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吸引开发者的方式不对,公链做再多市场活动都没用

原创
2013 天前
13472


Electric capital近期发布的开发者报告中,基于13万开发者的数据,从Github代码活跃度、Github Fork、智能合约交互情况、其他指标(比如Truffle开发框架就是评估下载量)几个维度评估了3000个区块链项目的开发者社区情况。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这个领域开发者生态及它对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那么开发者对于区块链项目方的意义在哪?

区块链其实比拼的是利益共同体生态。这个利益生态里的应用越多(注意是应用),价值就越大,价值直接体现为token的价值。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美国著名孵化器Y Combinator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生态,他的投资组合的企业的用户越多,价值越大,他(YC)的价值自然就越大。

而应用的创造者是开发者,对于要建设长期生态的项目来说,开发者帮你争取到的是用户,而散户投资者很多都不是用户。我之前在(https://orange.xyz/p/371)文章中也提到过一个趋势,很多项目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停止漫无目的的空投活动,而是想办法奖励那些对生态有贡献的开发者,将重心转移到如何壮大开发者社区。

以预测市场协议Augur为例(它的token是REP)。Augur网络上的许多操作都需要用到REP,比如创建市场和解决争端。理论上,随着网络使用量的增加REP会升值,但是普通用户不能直接使用该协议,只能通过使用开发者在协议之上构建的应用程序间接使用协议。这里是将Augur的token模型简化了,只是为了说明开发人员的角色。

圈子就这么小,全球性的开发者争夺战

在过去的几年里,区块链领域的团队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吸引开发人员。2018年,EOS背后的团队Block One花了数百万美元在全球举办黑客马拉松。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也是不断在世界各地宣讲以太坊的生态。总的来说,区块链团队采用的一些最常见的策略包括黑客马拉松、项目补助和设立生态基金。


Hackathon黑客马拉松

一些主流的项目,比如以太坊是非常依赖hackathon来笼络开发者的。自2017年10月的ETHWaterloo黑客松以来,他们举办了不下6场的大型黑客马拉松,吸引了4000多名开发者。今年2月的ETH Denver更是吸引了1000名开发者,超过了2018年一年的数量。

客观的讲,黑客马拉松让人们留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有效性并不是那么确定。许多赞助过区块链黑客马拉松的团队都告诉我,大多数项目在黑客马拉松结束后都销声匿迹了。这并不意外,许多像ETHDenver这样周末参加黑客马拉松的开发者,也不得不在周一早上回归全职工作。

但我更想强调的是,确实有非常多有影响力的项目从hackathon中脱颖而出。Felix Feng在2017年10月的ETH Waterloo黑客松上创建了Set Protocol的最早版本,几个月后,他从一群杰出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200万美元。那场hackathon上更是产生了像CryptoKitties、Gitcoin这样的明星应用。此外,这些黑客马拉松很可能对未来的以太坊产生积极影响。比如一个开发者在参加黑客马拉松几个月后决定全职进入该领域也是很有可能的。

CoinList的运营负责人Regan描述了他在2月份时参加ETHDenver时的所见所感。“尽管奖金相对不多,但还是有1000多名开发者从世界各地聚集于此。没有任何关于奖金或代币价格的讨论,相反,人们似乎真的很兴奋地在了解以太坊,积极的结识来自社区的其他人。虽然Ethereum社区的一些进展并不尽如人意,但我真的相信他们所建立的社区是难以复制的。“

补助金

这里讲的补助,是指给在特定协议上搭建应用的团队的非稀释性资金补助,有点像Bounty Program。比如以太坊基金会(Ethereum Foundation)在2015年初启动的DEVGrants项目,为每个项目提供1000至10000美元的小额资助。到2018年,当以太坊基金会(Ethereum Foundation)重新启动他们的资助项目时,利害关系明显发生了变化,资助金额从1万美元到150万美元不等。

大多数做layer 1的链都有类似的资助项目,包括Zilliqa的500万美元资助项目(2018年6月)、Protocol Labs的500万美元研究资助项目(2018年4月)和Stellar的合作伙伴资助项目(2017年11月)。虽然所有这些赠款项目都是为了促进生态系统的增长,但其具体目的不同。比如,Zilliqa专注于“在其开源技术平台上开发新的应用程序”。而Protocol Labs (Filecoin)把他们的资助项目集中在核心开发的挑战上,比如他们的共识算法。

这些计划的成效现在还很难说。因为目前这些项目的发展都不超过两年,并且这些资助项目很少公开发布数据,对于评估早期公司成功还是为时过早。不过也有一些成功的故事,比如Ethereum基金会在2018年8月向Uniswap提供了10万美元的资助,自那以后Uniswap就走上了快车道,目前智能合约上的资产池有700万美元。

生态基金

这里的“生态基金”广义上讲就是投资稀释资本的管理基金,其目标是发展特定的生态系统或协议。这是企业风险投资的一种演变,企业设立生态基金,对早期初创公司进行战略及财务投资,所以那些仅仅为了获得投资回报而投资于crypto的基金并不是生态基金。

Consensys就是生态基金的典型代表。其投资生态中包括:Truffle是Ethereum的一个开发框架,下载量几十万次。MetaMask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以太钱包,下载量超过130万次。

协议的一般做法是通过基金会(通常是通过ICO筹集)拨出一部分作为生态基金。EOS在ICO中筹集了40亿美元,拨出了10亿美元用于投资在EOS上搭建的生态项目。除此之外,EOS还参与合作发起过一支1亿美元的欧洲基金和一支2亿美元的亚洲基金。

虽然没有太多的数据支持,但是开发者对此似乎比较买账。Regan说,他和多支决定基于EOS构建项目的团队聊过,根本动机还是奖金的驱使让他们选择来这里开发(当然还有对生态的看好等其他因素)。

Gitcoin的线上hackathon思考

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关注和参与gitcoin开展的线上hackathon,这个过程中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有效建设开发者社区的思路,并进一步引发了对分布式协作方式的思考。

这是一场由微软和Gitcoin联合发起的一场为期15天的线上Hackathon,主要是以bounty赛题的形式为主,同时也鼓励大家不限于bounty提交自己在开发的创新项目。所有的奖金是以Dai计价,从几百到几千Dai不等。提供赛题的赞助方包括Microsoft、Consensys labs、Mythx、Nucypher、Chainlink 等17家加密领域的项目方和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了开发者的一些表现:1.贡献优势技能,主动寻求组织 2.对协作的需求

一般来说,hackathon应该是一种线下活动,24小时的结组爆肝通宵协作。但仔细想想,hackathon本身反映的就是一种分布式协作方式。这次的hackathon让我看到了线上可以替代线下体验的协作可能。也就是说,所有需要通过线下接触做到的事,可以通过线上的工具增强体验,甚至能赋予开发者更多的空间去创新和协作。对于项目方来说,也可能以更低的成本吸引到全球的开发者。

那么Gitcoin以及参与方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通过一些分布式协作工具增强交互:

1.Discord群作为主要协作阵地用于分主题讨论、结组

2.Email list进行信息整合发布用于update重要进展。比如哪些sponsor的bounty onboard了;xxx时间会有线上live答疑等

3.Google form登记信息,撮合结组登记有组队需求的hacker信息以及项目信息,方便进行需求匹配。

4.Zoom线上面基会,增强沟通和信任开设了Zoom频道,定期组织线上hacker面基会,主要还是为帮助结组。并邀请赞助方来讲解赛题,提供指导。

其次,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和交互做到非常充分。

有了以上的工具,除非你设置的奖金非常令人瞩目,否则开发者也不会主动到碗里来。所以在吸引开发者方面,必要的沟通极其重要,这种沟通的前提是要清楚的知道需要开发者来做什么,并且知道自己能帮助开发者做什么。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Consensys Labs分群中的一段对话,图中的开发者kiba要做一个数据远期市场,并从数据的提供者和数据的产出者两方面解释了思路。随后Consensys labs的Gabe出来肯定了创意并同时提出了疑问:1)在多方市场的基础上加入价格发现机制的作用在哪?2)为什么需要区块链?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得不说,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更多的创新和思路才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如果你不了解开发者,也不知道想要和开发者一起打造什么样的生态,做再多的市场活动也是没用的。

另外,这次hackahon的时间也给予了这种协作体验的提升以充分的可能性。两周的时间不会太短,可以让开发者们有足够的时间相互认识。也不会太长,让大家有一定的紧迫感,结完组后就开始密集开发了。

当然这大多都是表面的观察,其中涉及的思路和运营细节还有很多。这次线上Hackathon也算是gitcoin吸引用户(get user onboard)的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但是最终产出是否也可以达到甚至超越线下密集开发型黑客松的水平,会不会再次出现像加密猫这样的爆款应用,两周后见分晓。

开发者的参与仍然是区块链领域中最重要但尚待探索的领域之一。事实上目前关于智能合约平台的文章都集中在技术或学术主题上,比如共识机制和链上治理。这些主题当然很重要,但这都是在假设整个生态已经繁荣有效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开发者,这些话题就无从谈起了。

(完)

参考文章:

The Applications Never Came

https://medium.com/@rbozman/the-applications-never-came-5089a196cbfb

作者:Regan Bozman

Dev Report by Electric Capital

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5c745b19c2ff6174b1290e42/t/5c805a3ae4966b1ce3a2a937/1551915603922/The+Dev+Report.pdf

编译:Jess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