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区块链+溯源:谁都可以“BATJ”不行

转载
2271 天前
16574

来源:起风财经  作者:辛夷

应用是区块链诞生以来萦绕不去的痛点。尽管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业内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方向还是达成了几个相对确定的共识,“区块链+溯源”就是其中一个。

“区块链技术和商品追溯有天然的契合性”,中码溯源的CTO郑小维说。

一方面,区块链溯源编码唯一且不可篡改,不仅可以问责到人,还有利于实现追溯链条的优化和整合;另一方面,“疫苗造假”事件正在进一步唤起社会对商品追溯的重视,而既有的认证方式已然难以满足公众的安全需求。在此背景下,“区块链+溯源”顺势点燃了业内外对新技术解决方案的期冀和热忱。

但事实上,相比于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等“古典”溯源技术,区块链溯源在商品追溯系统中尚处在探索阶段。而“区块链+溯源”的边缘化现状,既暴露出项目方自身的问题,也凸显出当下产业标准制定和相关制度推行的紧迫性。

由此可见,“区块链+溯源”想在解决商品防伪溯源上“登堂入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技术祛魅:区块链解决不了“真假”问题

“区块链从密码学上升到哲学,现在就快变成神学了”,郑小维说。具体到“区块链+溯源”的应用实践中,新技术能“杜绝假货”是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

“大家认为区块链溯源最大的问题是不能保证数据‘上链’之前不被篡改,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区块链的范畴,甚至不是防伪的范畴”。

郑小维介绍称,区块链溯源可以从整合信息、打通中间环节、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寻找发力点;即使是防伪,也仅限于证明某个产品从属于某个公司。而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如何,不是由某个独立的技术方案或单一个体能解决的。

这个观点也与当前产业界的看法不谋而合。

“根源链”联合创始人徐立春就曾在一次线上分享中提出,解决商品“上链”之前的真假问题,实际上是对“区块链+溯源”的理解走进了基于消费预期的误区。“技术永远不会作恶,作恶的是使用技术的人。如果想解决‘上链’之前原始性的问题,需要脱离人的参与,全过程采用技术方式实现。”

此外,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也是阻碍“区块链+溯源”成为主流解决方案的巨大关隘。

郑小维分析称,首先,区块链的底层应用尚不完备,在生产环境中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安全性上;其二,采用何种共识机制能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迄今为止也还是底层技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比如在POW(工作量证明)机制下,大算力的节点不通过,导致无法及时处理问题,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怎么办?出现分歧的时候产生硬分叉了又怎么办?而当红的DPoS(股权授权证明),和中心化又有什么区别?”

除此之外,郑小维指出当前的“区块链+溯源”项目同质化严重,也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能达到主流技术方案的基础标准。“现在市面上的区块链溯源都大同小异,绝大多数只是一个测试版的东西,而我们需要的必然是一个稳定版本。换言之,除了区块链,现在的方案是否存在更好的替代方案?我们所看到的区块链项目究竟是真正的需求,还是被牵强附会构建出来的伪需求?”

这个行业还没有走到非用区块链解决的地步!

推行困境:谁做都可以,“BATJ”不行

“对于区块链溯源项目来说,技术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怎么推行,至少从战略角度来看是这样”,郑小维指出。

按照他的观察,在现有的技术阶段下,区块链溯源的准入门槛并不高,只要是具有一定经验的从业者都能做。而且无论是公链还是联盟链,即使在技术和“上链”数据都可靠的前提下,只要没有人用,也无异于自娱自乐。其中,基础改造成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决策性元素。

郑小维解释称,诸如烟、酒、有机农产品等利润空间大的商品,假冒情况猖獗、维权成本高昂、对消费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危害巨大。因此,这些产品商家更愿意在溯源防伪方面投入更多。反之,像农产品等附加值不高的商品,其对于改造成本极为敏感,即便采用传统溯源技术,也很少有企业愿意出于追溯目的进行改造。

换句话说,当标的产品的附加值不足以覆盖成本时,“区块链+溯源”在其中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如果说成本问题还只是部分企业的枷锁,那么公信力缺失则是企业的集体顾虑。“我是一家公司,我认证了另一家公司说他安全,但是我本身没有行业公信力,‘上链’又如何?”郑小维说,“技术本身当然可信,但大家终究不是信任技术,也没有理由去信”。

在郑小维看来,公信力不是技术提供商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像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

根据链塔智库的“区块链溯源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止目前,参与“区块链+溯源”布局的互联网巨头主要有百度、阿里、京东和苏宁。

其中,最早行动的是京东,其于今年3月推出“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死对头”阿里则在紧接着的4月发布了号称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正品溯源功能”,直接用于支持天猫奢侈品平台;热衷“对呛”的苏宁在7月推出同时支持联盟链和私链业务的区块链平台;与此同时,百度也上线了服务图片版权领域的联盟链“百度图腾”,作为其进军区块链的作品。

“他们很大、很有钱,也有技术,但是他们不适合做追溯”,郑小维说。理由似乎很明显,“他们一边卖东西一边做溯源,话都是自己说的,相当于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郑小维认为,巨头想要当规则的制定者,除非把自有的电商业务刨除,或者仅在内部生态自己管自己。“淘宝出一套规则监管商家很好,但是别拓展出去推动产业。规则制定权交给阿里,京东会服?其他电商怎么混?这不公平。”

就具体操作来看,数据无法打通也是巨头不能掌权的天然屏障。“各家平台的数据结构不一样,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很大损耗,阿里出于利益考量也肯定不会和京东共享数据”。

此外,郑小维提出,每家电商平台都开发一套自己的溯源系统本身也不合理。“如果平台各自为战,就会迫使商家针对每个电商渠道都出一个系统去对接,如此一来商家就会不堪重负。”

唯一的解决方案只能是监管层搭台,服务商唱戏。“巨头推自己的系统,找第三方监管,然后再找人监管这个第三方,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必须有权威机构监管企业,这才是有意义的。”

“相当于有一个底层链,但是他们可以在上面做DApp”,郑小维说。

标准重构:有些问题不解决,什么技术都没有用

通过对技术和市场的分析,“区块链+溯源”目前的问题很清晰——技术服务能力不足,企业没能力或没动力接入追溯体系,以及部分技术过关的服务提供商身份不适格、推广能力受公信力不足的拖累,而这一切都指向了制度。

“监管层出台一个规范,包括追溯行业从业者包括什么、做到什么、整个追溯流程怎么走。就像商品真假的问题,最有能力保证数据上链之前不篡改的只有国家,他要去推,源头的问题也是国家监管”,郑小维如是说。

事实上,郑小维口中的“标准”在2015年年底就已经制定完毕;而建立追溯机制这件事,其实也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国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其中,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重要产品,其采用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的企业比例需大幅提高。

为此,“意见”明确,需针对不同产品制订相应规范,抓紧制定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标准;鼓励有关机构为广大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市场化认证服务,适时支持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探索建立追溯管理体系专门认证制度。

郑小维表示,“标准很重要,因为行业要有共识、数据结构也要有规范。就像http也有标准,这个标准只有能被解读,那么这个协议才有意义。”

郑小维预计,追溯行业标准会在即将到来的九月或十月份出台,而后则是漫长的推进过程。“技术层面已经没问题了,但推进是个大工程,毕竟企业太多了。比较可靠的做法是先做试点,从附加值高的产品开始推,然后借助各行业协会的力量一层层拓展下去。”

届时“区块链+溯源”或将被单列出来设置一个专门的产业园区,通过提供办公地点、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扶植那些不是为了发币跑路的区块链溯源项目。“有了整合服务和联合推进,项目方也不用孤军奋战。比如那些本来用二维码做追溯的企业想要选择技术升级,就把它们转移到区块链溯源产业园区,谁有能力谁去做”。

监管层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是真正为产业所知、为行业所认、为企业所用,并非在朝夕之间;更不要说在此之前,币价下跌加速的泡沫肃清、急功近利的资方退场带来的融资困难,以及区块链迟迟没有落地项目傍身带来的产业信心消退,都必然会先淘汰掉大批项目方,产业或将面临低谷。

郑小维坚定地说,“区块链当然是一项值得投入的技术,它是未来,只不过真的还未来!”


64x64

交易机器人存在的跑路风险,UTONIC的AVS+MPC方案可以解吗?

App打开
64x64

如何抓住下一个Meme百倍收益?先建立科学选币体系

App打开
64x64

美国SEC主席Gensler下台倒计时,继任人选或为律所合伙人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