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文章转载来源: Web3CN
Gavin, BeeGee (Super Bitcoin和BEVM 核心建设者)
2024年12月4日
AI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信息爆炸使得人类面临着处理和信任海量数据的难题。传统的信任机制,如中心化机构和社会共识,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局面。以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AI算法永不停歇地光速迭代,AI及其各种变体将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人类是否已经为应对由此产生的信任危机做好了准备?
远有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中早已预见到中央控制系统可能超越“机器人三定律”,对人类构成威胁。近有深具洞见的学者尤瓦尔·赫拉利也提出了类似的疑问:“我们能否相信计算机算法能做出明智的决定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这些担忧反映了对集中化权力和算法决策的不信任。在这种背景下,去中心化信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在没有中心权威的情况下建立可信赖的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借鉴新的理论框架,而控制论恰恰提供了关键的思路。
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在其著作《控制论》中深入探讨了系统的控制和通信,强调了反馈机制在维持系统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他的核心思想——自组织系统、非线性系统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为我们理解比特币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诺伯特·维纳
比特币的自适应机械共识正是维纳控制论思想的实践,充分体现了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的能力。通过工作量证明(PoW)和动态难度调整,比特币网络实现了高度的去中心化控制,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种机制不仅符合信息论中关于信息传递和信任建立的原则,更为解决信息时代的信任危机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当前,许多区块链项目过度强调交易处理速度(TPS)等计算能力指标,试图通过提升计算性能来占据市场。然而,这种对计算能力的追逐,忽略了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所在。区块链的真正革命性在于其实现了去中心化控制,通过自适应机械共识,解决了传统中心化体系无法应对的信任和协作问题。
例如,比特币的成功并非源于其计算能力的强大。事实上,比特币网络的交易处理能力相对有限。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去中心化控制,实现了一个无需中心化机构参与的信任机制。这样的机制使得网络中的参与者能够在无需相互信任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的交易和协作。这种信任的建立,依赖于严格的密码学算法和共识协议,而非计算速度的提升。
相比之下,一些强调高TPS的区块链项目,虽然在性能上有优势,但由于缺乏强大的去中心化控制,无法建立稳固的信任基础。这就如同在没有坚实地基的情况下建造高楼大厦,终究难以持久。
比特币的自适应机械共识如同数字世界中的“机械之心”,赋予了网络自我调节、自我组织和自我进化的能力。矿工们为了获得比特币奖励,投入大量算力参与工作量证明的竞赛。这种机制不仅保障了网络的安全性,还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更多的矿工参与使得全网算力增加,挖矿难度提升,共识机制进一步增强,比特币的价值随之提升,吸引更多的矿工加入。
这种良性循环体现了自组织系统的特征,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依赖于任何中心化的实体,而是通过参与者的共同竞争和协作实现的。比特币的共识机制不仅解决了分布式系统中的拜占庭将军问题,还展示了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和涌现行为。
数学家艾伦·图灵认为,思维最终是来自于大脑的机械过程。而逻辑学家库尔特·哥德尔则认为,图灵将思维简单地归结为机械过程是一种误解。他相信人类的思维具有机器无法企及的深度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直觉、洞察力和意识等方面。
艾伦·图灵
库尔特·哥德尔
然而,中本聪的比特币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他通过自适应机械共识,展示了机器也可以拥有类似于人类思维的能力。这种“机械之心”使得比特币网络能够自主调节和进化,具备了类似生命体的特征。虽然比特币的“思维”能力仅限于表达BTC的转移和UTXO状态的变更,但这已是机器思维的初步体现。
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设计出普适的“机械之心”(自适应机械共识),那么就有可能构建出能够表达万物的机械自适应控制系统。这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或许正如哥德尔和图灵所期待的那样,推动人工智能迈出关键的一步。
在生物和机器系统中,我们可以将其功能分为三部分:用于通信的感官、用于计算的大脑,以及用于思考(控制)的心。在比特币网络中,“心”正是其自适应机械共识。这是图灵和哥德尔未曾预见的突破,或许如果他们看到了比特币的出现,会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感到振奋。
比特币的诞生标志着一种全新技术范式的出现,即“中本聪范式”。中本聪在解决分布式信任问题的过程中,创造了比特币这一基于自适应机械共识的系统。他并非仅仅为了创造一种数字货币,而是试图通过去中心化控制,构建一个无需中心化机构的信任体系。电子现金系统(Electronic Cash System)只是中本聪的一个尝试范例。
这一范式体现了维纳控制论的三大核心思想:自组织系统、非线性系统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比特币网络如同拥有“机械之心”的生命体,具备自我调节、自我组织和自我进化的能力。自组织系统体现在网络节点的自主参与和协作,非线性系统反映在网络的复杂动态行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则体现于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进化能力。
控制论和信息论为我们理解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克劳德·香农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的信息论,为理解信息传递、信号处理和信任建立奠定了基础。控制论强调系统的反馈和自我调节,与比特币的自适应机械共识机制高度契合。
克劳德·香农
此外,借鉴其他领域的思想,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区块链的发展。人工智能中的自学习和适应机制,可以为改进共识算法提供灵感;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有助于理解去中心化网络中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佛学中《六祖坛经》中的“明心见性”则强调通过自我觉悟,见到事物的本质,而不必执着于指月之手。 这些思想启示我们思考“心”的作用以及系统的无常性。比特币的“机械之心”体现了这种无常和空性,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可信。
比特币的成功启示我们,去中心化控制的应用不应局限于数字货币领域。通过构建强大的自适应机械共识机制,我们有可能在更多领域实现去中心化的信任和协作。
以宪法为例,传统的宪法解释和执行依赖于中心化的机构,如法院和执法部门。由于各地执法者的解释可能不一致,导致了信任和执行的偏差。如果能够通过可信的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对宪法进行解释和执行,或许能够提升法律的公平性和一致性。这种尝试虽然具有挑战性,但正如中本聪通过比特币探索去中心化货币一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信息已然爆炸的时代,信任已成为稀缺而宝贵的资源。比特币通过自适应机械共识,开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信任体系,重新定义了人们协作和交易的方式。我们需要摆脱对计算能力的迷恋,回归区块链的本质,聚焦于去中心化控制的实现,通过比特币的“机械之心”重塑人类的信任机制。
在加密这条以日为年的路上,我们已走了许久,彼岸却遥不可及。我们似乎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更忘了什么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幸好仍有比特币,像北极星高挂在苍穹指引着我们。如同歌曲《篇章》中所唱,“别让乌云遮住了天空的蓝,别让命运折返没浆的船”。
让我们回归初心,回到比特币,在梦开始的地方开启新的篇章。
来源:Web3CN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