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文章转载来源: WolfDAO
2025年11月,DeFi行业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完美风暴"。一周之内,Balancer损失1.28亿美元,Stream引发2.85亿美元坏账,四个稳定币归零,整个稳定币市场缩水20亿美元。几乎在同一时刻,Uniswap推出了酝酿两年的费用开关提案,市场欢呼雀跃。
暴雷事件暴露了DeFi系统性的安全、透明度和治理问题,而费用开关提案代表了行业对这些问题的典型回应方式——通过金融工程和利益再分配来应对危机。
这种回应方式有效吗?本报告的核心论点是:当前DeFi面临的不是估值危机,而是价值创造危机。当行业的根本问题在于无法为用户持续创造价值时,回购、费用开关这类资本操作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速危机。
Balancer TVL单日暴跌50%,Stream引发四个稳定币归零,远超直接损失的影响范围。这种传染速度证明:信任一旦崩溃,破坏的力量呈指数级扩散。
与此同时,行业在过去一年大规模推进的回购计划却几乎全部失败。Aave在不利时机持续买入形成高位接盘,MakerDAO尽管基本面强劲但价格仅为历史高点的1/3。
这里出现了一个深刻的不对称性:建设是线性的、缓慢的、需要持续投入的;而破坏是指数级的、瞬间的、可以清零所有积累的。回购试图通过供给端优化(代币销毁)来解决需求端问题(安全信任、用户增长),而暴雷直接摧毁了需求的基础。
一.把症状当成病因。协议认为代币价格低迷是问题,所以通过回购来提升价格。但价格低迷只是症状,真正的病因是业务停滞、用户流失、竞争力下降。
二.混淆短期刺激与长期价值。回购可能带来短期价格上涨,但如果没有业务改善,价格很快回落。市场不会因为回购而持续抬高估值,价格最终由增长与叙事决定。
这些误判指向同一个根源:把DeFi当成纯粹的金融游戏,而忽视了它本质上是需要持续创造用户价值的技术产品。Hyperliquid通过产品优化→用户增长→交易量增长形成正向飞轮,回购只是锦上添花。其他协议仅有回购而无业务增长,回购就成了"用储蓄护盘的庞氏游戏"。
Uniswap费用开关提案推动代币爆拉超40%,但这种乐观建立在根本性误读之上。市场认为这是回购计划,实际却是从LP收入中分走17-25%给协议。这是零和游戏——协议收益的每一美元,都从LP那里拿走。
这个认知差异将前面所有回购失败的问题推向了极端。前面的案例至少理论上不损害既有利益相关方,而Uniswap费用开关主动制造了LP与代币持有者的内战——牺牲协议根基(LP提供流动性),取悦协议股东(UNI持有者)。
时机不对:Uniswap在暴雷余波未平、信任危机加深时推出费用开关。当市场需要的是"如何保证资金安全"的答案时,提供的却是"如何重新分配收益"的方案。
用户流失:在Base链,Aerodrome的收益率已经是Uniswap的数倍,费用开关激活后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理性LP只看收益率,不会因为品牌忠诚而留下。
循环困境:如果费用开关导致流动性外流,可能形成负向循环——LP收益下降→流动性减少→交易滑点增加→用户体验变差→交易量下降→协议收入低于预期→更多LP离开。
将Uniswap费用开关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审视,它代表了一种危险的趋势:当行业无法创造增量价值时,就转向存量博弈。
每当创新停滞、用户增长放缓时,协议就倾向于通过金融工程来"优化"——调整费率结构、设计复杂的代币经济学、引入各种回购和销毁机制。这些操作的共同特点是:重新分配既有价值,而不是创造新价值。
Hyperliquid的成功证明了另一条路径:通过产品创新→用户增长→真实收入增长来支撑回购。这是增量博弈,是正和游戏,所有参与方都能受益,因为蛋糕在变大。
而费用开关代表的是存量博弈,是零和游戏。蛋糕没有变大,只是重新切分。这种博弈在短期内可能让UNI持有者满意,但长期必然损害协议根基。
DeFi当前面临的不是估值危机(代币价格太低),而是价值创造危机(无法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两者的区别至关重要。如果是估值危机,回购、费用开关这类金融工程确实是合理方案。但如果是价值创造危机,这些操作就是缘木求鱼——它们消耗资源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甚至可能加速危机。
DeFi TVL已恢复至历史峰值的89%,但代币价格普遍仅恢复20-40%。这种背离说明,资金在回流,但信心没有回流。用户愿意使用DeFi赚取收益,但不愿意持有DeFi代币,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些协议能持续创造价值。
暴雷事件加深了这种怀疑。当经过顶级审计的协议仍然损失上亿美元,当声称"去中心化"的项目70%资金处于黑箱,当Curator赚取高额分成却无需承担责任——DeFi的问题不是代币价格,而是系统可信度。
Stream的崩溃提供了清晰的教训:在信任危机环境中,透明度是差异化竞争优势。当Stream用70%黑箱资金提供高收益时短期内吸引用户,但黑箱崩溃时不仅自身覆灭,还拖累整个生态。这创造了市场机会——对透明度的需求远超供给。在Stream崩溃后,市场对透明度高的稳定币需求激增,即使收益率较低。在信任缺失的环境中,透明度本身就是产品。
协议应该主动提高透明度,而不是被动应对监管。将其作为市场定位的核心——"我们是最透明的DeFi协议"——这个定位在当前环境下比"我们是收益率最高的"更有价值。
在DeFi治理中,权力与责任经常分离。早期DeFi协议追求"去中心化",常常将其理解为"权力分散",却忽视了"责任分散"的危险。结果是出现了大量"有权无责"的角色——他们可以影响协议决策、管理用户资金、设计策略,但当出问题时却无需承担损失。
解决方案的核心原则是:权力必须与责任对等,收益必须与风险对等。任何掌握权力的角色都必须质押显著比例的资金,建立自动罚没机制,实行收益延迟发放。当Curator自己的资金暴露在风险中时,他会更谨慎地评估每个策略。这种利益绑定比任何道德约束都有效。
DeFi行业现在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一条路是继续资本游戏——更多的回购、更复杂的代币经济学、更精巧的利益分配机制。这条路的终点我们已经看到:Aave,MakerDAO,Pancake都没能单纯靠回购和通缩撑起币价。
另一条路是转向价值创造——把资源投入安全、透明度、用户增长、产品创新。这条路更难走,需要真正的技术突破和长期投入,回报周期更长。但Hyperliquid证明,这是唯一可持续的路径。
时间窗口正在关闭。下一次暴雷可能来得更快、破坏力更大。在信任彻底崩溃之前,行业还有机会完成范式转移。
最终,DeFi的春天不会属于最擅长金融工程的协议,而会属于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敬畏风险、追求透明、完善治理的协议。回购和费用开关可以是手段,但绝不应该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建立一个可信、可用、可持续的去中心化金融系统。
本期报告数据由 WolfDAO 编辑整理,如有疑问可联系我们进行更新处理;
撰稿:Nikka / WolfDAO( X : @10xWolfdao )
来源:WolfDAO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