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从AI写歌的Suno.ai谈起:“内容协同创作”的定位和未来

转载
318 天前
5770

文章转载来源:AIcore

原文来源:AI投什么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生成

成熟内容形式的AI生成从来不需要担心需求和落地,只需要考虑能不能做得到,能做到多好。成熟内容形式的意思是,生成的内容可以直接成为一个2C商品,并有一个业已稳定的市场。本篇文章里,我们起自AI创作音乐内容的工具Suno.ai,将延伸到AI在现有内容产业的定位和未来。

在《从HeyGen到Pika,AI视频商业化中的生存与生态》这篇前文中,我们阐述了Pika作为“内容创作协同者”与视频工具的区别。而在音频领域,可以类比来看,合成人声的产品具有和HeyGen一样的工具属性,其产品偏向to B和to professional C, 需要使用者再去决定应用场景,而写歌的Suno.ai,则是直接面向已经相对成熟的音乐市场,并有机会充当和Pika相似的内容协同创作角色。

在各种内容形式中,音乐早已算不上较大的赛道,甚至渐渐有沦为视频附属物的趋势,但也因此卷的程度不高,让Suno.ai得以凸显出来,以接近350%的增幅进入12月的AI产品榜。(榜单来源:公众号AIhackathon)


01 内容协同创作的市场定位


Suno.ai距离一个理想的产品还很远,更谈不上生态建设,尽管各方面的优化还有很多空间,它已经能够让一个没有任何音乐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至少是听起来流畅的。在Suno.ai的首页排行榜前列的那些歌曲,甚至还有点好听,虽然很多只是半首。

这样的能力已经初步达成了我们对协同创作工具的定位,“协同”意味着面向两类需求:一是普通用户的表达欲望。工具不奢望也无法完全替代专业创作者,而是大幅降低创作的门槛,让更多有想法的人可以实现自我表达。这种想法可以用相对简单的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传递给AI,就Suno.ai来说,它可以是你自己写的歌词、prompt以及选择的音乐风格等等。如果你一直觉得市场上的内容作品不够满足,或者成天吐槽现在的音乐圈影视圈水平不行,Fine,给他们一点小小的业余创作者震撼,别忘了米津玄师最早就是在VOCALOID写歌投稿出道的。

普通用户的表达欲迸发出来,会带来巨大的创意爆发和生命力,我们对此深信不疑。现在的网文产业、UGC视频产业等等,都是在创作门槛降低,刺激了用户“我上我也行”诉求后诞生的完整商业链条。但动漫、影视、音乐等内容形式,因为对专业制作的要求更高,并没有同步被拉低门槛,现今,AI协同创作工具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如果套用流行的“超级个体”这个词,那么内容领域将是诞生超级个体的大型温床,比如“数字生命卡兹克”就已经有了内容超级个体的雏形。

第二类是对专业用户的灵感启发。专业用户在初期可能对此不屑一顾,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迟早真香,文生图就经历了这一过程,毕竟不是每位专业用户都是顶级创意大佬,很多人慢慢觉得把AI当创意启发工具或半成品生成工具非常有效,并因此由排斥转而接纳。网文、音乐、漫画、动画都会随着技术发展,逐步有人机联合创作内容的一席之地,影视可能最晚,但也是大势所趋。


02 内容协同创作的未来演进


一 生成、编辑、发布和出售的产业链一体化。在图片领域,生成加编辑已经不少,而发布几乎是每个生图网站的标配,只不过图片是to B生意,要直接出售略复杂。但动漫、视频这种可以to C端付费的内容,让创作者直接变现是顺理成章的,障碍在于生成和编辑端还需要等待技术进步。Suno.ai所在的音乐赛道可能有B和C两种不同变现模式,不过什么时候能演化到那一步,取决于创始人对公司的定位和优先级。

二 平台生态化。内容生成加编辑仍可以算工具范畴,加上发布就能叫平台了,再丰富一下功能,比如评分、排行、作者互动之类的常规操作,让平台不仅仅面向使用者用户,而且也能留住内容本身的受众,这其实就构建了一个生态系统。只要持续有一定比例的高质量内容生产出来,平台就可以实现收费加创作者分成的良性变现。事实上即使没有AI,互联网内容产业也是这么运作的,AI没有改变商业模式,但会颠覆原有的制作流程和创作者人群画像,这已经是巨额商业价值。

三 业余和专业内容创作的模糊化。业余和专业内容创作者的界限是相对分明的,网文曾经打破了一些藩篱,而音乐、动漫这类需要较长时间专业训练做基础的内容形式,以前还是很难做到“我行我也上”。但并非专业的就是高水平的,在金字塔底部和腰部的才是绝大部分,而这类创作者和AI加持下的业余用户界限会越来越小,甚至有可能被挤出市场。往大点说,这可视作是AI带来的“技术平权”趋势的一部分,和无代码编程类似,好还是不好,当然要看处在哪个位置上,以及专业创作者是否愿意快速响应新技术和新工作方法。


03 对现有内容产业的影响


有一种担忧是说AI内容生成到了极高水平,会整个取代人类的创作,甚至导致人类创造力的退化,这固然有些杞人忧天,但现有的AI内容协同创作确实会对行业产生一定改变。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前面所说腰部乃至底部的专业创作者个体,无需赘述。然而对于内容制作公司而言,AI工具是威胁也是机会,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快速适应并掌握其最合理的使用方法。最重要的是不要走向极端,只要无法直接出成品就当成“玩具”,或只要一提AI就觉得所有人力都可以优化,都不可取。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个阶段,“协同人类”都将是AI的主旋律。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也需要磨合调整一样,人和AI之间会经历寻找理想工作方法的过程,但这是值得的,哪怕承受一些排斥和压力。

我们无法预测什么时候AI可以独立完成所有创作,但至少在看得见的未来,我不相信这会发生。因为人类最顶级的内容创造物数量有限,对它们的评价也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时代背景,这么少的素材和这么复杂的评判体系足以让AI具备创造精华内容的能力吗?即使可以,性价比足够好吗?再退一步讲,就算AI真能批量产出艺术品一样的内容,那时我们对于艺术的评判标准也早就改变了——当然,别让AI掌握了评判权。

内容制作方之后,就是发行渠道方和平台方,当下很多时候这两者已经难分彼此了。内容协同创作工具解放了大量普通用户的创意和生产力,必然带来内容数量的膨胀,和制作方面临的处境类似,这是威胁也是机会。威胁在于,工具本身可以发展为平台和生态,从而压缩原有平台的市场份额,机会则是,工具发展出来的平台和生态,要真正具备高效成熟的内容运营能力必然需要时日,在这个时间窗口期,原有平台存在大量的可能性,或拉拢AI公司合作,或抓牢优质创作者,甚至自己研发AI模型,如果做的够好,可以让自身的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我相信,感受到AI压力并且有远见的内容平台公司,应该已经开始或计划好向内容协同创作工具下手了。

总之,内容产业是生成式AI天然的应用场景,也是巨大的成熟市场,尽管模型公司才具备做产业生态的可能,但在链条局部同样有应用层的长期或短期赚钱机会。谁能抓住,如何抓住,考验的是对AI和内容两个紧密相关产业的商业敏感度和时机把握,所谓“AI时代的TikTok”,应该会比现在的TikTok价值更高。

64x64

SolanaETF获批前景:从“几乎无望”到“2025年底前可期”,当前有哪些挑战?

App打开
64x64

专访Polkadot缔造者GavinWood:因过于超前经历了哪些误解和挫折?

App打开
64x64

交易机器人存在的跑路风险,UTONIC的AVS+MPC方案可以解吗?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