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五条硬伤

原创
2142 天前
9208


2月26日,小米集团(01810.HK)宣布最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任命崔宝秋为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并且在核心管理岗位上共任命了14名总经理、副总经理,这也是继去年9月成立集团组织部、参谋部以来,小米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上市仅半年多,小米就进行了四次架构调整,这或许意味着小米的“内忧外患”已经到了让它必须进行大调整的临界点。

过去几年,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小米的扩张顺风顺水,不过背后也有五条硬伤,如果不及时调整,恐将迎来厄运。

1
专利问题成发展瓶颈

早在2013年10月,美国公司Blue Spike就曾起诉小米,称小米的米1、米2、米3等产品侵犯了该公司美国专利,小米收到来自德州东部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的传票并应诉。

2014年底,小米“出海”印度不久便遭遇爱立信的专利纠纷,印度扩张计划一度被迫中断。

2018年9月,美国公司Dareltech也将小米告上了法庭,其在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起诉小米侵犯4项专利权。

几天前英国媒体报道称,欧洲专利经营机构IPCom针对某一常规性的技术专利,要求小米积极与其接触购买使用许可,指出包括Mi 8、Mi A2 Lite和Pocphone F1在内的几款小米智能手机都在使用IPCom拥有的技术。

而在国内,小米也涉及多番侵权,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酷派诉讼小米,要求小米立即停止侵犯专利的行为,停止生产和销售红米Note 4X、小米6、小米Max 2、小米Note 3、小米5X五款手机。


大家都知道,第一小米缺少必要专利,后遗症明显;第二小米正在试图进入欧洲和美国等知识产权深水区,这可能对小米的未来发展造成威胁。

在今年举办的巴塞罗那MWC上,小米集团国际业务负责人、高级副总裁王翔也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指出“不要让专利问题成为发展障碍”。

2
供货受制于人

2015年,小米的供应链之殇集中爆发。

其中最典型的例证,当属小米与三星交恶,这在《小米重生故事》一文中,亦有详细的记载。

“据一位内部员工透露,小米5发布前,三星半导体中国区一位高层带着团队与郭俊负责的小米供应链团队见面,在现场PPT演说过程中,由于小米态度很差,三星也很强势,双方在现场发生了很激烈的争执,直接拍桌子,这位三星高层站起来就离开了。”

三星是供应链领域的霸主,其触角遍及芯片、存储、屏幕等领域。这次事件给小米带来了一系列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尽管三星AMOLED频幕那段时间出货量很大,但就是不给小米供货,导致小米5迟迟不能交付。最终,这场供应链危机失控地演变成为小米2015年手机销量目标未能完成的主要原因。

虽然时隔几年,但是小米的供应链能力似乎依然没有改观。首先是芯片,拥有一颗高通最新芯片一向是小米主打的卖点,但是此前因为骁龙810发烫事件,差点让高端机型小米note折戟;到了去年,CPU漏洞致使骁龙845延期,小米8硬是被拖到五月底才问世,错过了黄金销售期。

其次是屏幕,今年1月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一段小米折叠屏手机工程机的操作视频,随后被披露该技术由维信诺提供。反观此前的几次屏幕革命,2K屏、双曲屏、刘海屏、全面屏小米都没有积累足够的优势积累。


图片来源:IHS Markit

最后是ODM,根据IHS Markit发布的2018年《手机 ODM 产业白皮书 》显示,小米的产品只有20%来自自身工厂的研发和制造,其余80%来自委外的ODM供应商。可以说外部供应商掌握着小米的供货命脉,一旦其中出现问题,小米可能会出现无货可卖的尴尬。

3
低端机不赚钱 高端机卖不动

2016年开始,小米开始在“性价比”标签外,寻找新的增长潜力,试图抢夺高端市场。不过,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小米Note系列首先扛起大旗,到了Note3便无疾而终。随后MIX系列接过Note使命,代言人从梁朝伟变成流量小生吴亦凡,依旧没有掩盖MIX销量乏力的事实。

无奈之下,今年一月红米Redmi品牌独立,继续对飙荣耀,而小米的品牌形象尝试向高端靠拢。

小米CDR招股书显示,小米手机销量中,红米手机销量份额占近8成,创造的收入在总收入占比中超5成。

这正是小米最大的硬伤,红米系列为小米手机贡献了一个漂亮的出货数据,却难以给小米利润。

同样,在印度最畅销的五款智能手机中,小米占据了三款,但均为廉价的低端红米系列,净利润率不到2%,其友商华为、OPPO、vivo的净利润率估计都达到4%或更高。

还有数据显示,在2017年,小米手机共卖出9141万部,而平均售价仅为881.3元。与之相比,华为、OPPO、三星和苹果手机在2016年的平均售价为1388元、1184元、1413元和3928元,均远超小米。

销量脱节现象导致小米在中国市场2018年Q4 销量下跌至 9.3%,不仅低于全年 12.2%,而且被苹果反超。

一边是量大但不赚钱的低端机市场,一边是高利润但挤不进去的高端市场,小米的2019有点难。

4
线上耍猴 线下怂

刚刚发布的小米9,目的是要确立红米独立后,小米手机的中高端定位,所以起步价3000。

不过鉴于骁龙855目前的量产难题,小米9依旧可能出现“耍猴”抢购,具体情况大家都清楚。

在线上,竞争对手荣耀已经连续9个季度高居线上销售的榜首了,何况V20还提前了2个月发布,据传已经有百万销量,等小米9系列冲进百万销量的时候,不知道V20又能涨多少。

线下,小米不能和OPPO、VIVO比。小米之家的店面,相对于多年深耕的线下的OPPO、VIVO来说,还是太少了,甚至和华为也没法比。


去年12月,联想抢发基于855的手机联想Z5 Pro GT。在小米9的后面,三星Galaxy系列登场,OPPO在其高管沈义人的微博下也放出新品的信息,VIVO更是成立了子品牌IQOO,Flag就是“生而强悍”。

过不了一个月,等到大家的855机型都推出时,小米虽有首发的优势,但如果没有现货,基本只限于推广层面,对销量贡献不大。

5
生态链不完善

本次组织架构调整还组建了五大部门,都直接小米CEO雷军汇报,包括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旨在大力推动小米人工智能、AIoT和小米云技术快速发展。

这里的AIoT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小米生态链及其相关产品,的确,小米的布局已经广泛到涵盖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但是服务还是没有带来多少利润。

雷军在发布会上多次与华为生态链作对比,目前看来,华为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上都有盈利,相辅相成体量巨大。

生态链企业借助小米的粉丝和影响力快速打开市场,并贯彻了“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模式,不过物美价廉很难形成足够的商业壁垒。

小米曾对外阐述自己的模式“硬件+互联网服务+新零售”,用接地气的话来讲就是硬件获客,服务获利,硬件的体量直接决定流量。但事实上,硬件始终占据小米收入的绝大部分,依托小米手机及智能家居设备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始终难以提升。

当然,硬件只是小米IoT战略的基础,掌握流量才是核心,在物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数据价值和承载内容服务的能力。

根据小米招股书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产品组合中SKU已经达约1600种产品,均来自自研或与生态链企业合作研发。但丰富的产品种类并不都代表数据,大量的生活耗材类产品,比如衣服、箱包、文具等等此类物品并不产生数据。

尽管小米号称有1亿台IoT设备,但是究竟能够贡献多大的数据价值可能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另外仅仅是小米手环、路由器、电视等几个大件就占据了IoT设备85%的体量,小米生态链能够贡献的数据也相对单一。

哦,对了,最后来回顾一下雷总在内部会议中的发言:“技术事关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和引擎。”

   雷军曾有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五条哥认为:内忧外患,前景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