我们跟合作伙伴一起提供服务给我们的用户,这么多环节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带来问题。所以我们也要做好端到端的检测,不能只顾自己,可能需要一起把每个环节都做好。

当你触达场景,和场景端合作嵌入的时候,一定做到可持续性和服务型,你的连接效率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为这些平台大部分是互联网平台,比如做车、电商。在互联网行业敏捷是很重要的能力,他们可以做到很快的迭代能力,如果你跟他一起合作做一家银行,你的速度很慢,还是遵从原来的月度和季度发布的机制就无法合作。连接的效率也变得很重要,我们接入合作伙伴的过程也使用了联盟链、API等方式应对。金融行业比较强的业务领域的风险,你的合作伙伴出问题了,你的入口在他那里,你怎么办,用户怎么处理,所以我们在合作伙伴的准入、制定业务的营业计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关于隐私保护,国内讲的开放银行概念和国外讲的开放银行概念有很大不一样,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外更多的是在讲数据的共享,比如我有互联网公司可以做帐户聚合,背后可以借助银行,用户授权下可以通过银行拿到数据以后,聚合以后展现给客户,或者帮助客户做更多的服务。在国内我们的政策是比较严格的,目前为止还做不到银行对外分享数据,更多的是能力的分享,我们把风险评估能力、帐户能力嵌入在合作伙伴的生态里。

大家可以看到,现代法律立法对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有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那怎么做好用户的隐私保护?我们在机器学习方面用了联盟学习的方法,或者通过搭建区块链平台的方式实现可信的数据调换。这是我们的敏捷文化,是否能够适应新型开放银行的生态,刚才我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的合作伙伴、互联网平台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互联网平台对于我们金融行业的抱怨,他们发版本随时可以发,那你们能不能做到,他们产品创新速度也非常快,过去银行业的组织架构的方式,我们对于容错和试错的态度跟互联网行业非常不一样,未来开放银行想做好,从银行的角度来讲,你怎么样搭建敏捷性组织,能够跟合作伙伴步伐一致,怎么样能够摒弃原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更多的通过协作的方式服务好我们的用户,这点尤其的重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