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文章转载来源:AI之势
撰文 | 因客
编辑 | 杨博丞
来源:DoNews
图片来源:由无界版图AI工具生成
日前,云知声召开了一场主题为“AI 赋能临床:从助手到专家”的医疗 AI 产品发布会。云知声表示,“医疗语音交互解决方案”是目前落地、应用相对成熟的产品。而今年,云知声也把在医疗 AI 领域的重点布局方向放在了围绕病历展开的生成与质控工作上。
据公开资料显示,云知声聚焦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业务主要覆盖智慧生活和智慧服务两大场景,在包括家居、车载、医疗、教育、政府、机器人等领域拥有广泛布局,其客户包括格力、北京协和医院、吉利、京东等众多知名企事业单位。
尽管成立了 11 年之久,又身处热门科技赛道,但随着云知声财务数据的不断公开,外界对云知声这个 11 岁的“青少年”质疑声越来越大。亏损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居高不下、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云知声到底还要多少容错率,市场的质疑声已经此起彼伏。
对此,云知声的创始人黄伟表示,尽管目前 AI 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行,但未来亏损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他相信不久的将来,AI 公司一定会出现盈利增长,从而解决巨额研发投入的问题。
但回归现实,云知声的上市未遂、行业独角兽们集体遇困、ChatGPT 与自身业务的融合又遥遥无期,现在看来,云知声的前路还是迷雾重重。
如今,ChatGPT 的春风刮得越来越猛了,看见“能说会道”的 ChatGPT 整个人工智能行业都红了眼,一股脑都将这个不可多得的“大宝贝”揽入怀中,潜心开发其可创造的巨大价值。
在这个趋势下,云知声入局 ChatGPT 也便顺理成章。据资料显示,云知声凭借在 AI 和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极推动开发“医疗版 ChatGPT”。
云知声表示,云知声依托近十年的智能芯片研究,实现了多个领域“云端芯”一体化应用落地。面对 AI 芯片的多场景差异化需求,可覆盖 7 款全栈语音 AI 芯片软硬一体产品,并且针对语音设备及使用场景的定制化 Power Domain 等技术,可将芯片功耗降低至最低,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可是,就在云知声的大幅度“炫技”,将 ChatGPT 运用到医疗领域是其探索的方向之一来提振市场对其的期望时,困扰云知声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首先,ChatGPT 的成熟度还不够,而医疗这种民生行业,高专业性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且大规模的训练数据不是网上就能抓取的到的,如此应用到人命关天的医疗行业,风险性就大大提高了。
其次,ChatGPT 的训练成本太大,ChatGPT 训练成本高达千万美元以上,每次请求的成本也高达几美分,这比培养一个人的成本要高出太多,其高昂的费用是否是云知声能承担起,还是未知数。
由此看来,想要运用 ChatGPT 在医疗这类传统行业进行一场革命,如今还为时尚早。
ChatGPT 的应用尚未成型,另一个困扰云知声多时的问题也变得愈加严重。
在创始人黄伟的带领下,云知声一路向前发展,但 AI 毕竟是个烧钱的行业,面对巨大的芯片研发资金需求和行业内外压力,云知声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市融资实现破局的最佳途径。
但接下来的操作却让人摸不着头脑。2021 年 2 月 19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终止对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决定》,云知声表示“出于公司战略发展因素考虑”,申请撤回科创板上市。
而在此前的云知声,是人工智能行业内知名的独角兽公司。据资料显示,2012 年 6 月,云知声成立。2013 年 1 月,上线业内第一家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云服务。仅用时 5 年,就完成了 4 轮融资。成立十年来,云知声累计储备知识产权 1200 余项,其中专利近 900 项(80% 均为发明专利),连续三年参与承建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并先后获得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重要奖项。2020 年 11 月,云知声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科创板上市。
一片向好的云知声,为什么在短短 108 天之后大变样?这与科大讯飞在深交所互动交易平台上直指云知声的数据造假有着直接联系。科大讯飞指出,云知声在招股说明书中说明的其语音病历市场占有率高达 70% 这一数据严重失实,并出具多个维度的详细数据证明。
除了语音病历数据,对于云知声自称在家电智能语音模组领域市场占有率达 70% 的数据也提出了质疑,科大讯飞称,云知声在家电语音应用领域的份额还不及科大讯飞的十分之一,哪里来的市占已到 70%?
据 IDC 公开报告预计,在智能语音语义市场,科大讯飞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面对科大讯飞的“打假”,云知声没有选择“正面刚”,而是撤销了上市申请。云知声总经理黄伟业的回应是:“先发展业务,再看看”,并称云知声并没有放弃 IPO,而是另择时机再推进。
云知声的这一操作,让科大讯飞的质疑可信度大大提高了,无异于“自爆”式打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都是关注焦点,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市场数据包括用户数量和市场占有率等等,如果这些数据伪造,对企业上市进程和上市之后的市场估值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可以看出,数据造假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是零容忍的,一旦征信出了问题,业内的信誉和外界的舆论都会受到不可想象的影响,想要再次上市,可谓是难上加难了。
如果说只有云知声一家云 AI 科技创业公司遭遇上市困境,还可以被看作个体案例,但实际上,人工智能赛道造血这条路已经集体遇险。
旷视科技作为“AI 四小龙”之一,是聚焦物联网场景的人工智能领头羊企业,它的上市之路与云知声同样坎坷。
2019 年 8 月,旷视科技就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020 年 2 月,港交所网页显示旷视科技的 IPO 申请失效,最终未能在港股成功上市。2021 年,旷视科技转战科创板,其 IPO 获上市委会议通过,顺利获得通关卡。不过,2022 年 3 月,因上市文件中财务资料有效期问题而中止其发行注册程序。同年 5 月,上交所网站公告,恢复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发行注册程序,但去年一年都未拿到科创板 IPO 注册“印章”。今年 3 月,旷视科技因财务资料问题再度按下暂停键。
再来看看市场同样关注的另一只“小龙”——依图科技。依图科技在 AI 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安防、依图医疗、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硬件等。据了解,依图科技在 2020 年 11 月向上交所提交 IPO 申请,4 个月后,依图提出因“发行人及保荐人主动要求”而终止审核。2021 年 7 月,依图再次上演了同样的戏码,主动的在上市的答卷上选择了“弃考”。上交所发布消息,因依图科技和保荐人国泰君安分别提交撤回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上交所决定终止对依图科技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无独有偶的是,与旷世科技、依图科技类似遭遇上市难题的还有微众科技、柔宇科技、思必驰等一云赛道科创企业。
而这些企业的上市接连受阻,背后的根本原因离不开亏损的不断加剧,让被资本看好的高估值的 AI 行业,难以用收入证明自己的价值。
以云知声为例,据公开的数据显示,云知声在 201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 3 年半以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是 1.77 亿元、2.29 亿元、3.17 亿元、1.1 亿元。
在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上,云知声也远低于行业同期均值。从云知声提交的公开资料可以看到,2017 年到 2019 年云知声主营业务毛利分别为 11.41%、24.97%、26.28%,而同期均值为 48.13%、47.58%、48.84%。
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投入就像无底洞,却迟迟看不到“回头钱”。随着上市的撤销申请,云知声后续的财务数据虽然没有对外披露,但可以确定的是,短期内想要扭亏转盈,任务十分艰巨。
但从上面各大人工智能企业的动作不难看出,虽然在前几年都曾坐过“冷板凳”,但在今年春天,整个 AI 行业都在跃跃欲试,想要重振旗鼓重新提交上市申请,难道新的机会已经来了?
来源:AI之势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