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文章转载来源: Frank
作者:Frank,PANews
Hyperliquid近期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压力,不仅失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头把交椅易主,且日交易量甚至被竞争对手Aster超过约10倍左右。与此同时,生态内的安全事件频发,稳定币计划仍处于襁褓之中。外忧内患之下,Hyperliquid究竟是困兽之斗还是在蓄力憋一把大招?
Hyperliquid最近的处境可谓是四面楚歌。在市场看到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场以及HYPE代币的强势表现之后。这个赛道迅速涌入了大量竞争对手。
其中实力最强劲的就是BNB Chain上的Aster,不仅短时间内夺走了Hyperliquid长期占据的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还在日交易量等数据方面领先了10倍左右。
在今年7月份,Hyperliquid在去中心化衍生品的交易所份额当中占比还约为65%,且这一占比份额自2024年底主网上线后就一直保持。而到9月22日数据显示,Aster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70%,Hyperliquid的份额被挤压到只剩8.3%。
不过,这种市场份额变化并不是在存量市场之下发生的。Hyperliquid的交易量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变化,甚至还有了一定的增长。而随着Aster加入竞争,交易激励活动给整个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量。例如,9月22日至9月29日这一周,Hyperliquid的交易额为800亿美元,仍处于上线以来的高位水准。只是对比Aster同期夸张的2700亿交易额显得逊色不少。
另外,在用户数据方面,截至目前,Aster的总用户数已经超过300万,而Hyperliquid历经一年的发展总用户数也才达到71.9万个。相比之下,Aster的流量效果的确是远强过Hyperliquid。
10月1日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内Aster的永续合约交易量约为728亿美元,当然参与交易的用户约为6万个地址,平均每个地址贡献交易量121万美元。同期,Hyperliquid的每个用户贡献的交易量约为16.52万美元。
此外,除了Aster,Lighter、edgeX等多个竞争对手也在近期表现强势。Hyperliquid可谓是四面楚歌。
面对来势汹汹的挑战,Hyperliquid并未陷入单纯的数据焦虑,同样打出了一套巩固长期价值的“组合拳”。
9月28日,Hyperliquid向早期用户和贡献者空投了4600个名为“Hypurr”的NFT系列 。这一举动迅速引爆了社区。在短短24小时内,该NFT系列的交易额就超过了4460万美元,地板价一度高达68700美元,其中最稀有的一个甚至以7.5万美元的天价成交 。
Hypurr NFT的发行也迅速引发了市场的热议,市场再一次开始探讨Hyperliquid潜在的撸毛空间。
在NFT引爆社区的同一天,Hyperliquid在主网正式上线了“无需许可现货报价资产”功能 。这是一个看似技术性,实则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举措。
该功能允许任何满足严格链上标准的稳定资产,通过无需许可的方式成为平台的报价货币 。其要求部署者需质押20万枚HYPE代币(锁仓3年),并为该稳定币与USDC、HYPE的交易对提供极高深度的流动性 。
这一举措为前段时间火热的Hyperliquid稳定币之争提出了新的思路。对于Native Markets发行的USDH,从此来看并不算是Hyperliquid的孤注一掷。而此前参与稳定币竞争的多个巨头在这个机制下也可以参与到Hyperliquid的稳定币竞争当中。而最关键的核心,是进一步削弱了USDC在其生态的垄断效果。10月1日,Ethena Labs创始人Guy Young透露,Ethena将与Liminal合作在Hyperliquid推出一款新稳定币。
除此之外,近期恰逢全球范围内多个加密大型活动举办的集中期,Hyperliquid也在这些活动当中进行了大量曝光。在首尔举办的线下黑客松当中,获奖的三个项目分别为:Hyperliquid Copilot、Edgescan、HODL Bot。从类别上来看,这些获奖项目基本还是围绕在交易工具范畴之内。一方面,这或许能够体现Hyperliquid生态发展的专注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态的多样性仍显得有些局限。
Aster由空投预期驱动的流量和数据无疑是惊人的,但这引出了一个更核心的问题:当这场耗资巨大的激励狂欢逐渐退潮,交易量回归真实需求时,市场会重新回到Hyperliquid吗?还是会彻底改写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市场的格局?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对比两者根基上的差异,并厘清Hyperliquid真正的护城河所在。
首先,在运营思路上,两者代表了两者截然不同的发展哲学。
Hyperliquid是“技术理想主义者”,其截至目前的生态建设全部围绕极致的交易体验进行,甚至说Hyperliquid作为一条公链本质上只是为了Hyperliquid服务的配套基础设施。
而Aster的运营基础则有着不同的逻辑,作为币安和BSC链在去中心化衍生品赛道落下的重要一子,Aster的主要作用是代替整个币安生态对抗Hyperliquid等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带来的冲击。因此,Aster自诞生以来所承载的压力也更大,资源也更丰富,甚至被称为币安的“代理人战争”。
在产品的竞争方面,无论是多链的兼容性、经济模型的叙事、生态的资源上,Aster都处于领先位置,这也是为什么Aster能够快速取得领先的原因。而Hyperliquid最主要的优势可能就是亚秒级的延迟和10万级的TPS在性能上。不过,随着BSC链的性能提升,这一优势也在被逐渐缩小,9月23日BNB Chain披露,将出块间隔从750毫秒加速至450毫秒,以保持与加密货币领域最快区块链的竞争力。
那么,Hyperliquid的核心护城河到底是什么呢?抛开这些表面的技术和产品特点来说。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优势。
1、高质量用户沉淀,虽然Aster的交易量数据明显领先,但在未平仓合约量(OI)这个数据上两者有着巨大的反差。9月29日,Hyperliquid的未平仓合约数量为129亿美元,而Aster的同期数据也仅为2亿美元,两者相差超过60倍,更高的OI意味着Hyperliquid上沉淀了更多真实的、长期的、大资金的交易头寸,其用户质量和粘性远非以刷量套利为主的短线用户可比。
2、更高的锁仓价值,Hyperliquid的TVL约为57.7亿美元,而Aster的数据约为22亿美元。两者看似相差仅为1倍多。但前提条件是Aster是在空投刺激下的TVL,而Hyperliquid的数据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表现。究其根本,在当前来看,Aster更多代表的是投机力量,而Hyperliquid上显然已经积蓄了较为长线的价值投资力量。
3、独立的生态体系,相比币安系强大的资源,Hyperliquid的独立性一方面显得形单影只,但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更高的决策独立性。尤其是面对危机的情况下,Hyperliquid体系可能会完全站在交易系统稳定的角度作出决策,如此前发生的多次交易操纵事件。即便是受到外界的质疑,Hyperliquid也会在维持交易体系稳定方面义无反顾。而相比之下,Aster目前仍未遇到此类事件,但一旦发生类似的事件,BSC链是否能够为了维护Aster的用户或者金库利益采取类似Hyperliquid的应急手段?可能性并不高。
总体来说,即便Hyperliquid仍具有多重护城河,但形势上仍不乐观。其在市场上所面对的并不止于一个Aster,挑战者目前有如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般,正等待轮番挑战。而在此时,Hyperliquid不光要推陈出新应对流量减少的危机,还要小心决策,一旦出现重大纰漏则可能陷入万难境地。
这场对决的最终胜负,将取决于市场最终更看重“短期的狂欢”还是“长期的内功”。对于Hyperliquid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来源:Frank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