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摊上大事”,区块链能彻底解决版权问题吗?|白话区块链入门

原创
2105 天前
10221

作者 | 芳芳

上周,就在全球因为我们人类拍摄到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而狂欢时,一家以“视觉内容”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视觉中国」却因为这张照片的版权问题被卷入了一个“黑洞”。4月11日下午,共青团发微博质疑国旗、国徽的版权,再次将视觉中国推上风口浪尖。

版权问题一直是个“烫手的山芋”,一方面原创作者面临确权难、维权难、以及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另一方面使用者面临收费高、购买渠道不顺畅、被大平台“恶意维权”等问题。

每次发生版权类争议问题时,很多区块链爱好者和不少媒体就会出来说“用了区块链技术,版权问题就能完全解决”。真的是这样吗?区块链技术真的能彻底解决版权问题吗?

 01 区块链可以赋能,但也不是万能的

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不可(轻易)篡改、可溯源等特点,在版权保护方面,区块链可以赋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版权注册:在对原创作品进行版权登记时,区块链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时间戳与作者的信息、原创内容信息等元数据,一起打包并做哈希运算,生成一张电子凭证,并将相关的内容存储到区块链上。
  • 版权及衍生品交易: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可以为相关的版权制定灵活的转让交易规则,产生的收益“Token化”,最终实现去中心化的版权转让交易,以及甚至在作品创造之前就开始众筹等等。
  • 内容社区及分发:通过区块链技术,内容创建、内容下载、内容评价推荐等行为,都可以在区块链上被真实记录。通过Token激励,可以鼓励内容创作者创作出更多优质内容,鼓励用户主动挖掘并推荐优质内容。内容消费所产生的收益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追踪,让作者获得可靠的回报。

尽管区块链技术在版权方面大有可为,但区块链技术也不是万能的。

第一,区块链只能确保版权存证过程的可信度,无法保障信息上链前的可信度。换句话说,上链之后的内容可以保证无法篡改,但上链之前,区块链并不能证明内容是上传者原创而不是盗窃的,也不能证明上传者拥有版权。

第二,区块链技术也治不了“洗稿”。侵权监测一直是版权保护中的一大难点,比如在学术界,为了避免论文抄袭会要求“查重”,借助论文数据库强大的检索能力,通过算法识别是否存在抄袭行为。目前,区块链还没有强大的数据库,况且即便建立了大量的数据库进行“查重”,换个表达或是调换语句顺序,也还是能“骗”过审查。

 02 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的实践

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的落地应用在不断地推进。

在国家层面,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牵头,基于DCI标准和DCI体系框架,联合了新浪微博、京东、阿里巴巴、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等多方,联合发起DCI标准联盟链,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版权保护。

在司法方面,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对都市快报作品遭盗用的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首次对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予以确认其法律效力。2018年9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接入了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新华社、杭报集团等多个节点。

微观层面,目前已有不少项目团队利用区块链技术做去中心化的内容平台或是版权保护平台。比如说EOS创始人BM离开比特股之后,创立的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平台Steem,在熊市背景下活跃度依然很高。

 03 小结

区块链技术是一把“神兵利器”,在版权保护领域确实大有可为,但区块链技术也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方案解决。正确地理解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边界”,充分发挥区块链的优势,不断推动区块链的落地应用,版权保护问题终将有一日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